莊子心法精彩摘錄(2)
最利己的選擇,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好的選擇——我一定要強調,慈悲的本質是非常深奧的,必須把這些東西處理到沒有二元對立的時候,你才能了解那個能量是什么質地的東西,不然的話,你再以為慈悲,都是在損己利人。
然后,在那個損己利人的世界里面,你就會有怨有悔,你對不起人的時候,你會有悔,你太對得起人的時候,你會覺得有怨,會覺得不甘心。
然后,到最后,那個慈悲就是會壞掉的慈悲。
因為我們臺灣人的佛教界,所有強調慈悲的人,他的人生都是有怨有悔的。
所以,先要破除二元對立,我們才有可能觸及這些能量,然后活在一個道家要的,就是人的人生不必被罪惡感勒索,不是罪與罰的原則,而是更愉快、更開朗、有發展性的能量。
每個問題都有它的因果結構,重要的是去看清楚「我是怎么造出這個問題的」,然后停止做它,事情就結束了。
當你對人真的沒有那么多“要求對方合己意”——但,也不忍耐妥協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多的情緒;你不必恨他,他也不必恨你。
無論此時何時,此境何境,生命總有出路。
道家的『無為』的定義的兩個層面:
一個是潛在意識主導表面意識的彼岸主導狀態,你做事情只是憑直覺做。
另外一面的定義,就是《莊子》講的『不得已』;沒有選擇的選擇。有我執的心的人,會堅持『要怎么做才是對的』,這叫私心、私情。
我們練道家練到第四篇的話,一方面要練遁甲,一方面要收紫氣,遁甲跟紫氣都練出來了,這就算有點道家的本領了。
中國人『牛山濯濯』這個成語是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說:人的心,就像這個天然資源很肥沃的牛山,每天早上睡醒,都有新的好能量進來。但人就像過度消耗資源的牛主一樣,每天用一大堆叫『煩惱』的牛去啃它,到最后山還是禿了。
頭腦欺負身體,頭腦也否定潛在意識,于是兩個都被頭腦搞到的受害者,潛在意識和身體,就變成了同一國的盟友。
因此,身體感,就在《莊子》書中,成了心中之天、心中之神的信使。
“心止于符,”心里面什么念頭也不動,自然和“道”符合了。用中國古有的名詞,叫與“天心”符合了。
比喻:心止于符,很像是『當鞋子合腳時,你就忘了你有腳』的概念。
jt叔叔新解:我覺得心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你相信怎樣,你就會覺得是怎樣。它永遠有辦法讓你感知到的實相去『符』它的。
所謂的『想開、看開』這件事情,在道家是:你的心力強到已經識破了一千個、一萬個謊言以后,你才會得到一個看破、看開,不是一開始就能看開的。
<達生>篇一開頭就講了,達人的心法是『棄世』。但是,一只雞要能『棄世』,要『其德全矣』,也是得讓世界『肯』拋棄你,才棄得成的;不然總是丟不干凈。我還需要去『拉黑』同學,就是我棄得不夠干凈;夠感覺了,別人自己就會拉黑我了,這樣才是真的省事省心。
所以,『還會想表現得厲害』、『還會擺架子』、『還會對別人的態度有反應』這些這些『尚未棄成』的征兆,但愿都能逐日逐日地,隨著我們心力的增加而減少。等做到真正地上無親了,也就天下無敵了,因為,沒人想來理你。
不要中了自己的笨蛋咒,那如何給自己下聰明咒,這件事情如果是我來做,我就曉得,如果我變得更聰明了,我會做的,不一樣的行為是裝傻,所以如果我要變得更聰明,每天挑一件平常我會多發表意見的事兒,睜只眼閉只眼就放它過關了,反而是比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