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年輕人的生活太難了,房、車、戀愛、工作……重重壓力。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表示自己已經(jīng)老了,過上了中年生活。
真的是這樣嗎?
說實話,中老年人的生活,可比你想象的有意思多了。
最近,一組“中老年健身圖”走紅網(wǎng)絡,看完你就知道他們過得有多精彩。
比如這位吊環(huán)姐,雖然年紀不輕,但腰肢比十六歲的小姑娘都軟。
比如這位單杠哥,難度更高。他擺脫地心引力,以單杠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牛頓看了都忍不住發(fā)朋友圈。
還有人興起之時,叫上好友,來一發(fā)親密無間的“雙人風火輪”,強身健體又增進友情,就是姿勢有點不雅。
而且,不知道“懸空”是不是有啥特殊功效,中老年人健身,似乎都很喜歡雙腳離地。
尤其這個“吊著一口氣”式,非常流行。
此法的要領是將頭掛置于杠上,雙腳離地,看上去有點像上吊。
但看他們的神情,又似乎極其享受。
時而回憶曾經(jīng)的歌舞愛好,在0.2m的高空自由漫步。
時而想起少年時為了夢想的奔跑,那是我在夕陽下逝去的青春。
可吊久了,頸椎被拉松可就適得其反可,這時就需要再用“鐵頭功”將其撥亂反正。
地中海和光頭大爺尤愛此項運動,不但強健肩頸肌肉,還能刺激天靈蓋穴位,促進毛發(fā)再生。
但也有人喜歡更為溫和的方式,身體兩端抵住石球,以一頭一腳連接天地,吸取日月精華。看上去不僅有儀式感,還顯得非常“禮貌”:
不過,相對于這種靜止的狀態(tài),更多人還是喜歡運動起來,
哪怕白發(fā)蒼蒼,也能獨創(chuàng)雙杠的另類玩法;
就算排不到器材,中老年們也能隨時隨地強身健體。
可以約來朋友伏地爬行,假裝喪尸入侵;
可以緊緊抱住自己,孤傲地滾下樓梯,不發(fā)一言,那是修行者的寂寞。
看看這群硬核老年人,再看看自己的肚腩,你是不是也不禁俯首作揖認輸?
當然,在創(chuàng)新的同時,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丟。雖然健身逐漸成為了朋克老人的最愛,但廣場舞依舊占有一席之地。
有俏皮中帶一點純真,將吉普賽舞蹈與老年disco相結合的雜燴派:
有在沙土中翻滾,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行為藝術派:
還有面露不屑,動作鬼畜的中國有嘻哈派:
至于舞王相見,那更是電閃雷鳴。不再有朋友,只有無情的battle:
無論對方多么賣力,只相信自己擁有最出眾的美麗。
轉(zhuǎn)身優(yōu)雅,眼神輕蔑——你,不是我的對手。
當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舞蹈既可以是較量,也可以是狂歡。
對中老年人來說,廣場舞并不局限在廣場,興頭來了,哪里都是舞臺。
列車上可以來一發(fā):
堵車時也可以來一發(fā):
不如跳舞,什么都不如跳舞!
當然了,也有些老人,可能嗨皮得有些“過分”。
比如這位老當益壯的大爺,跳著跳著跳上了船。
還有人,跳著跳著跳出了人命。
之所以舉出上面這些例子,是因為這幾年在媒體上,我們時不時就看到類似的“奇葩新聞”。
這些夸張的行徑,如果換成年輕人,估計早就被噴上天了。但我們對中老年人的一些行為,真的會寬容很多。
不過必須得說,像上面提到的那些“暴力健身”行為,其實有些真的很危險,甚至會傷害到他人,非常不值得提倡。
而相比這種“兇猛野蠻”的愛好,老年人們也有相對文藝的興趣。
比如說,阿姨們可以約上幾十年的姐妹,在KTV唱起青春的歌。
空閑時一起去旅游,擺出最動人的pose,拿起最飄逸的絲巾,在祖國大好河山留下自己美麗的身影。
至于廣大中老年男性同胞,則可以擁有截然不同的才藝。
比如帶上長槍短炮,和你微信群的網(wǎng)友們一起去拍荷花。
為藝術創(chuàng)作而獻身,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
除此以外,老年人還有個十分熱衷的活動——相親。
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個“相親角”,老人們把孩子的年齡、學歷、收入、愛好等等個人信息寫在各式各樣的小牌牌上,像商品一樣明碼標價。
不過,最后結果嘛,往往是互相看不上,因為大家的要求真的很高。
大爺說的話,扎心了
父母在小公園相親角給找來的對象有多不靠譜?但凡相過親的小伙伴大概都知道。
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大爺大媽們的熱情。
因為去相親角,給孩子相親是一個目的,很多時候也能給他們排遣無聊和寂寞。
而且,他們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認識更多的同齡朋友,等于有了一塊兒全新的交流空間。
甚至有的相親角,就是給孤寡老人自己找對象用的。
而中老年人一旦愛起來,抓馬程度更是一點不輸給年輕人,比如上海宜家老年相親角,就發(fā)生過一起“為愛撕逼”事件。
起因很簡單,一位大媽正和一位大爺曖昧著,卻撞見另一位大媽給他買東西吃。
這還了得,雞凍得當場搬起椅子就要開戰(zhàn)。
打完了,還不忘罵一句——你這野雞!
無獨有偶,在北京也有這樣一個專供老年人相親的地方:菖蒲河公園。
騰訊視頻的特別企劃欄目《和陌生人說話》,還專門為其拍攝了一期節(jié)目。
這期節(jié)目已下架,但我機智地緩存了下來
這里的大爺大媽,甚至比宜家相親角更為直白,大部分中老年人來這里不是為了談戀愛,而是……約炮。
比如北京人胡大爺,老伴去世后,換了好幾個女朋友,他找對象不看別的,就看顏值。
不過胡大爺也是有資本,60多歲了還能一天四次,身子骨比很多小年輕還硬朗。
可別以為奔放的只有大爺,菖蒲河的大媽們同樣開放。
另一位李大爺就表示,他曾遇到一個大媽,剛談兩句就坐到了他腿上,把自己都嚇壞了。
這是因為年齡大了,雙方也都沒有了顧忌,不像年輕人一樣欲擒故縱充滿套路。
老頭老太太一見面便是直截了當——我咋樣,喜歡不,喜歡那咱就處。
要是說不喜歡,也十分干脆,轉(zhuǎn)頭就尋找下一個目標。
這跟咱們熟知的老年生活相差甚遠吧?剛開始看到節(jié)目我也嚇了一跳。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去年那部讓涂們獲得金馬影帝的國產(chǎn)文藝片——《老獸》,主題也十分相似。
它講述了一位老年人的生活,片中有段他與年輕女性羞羞的情節(jié),尺度非常勁爆,被評為“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尷尬的一場船戲”。
片中的老獸喜歡做大保健,喜歡給女人買漂亮衣服,頭發(fā)白了也不愿意放棄作為男人最原始的欲望。
而無論是《菖蒲河公園》還是《老獸》,都很容易受到一些人的抨擊。
有人評價公園的老人是“老流氓”,很“猥瑣”。
對《老獸》的主角,更稱其為“老不死”,譏諷老人家的身體“不行了”。
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嘲諷大可不必。
也許和年輕人比起來,中老年人的愛情似乎更“功利”一些,他們不講真愛流年,更喜歡直奔主題。
可人到了那個歲數(shù),難道還非得追求轟轟烈烈嗎?不必強求吧。
而且,為什么年輕人就有享受性的權利,老年人卻要因此臉上蒙羞呢?
我覺得,這其實是我們給中老年人預設了太多框架。
大多數(shù)人對中老年人的印象,其實模糊而刻板:
一大早起來去買菜,回來之后哄孫子玩,白天閑著就搬個小椅子去院子里曬太陽,或者約著鄰居打打麻將,晚上吃完飯就戴著老花鏡看八點檔的國產(chǎn)連續(xù)劇。
這大概便是最“典型”的中國式老年人了,而一旦表現(xiàn)得有些偏差,他們往往會被人嘲笑,甚至被說“為老不尊”。
仔細想想,我們總是抱怨父母、長輩讓我們按照他們的意思生活,給我們標簽。但反過來,我們似乎也在做同樣的事,認為老人就該慈眉善目、無欲無求,甚至理所應當要為子女和子女的家庭犧牲。
但其實,老人也想有自己的生活,這無可厚非。
但是,社會上卻幾乎沒有專門提供給中老年群體的娛樂消遣場所,從艱苦時代走過來的他們,在年輕時也不一定有機會培養(yǎng)出什么興趣愛好。
于是,這些老人便只能野蠻生長,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被年輕人視為笑柄的“土味奇觀”。
公園里的“打架舞”
在我看來,對于那些存在安全隱患,或者會危及到他人的“娛樂活動”,咱們確實得及時制止;至于那些于人于己都無害的老年人自嗨,不論是做兒女的,還是作為旁觀者,是不是都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寬容和理解呢?
畢竟,每個人不管在什么年紀,都同樣應該享有追求快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