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本市場的嗅覺是最敏銳的,9月18日關于美國加征2000億關稅的消息一落地,滬指當天便拉出了一根大陽線。不僅如此,第二天A股的走勢也是氣勢如虹,放量上漲!投資者開始蠢蠢欲動了,似乎種種跡象表明A股的磨底階段快要結束了。盡管如此,價值君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俗話說的好,“是底不反彈,反彈不是底”,這波反彈行情能夠持續多久不得而知;其次,身為價值投資者,價值君只關心估值、企業盈利和行業景氣度等指標,對于現在是否是市場底部并不關心。
盡管市場底不是我們討論的話題,但是市場反彈一定是有資金推動的,尤其是當下存量博弈的市場,能夠形成如此大規模的反彈,很有可能是“機構資金”的手法。今天,價值君就想和大家聊一聊機構資金最新的投資動向。大家可能會疑惑,價值投資本不應該隨波逐流,研究主力資金到底是為什么呢?價值君想說的是,其實機構資金都是有嚴格的投資邏輯和清晰的投資理念,根據他們的持倉情況可以推導出他們的投資風格,借鑒給普通投資者學習和思考。
1、機構資金的分類和特點
一般來說,機構資金可以分為國家隊、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公募基金等,由于市場上對于機構資金的分類較多,本次價值君只選用國家隊、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來討論。
整體來說,機構資金給投資者留下印象就是“穩”,規模越大,投資越穩健,“低估值、高股息”股票往往是他們的首選。
那具體情況是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機構資金最新投資戰報
國家隊獨愛銀行股,核心資產穩如泰山
初入投資的朋友可能聽說過“國家隊”,但是也許還不是很清楚市場上這股“神秘的力量”。價值君現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一般來說,“國家隊”是指中央匯金、證金公司、證金資管計劃、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以及中證金訂制五大基金。
自2015年A股最近一次牛市至今,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便成了“國家隊”。截至2018年6月末,國家隊合計持有1141只A股股份,對應的A股市值高達3.1萬億元。同期,A股總市值為55萬億元,國家隊資金對A股的持倉占總市值的比重約為6%。
前面也提到,機構資金規模越大,那投資越穩健,國家隊的手法也的確如此。從今年二季度國家隊的持倉數據來看,盡管持倉行業遍布申萬28個行業,但是主力大軍還是集中在金融行業。金融行業持倉市值2.4萬億,在所有持倉行業中占比最高,達到76%,而其中銀行股持倉市值更是達到2.1萬億,占比67%。銀行股的特點就是業績好、高分紅、走勢穩、抗跌性強,加上今年二季度市場跌跌不休,銀行的估值水位也接連下跌,PB分位數也比較低,國家隊對于核心資產(銀行股)的青睞也就理所當然了。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6.30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二季度末,國家隊持倉的19只銀行股,其中有13只被增持,另外6只沒有變動,換句話說,沒有一只銀行股被國家隊減持。還記得今年二季度股市跌跌不休,當市場一片哀嚎的時候,國家隊卻一直在悄悄買進銀行股,本周三開啟的反彈行情讓我們見識到了國家隊布局銀行股的深謀遠慮。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6.30
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隊的投資風格就是穩中求勝,牢牢鎖定核心資產!
社保基金愛“銀行”更愛“醫藥”,“防御+低估”兩不誤
老股民對于社保基金一定不陌生,2005年中和2008年末兩輪股市底部的抄底操作堪稱“神來之筆”。早年,A股市場的投資者談及國家隊資金指的就是社保基金。截至2018年6月末,社保基金共現身471只個股,持倉市值2285.5億元,覆蓋所有申萬一級28個行業,其中有132只個股是社保基金新近進入的。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6.30
不得不承認,銀行股是機構資金的“真愛”。根據最新的社保基金二季度持倉行業數據,銀行憑借484億的規模再次獨占鰲頭,占社保基金總持倉的21%。銀行在機構資金的持倉配置中具有壓艙石的作用,像定海神針一樣確保整個投資組合在股市驚濤駭浪中平穩行駛。不過,盡管銀行股的龍頭位置沒有被撼動,但是社保基金對于銀行股的選擇就比較挑剔了,僅僅6只銀行股(農業、交通、南京、寧波、中信、常熟銀行)讓我們看到了社保基金對于銀行股的“優中選優”。位居次席的是醫藥生物行業,規模340億,占比15%。作為典型的抗周期性行業,醫藥股在A股可以做到穿越牛熊,社保基金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把第二大持倉分給了醫藥生物。與投資銀行股的風格不同,社保基金在挑選醫藥股的時候盡量做到分散,所有285只醫藥股(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中有91只成為了社保基金的持倉標的,占比超過30%。
社保資金的投資風格可以這樣總結:低波動+抗周期(防御性強),雙劍合璧!
險資堅守金融,專注“低估+高股息”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保險資金。也許當初保險資金在市場上并沒有十分起眼,直到2016年股市在經歷去杠桿的環境下震蕩下跌,險資紛紛抄底舉牌,保險資金成為了市場上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總共持有A股股票431只,持倉市值達到1.07萬億元。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6.30
保險資金和國家隊的布局風格很相似,金融行業在險資中“老大哥”的地位始終未能動搖。然而不同的是,險資似乎更加偏愛非銀金融行業,數據顯示,保險資金在二季末持有非銀金融行業股票市值達到44%,超過銀行35%的持倉占比。其中,非銀金融行業持倉中保險公司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僅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公司,市值占比就達到非銀金融行業的97%。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6.30
保險資金的投資風格歷來都是偏向周期和防御的穩健配置,從最新的持倉數據也可以反映出這一點,總結來看,就是“低估值+高股息”!
3、研究和借鑒機構資金的意義
我們都喜歡把機構資金稱為聰明資金,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他們總能在合適的時機正確抄底,又在市場瘋狂的時候果斷退出。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背后有非常專業的投資團隊在運作,他們的投資風格趨向于穩健和謹慎,所以投資標的基本會選擇低估值、高股息、抗周期等等,銀行當之無愧成為主力標配。普通投資者盡管沒有專業的投資技術,但是在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中,或許可以參考機構資金的投資風格。這里并不是要大家盲目跟隨,而是要從機構資金的投資動作當中捕捉目前市場的投資風向,同時鼓勵避免短期追漲殺跌,追求長期投資回報的投資習慣,這對于每位市場投資的參與者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價值ETF(SH510030)$ $中國平安(SH601318)$ $招商銀行(SH600036)$
@今日話題 @蛋卷基金 @實況神圣 @超級巴飛特 @厚恩投資張延昆 @價值漫步 @價值投資愛好者 @饕餮海 @沈潛 @不明真相的群眾 @林奇法則 @堅信價值 @徒步投資筆記 @西雨牛仔 @云里霧里瞎折騰 @股海十三年 @東博老股民 @Rathman @老土 @處鏡如初 @木魚敬畏 @okok74 @林本木 @關山 @trustno1 @simplify
風險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