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阿默軒雜識》(下卷)

《阿默軒雜識》(下卷)

作者:中微子

(十一)

由于音節和字數的限制,在古詩中常用“互文”和“互體”的修辭方法。

先說互文?!皡⒒コ晌?,含而見文”。具體說,就是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兩件事,實際上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的一件事。常用的有單句互文,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應解釋為煙霧籠罩著水和沙,月光也籠罩著水和沙。同樣,“秦時明月漢時關”,秦和漢互文,月和關互文。

對句互文。“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本褪窃诖跋聦χR子梳頭貼花黃。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明月和清風互文,驚鵲與鳴蟬互文。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結構特征是“互省”,語義特征是“互補”。

再說互體。就是一聯上下兩句文意互相映襯補充。即出句的話里含有對句說出來的詞在內;對句的話里含有出句說出的詞在內。舉一例:杜甫“風含翠筱娟娟凈,雨一紅蕖冉冉香”。上句:風中含雨,下句:雨中有風。

互文或互體的運用不僅使語言簡練,而且能使詩的藝術性大大提高。

(十二)

毛澤東給陳毅談詩的信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

何為比?各家解釋各有差異,取兩家之談:“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惠施);“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

何為興?也是眾說紛紜,取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其實,比和興不好分的太清楚,比是明比,興是暗比(比顯而興隱。)

下面談談比喻。簡單的比喻可有兩種表達方法,一種是直接取喻體和本體的相似之處。如秦觀“落紅萬點愁如海”,以海比愁。李煜以“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幾多愁”。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比喻來寫景。如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博喻),用三樣景來比閑愁。又如釋無可“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用雨聲比落葉聲,又寫了景,又構成了對偶。

再有一種稱為“博喻”的比喻,就是用多個比喻來加強本體的形象性。這可以有三種形式。(1)用多種比喻來比本體的各個方面,例《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2)用多個比喻來比本體的一個方面,例如蘇軾的《百步洪》連用六個比喻來說明船行的飛快:“長虹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保?)用幾個比喻來說明一個道理,例《莊子.天運》用兩個寓言,五個比喻交錯起來說明古今不同,古制于今已不適用的道理。有興趣者可自行查閱 。

(十三)

接著說比喻。還有一種比喻的手法,稱這之為“曲喻”,就是比一般的比喻要轉一個彎,多一層聯想。牛希濟的《生查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是曲喻一例,從草綠想到裙綠,再想到穿綠裙的人,又轉回到愛的人穿綠裙,所以也愛綠草。再有李商隱的“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把鶯的啼轉為啼哭,引出有淚,聯想到哭濕了最高的花,把人的悲哀寫到鶯的身上,是一種擬人化的曲喻。

比喻具有二重性,同一喻體可用于褒,也可用于貶;可表示喜,也可表示惡 。韋應物寫過“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徹底清”這里以冰壺比詩,是褒意;他又寫過:“冰壺見底未為清,少年如玉有詩名”,這就成了有貶義的比,為的是抬高少年。大家更熟悉的《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是夸獎,以比品德高潔;后來“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香草變壞了,接下來的椒蘭,江離等都含有了貶義。這種兩重性,前人稱之為“喻之二柄”。

還有,一種事物,可以對應比喻多個本體,但這種情況往往是出現在不同作品里。比如以柳比眉,比腰,比青春,比早衰等,例子俯拾皆是,這里就不舉了。

(十四)

這一篇談談“用事”。用事就是用典,前人多有見解:寫景的詩,不該用典,用典則不易表達出景致的特色;抒情則可以用典,能抒發出復雜深厚又不便明說或不宜直言的情感。

 用典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用事明顯,使人一讀便知,如李商隱的《淚》:“永巷長年怨綺羅……”,八句七事,句句是淚,結句說出都不如青袍寒士的傷心。僅就用事,我舉此例,這首詩在義山詩中實屬下乘。(2)暗用典事,把典故融于詩句中,如鹽溶水。還是舉李商隱詩《昨夜》:“不辭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笔拙浠谩峨x騷》中“恐鶗鴂之先鳴兮,使百草為之不芳?!保書_就是杜鵑),第二句暗用潘岳《悼亡詩》:“床空委清塵”,這已然是化典無痕了。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請自查),其中的“白發”句是用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能令公喜”用《世說新語.寵禮》中的句子“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我見”句是唐太宗說魏征“我但見其嫵媚耳”……這首詞里化用好多典故,卻“無一點斧鑿痕,筆力甚峭。”(3)將典故凈化,取其精華。如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紀昀說這是用巫山事無跡。這種用典手法顯得更加高明了。(4)反用典故。如“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還有如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狈从盟抉R相如故事來表示自己高潔的品格。(這同時有反襯作用)

總之,用事,多是借古喻今,有寄托。不可堆砌典故,也不該“有意為之”(王國維語)

(十五)

詩評家們將古人寫詩的一種筆法總結出有“層遞”,有“加倍”,有“進層”,這三者意思差不多,層遞是從修辭的角度看,加倍和進層是從寫作的角度看。都是說詩要有層次才能含意深沉。先說層遞,多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為例,將這兩句分析出七個層次,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繁瑣,作者在寫時,并沒考慮要分出多少個層次,而是表達自己深厚的感情時的自然流露。我們讀時,能意會其深,層層深入,情意綿延就是讀懂了。又如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笔菍由疃鴾喅?,不一定非得分析出它有四層意思才可。

再看“加倍”,例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逼鋵?,這就是兩個層次,變換一下寫作的角度,產生了強調作用。

“進層”的寫法就比較寬泛了,如杜甫《無家別》“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貌似曠達,實則倍感沉痛,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李煜“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這是用反襯的進層描寫。晏幾道“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這又是一種延伸的進層筆法。

(十六)

平鋪直敘地描寫一件事物,必然給人感覺到單調乏力,如果期間以另一件有某種關聯的事物給以映照,則會覺得豐富有力,這種筆法就是“襯托”。襯托有兩種,一是反襯,一是陪襯。

杜牧《題桃花夫人廟》:“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墮樓人。”不看杜牧的立論如何,僅就詩言,以綠珠反襯息夫人,這就有了很強的表現力。

李拯《退朝望終南山》“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這就是陪襯。

以美景寫快樂,以凄景寫悲哀,這是陪襯;反之以美景狀悲愁,以哀景狀喜樂,這就是反襯。陪襯和反襯,各有適用的場合。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反襯的名句。《登高》的“無邊落木……獨登臺”是陪襯的名句。

(十七)

“通感”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手段。通感,最淺近的例子是“你笑得真甜”。

通感又叫“移覺”,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聽、視、嗅、味、觸等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造成一種如夢如幻的境界。

嵇康《琴賦》“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這是聽聲類形的通感。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以聲類聲的通感,其中的鶯語花底滑,水泉冷澀……是聽覺通于觸覺。

通感還有曲喻的作用,如韓愈“香隨翠籠擎初到,色映銀盤寫未停”,他說的是櫻桃香,這是由櫻桃紅聯想到紅花,由紅花聯想到花香。

宋祁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多人贊嘆這鬧字用的高妙,王國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也沒明確指出這是通感手段,唯有錢鐘書指出這是把無聲描摹成有聲似的視聽通感。

(十八)

詩中的敘述與小說一樣,如果一味地按時間順序,按事件發生的先后來寫,難免枯燥乏味。寫詩詞可以采用的敘述手法有:

(1)倒插法。寫人物時,先敘其形象,以后再說出他是誰。如《麗人行》先把那些貴婦的豪奢打扮著實描述一番,后面才告訴你那是誰,這樣白寫作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逆挽法。就是倒敘。杜甫《冬深》:“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隨類影,寒水各依痕?!毕日f花葉,后說早霞,此時才明白那花葉是形容早霞的變化的;先說江水溪水都落到石根上,然后告訴你那是因為天寒而水落。這逆挽的應用,極大的突出了情景。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這些都是逆挽法,起到了化板滯為跳脫的作用。

(3)反接法。以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為例,本來作者是迫切想知道家里怎么樣了,可一想到自己的境遇,反而不敢打聽了,這樣的反接寫法更深刻地表達出心情。

(4)突接法。一般來說,從抒情或敘事突然來個寫景,這可以起兩個作用,一是襯托,二是轉折。杜甫《醉歌行》先說侄子有才華又年輕,落第沒關系,又說“汝身已見唾成珠,……”忽然轉成寫景“春光淡沲秦東亭,渚蒲芽白水荇青……”用春日勝景來反襯侄子落第的失意和自己衰老的無奈,這無疑起到了很強烈的震撼作用。在突接法中還有一種以議論來突接敘事的寫法,一般來說這議論與前面的敘事沒什么關系。只是營造出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

(十九)

兩聯對偶句是律詩的重心,優秀的對偶句使詩凝練,整飭,典雅。

一聯中對仗,如兩句一意,則為合掌,此為詩家大忌。

對仗可分三種情況:(1)“反對”。就是兩句的意思一反一正。(2)“串對”。是一句話分兩半說,上下聯意思不重復。(3)“正對”就是上下聯互相補充,這容易出現語意重復,即易出現合掌。

常見的合掌情況有: 一聯內用同義字相對;出句與對句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事雖異,但意思相同。但是,意義相同的動詞,形容詞,虛詞的相對,不作合掌論。

下面介紹對仗的幾種特殊形式。

(1)流水對。也稱串對,走馬對。特點是用兩句表達出完整意思,所以上下聯之間可以有承接、遞進、轉折、假設、因果等關系。例“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承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遞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極工的流水對(因果)。

(2)當句對。也稱自對,句中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對水復,柳暗對花明。

(3)借對。也稱諧音對“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用楊諧羊來對雞。

(4)錯綜對。也稱交股對。一般在首聯或尾聯用,頷聯和頸聯不宜。“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六幅對一段,湘江對巫山。

(5)扇面對。也稱隔句對。即單句對單句,雙句對雙句。“飄渺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二十)

這一段,說一下“詩眼”。詩,語言精練,一個字就會影響一句,甚至一首藝術性。這樣的字,稱之為詩眼?!皞魃駥懻?,正在阿堵中?!?/span>

歐陽修《六一詩話》記載一掌故。陳某人偶得一杜甫詩舊本,其中一詩脫一個字:“身輕一鳥□,槍急萬人呼”,于是陳某和幾個朋友各試補一字,或云“疾”,或云“落”,或“起”,或“下”,或“度”,后來又得一完本,才知是“過”。眾皆嘆服。這就是詩眼的作用。又如陶詩的“悠然見南山”的見,恰當地傳達出詩境和意會。再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他先后想到用又到、又過、又入、又滿,認為都不好,最后,定下綠字,傳神韻??!

古人說“為求一字穩,耐及半宵寒”,吟字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煉“詩眼”,一個經驗是用好動詞,用動詞寫景物最能使特征突出,形象生動。

 本文首發于詩詞軒,轉載請注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知識與技法】幾種易混淆的藝術手法——渲染、烘托、襯托、對比、象征、比喻、虛實等
《詩詞津梁》六 “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
談古代詩歌中的比興賦手法
常見的容易混淆的詩歌表現手法辨析
對聯比興\“對喻”(轉載)
瀛奎律髓81·卷27著題類,杜甫詠物詩善用比興之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嘉义市| 博白县| 达日县| 舒兰市| 鄂托克前旗| 彭阳县| 武胜县| 英山县| 黑龙江省| 南岸区| 仙桃市| 罗城| 招远市| 尖扎县| 乐昌市| 双城市| 婺源县| 城口县| 斗六市| 南和县| 通州区| 巴彦淖尔市| 浏阳市| 清新县| 全南县| 南江县| 康定县| 凤凰县| 青州市| 平顺县| 台南市| 札达县| 仁化县| 北宁市| 辽阳市| 金平| 襄樊市| 江西省| 达拉特旗|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