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我國學者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獲此殊榮的都是學界泰斗,在其領域有突出貢獻或者研究成果。有的眾所周知,耳熟能詳,而有的默默奉獻,為人類的進步和我國的科技發(fā)展作出貢獻,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曳治鲆幌轮袊こ淘涸菏亢涂茖W院院士有什么區(qū)別,
中國科學院-LOGO
中國科學院(英文名稱: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fā)展中心。
根據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截止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833人,其中數(shù)學物理學部157人,化學部133人,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155人,地學部13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00人,技術科學部150人。
1949年10月,毛主席向郭沫若頒發(fā)中科院印信
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余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7.1萬余人,在學研究生6.4萬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shù)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一些領域方向也具備了進入世界第一方陣的良好態(tài)勢。在解決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已成為不可替代的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學家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發(fā)揮了關鍵和中堅作用,并作為我國科技界的代表活躍在國際科技前沿。
中國工程院 logo
中國工程院(英文名稱: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簡稱中工院)于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yè)單位。
院士數(shù)920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3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31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5人、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125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10人、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1人、
農業(yè)學部84人、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125人、工程管理學部(70人,其中31 人為跨學部院士)
很多人應該會有好奇,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有什么區(qū)別呢?簡單的來說,科學院是注重研究的,工程院是注重工程實踐的,極端點的認識可以是,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鐘南山、袁隆平都是工程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般在一線(有實踐),科學院院士則主要在大學里(以理論為主)。其實你看兩院的分類就知道,數(shù)學、物理、化學這些大部分都是基礎的理論,是各類研究的基礎,而工程院的分類則主要是側重于實際的。
當然并非說兩院就是隔離的,相反兩院很多時候都有合作,而且還曾存在34個兩院院士,目前已經部分去世,剩余的兩院院士共有15個。
很多人一直對中科院厲害還是工程院厲害,我個人認為做學問做研究做到院士的都很厲害,他們夙興夜寐,受人敬仰,例如鐘南山、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