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靈魂崇拜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向前發展,藏族先民在思維能力方面,也同樣地有所提高。他們的原始宗教觀念,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又呈出現了一種新的崇拜形式。這種新的崇拜形式,就是對“靈魂”的崇拜。后來伴隨著靈魂崇拜這一新的宗教觀念的興起和發展,藏族先民的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應該隸屬于人為宗教的觀念,也就逐漸地開始形成。
我們知道,人類靈魂觀念的產生,是同人的“夢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人類遠古的原始社會時期,由于人們還不能明確地區分哪一些是平時在未進入睡眠狀態時的感覺?哪一些是已經進入睡眠狀態時在“夢中”的幻覺?當這些都還沒有找到正確答案的情況下,于是,便把人的肉體和精神完全分割開來,認為精神是完全獨立于人的肉體之外,而單獨存在的,而夢僅只是人的精神獨立于人體之外的一種活動而已。
在那遠古的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各部分的構造,并且受到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便產生了這樣的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自身的活動,而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寓于這個人的身體之中,而在人死的時候,就會離開身體之靈魂的活動。
藏族先民靈魂觀念的產生,是既符合于這個規律,但又有其自己的特點,而又別于這個規律。我們之所以說它是符合于這個規律,那是因為藏族先民也同樣認為:在一個人死了之后,其靈魂也就會離開這個人的肉體,而單獨地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魂不滅”。這種單獨存在的靈魂,視其生前對人們(部落或氏族)的保護(貢獻)或傷害,或為“神”,或為“鬼魅”。為神者,則將繼續護佑著人們的安全;那些為鬼者,也仍會照舊危害著人們的安全。相應的則是:為神者受到人們的崇敬和供奉,后來這種崇敬和供奉便逐漸發展和演變成為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為鬼魅者,雖然仍會受到人們的祭祀和供奉,但這已不是對其崇敬,而是出于一種畏怕的心理,人們之所以還會祭祀和供奉這些鬼魅,僅只是為了祈求它們不要像其在生前那樣,繼續對人們進行傷害而已。如果這種祈求一旦沒有效力,于是人們也就會十分自然地產生出這樣一種想法:希望能夠有一位強大的保護者出現,以保護人們不會受到鬼魅的傷害和侵襲。而這個“保護者”,便理所當然地落到那些生前在部落和氏族中的,某些強悍的英雄人物的頭上(有的則是附在人身上的神),這就是藏族先民英雄崇拜的萌芽!
我們說藏族先民的靈魂崇拜觀念是有別于這一規律,并有其本身的特點,是指藏族先民認為:人類靈魂之所以“不滅”,并不是單純地指在一個人死了之后,其靈魂才會離開其肉體。而是說即使是一個人還活著的時候,他的靈魂仍然可以離開其肉體而存在。只不過這個“離體”的靈魂,在離開了人體之后,不是去為神,也并不是去為鬼魅,而是寄托到其他的動植物(有生命的)和物體(無生命的)之上。如寄托到牛身上的叫“寄魂牛”(有的將藏語的“靈魂” 一詞,漢譯為命魂,所以又叫“共命牛”),寄托到樹上的叫“寄魂樹”,寄托到石頭或箭上的,則叫“寄魂石”、“寄魂箭”等等。據說,這些離開人體的靈魂,一旦有了寄托之處,這個人的“生命”也就多了一層保障,即使人體受到了傷害,也會很快復原。有的(指某些特殊人物)寄魂物甚至還會因此產生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去完成憑藉其本身人力難以辦到的事情。反之,如果這個人的靈魂寄托物,遭到了傷害和破壞,那么這個人的肉體和生命,也就會同樣地受到傷害,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