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中國,好大的一個家。正如這句歌詞描繪的那樣,我們的祖國不但歷史悠久,還地大物博。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我國的區劃制度也歷經變革。現如今,我們普遍采用的行省制度,是源于元朝的區劃制度。翻開中國的地圖,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省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比如以洞庭湖為分界線的湖南湖北,比如以黃河為界的河南河北,比如以太行山為界的山東山西。那么,江蘇和江西又是以什么為界?此處的“江”指的是什么?
江蘇省和江西省并不相鄰,江蘇和江西以安徽、浙江為界,相隔數百公里。江蘇這個名字源自“江寧”(南京舊稱)和“蘇州”,江蘇歷來富庶,人杰地靈,十分適宜居住。歷史上的江蘇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其位于我們東部沿海地區,省會南京,轄區內13個地級市均位列全國百強市,是中國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都位列百強的省份。
江西省簡稱贛,省內最大的河流是贛江。江西這個名字源于唐朝,唐玄宗在此處設置了江南西道,簡稱“江西”。江西是一個金屬礦產資源大省,有著亞洲最大的銅礦。江西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很多城市均為當時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很多朋友或許認為,江蘇和江西并無淵源,關系也不密切,但是,歷史上的江蘇和江西關系還是不錯的。在清朝以前,安徽、江蘇和上海都是一個省份,即江南省。當時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是相鄰省份,兩江總督管轄的范圍也包含了今江蘇、安徽、江西區域。人們經常提及的“兩江”地區,就是指江蘇和江西。
由此可見,江蘇的“江”和江西的“江”并無關系,江蘇的“江”指江寧,即南京的舊稱;江西的“江”源于唐玄宗設置的江南西道,和江河湖海并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