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他出身名將世家,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年紀輕輕就率軍攻破了齊國,也因如此,他深受秦始皇的寵信。秦統一六國后,皇帝派他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一時間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更難得的是,手握軍事大權的蒙恬,雖然戰功赫赫,但卻毫無謀逆之心,一直忠心耿耿地替秦始皇鎮守邊疆。
????可盡管如此,蒙恬卻還是不能避免其悲慘的結局。在秦始皇去世后,趙高和李斯聯合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蒙恬也與公子扶蘇一同被迫自殺。
????對于蒙恬落得這樣的結局,在歷史上,人們的評價卻是兩極化。比如,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他對蒙恬的評價就很一般。不過,不管別人怎么看,曹操卻十分尊重蒙恬,更對蒙恬死前留下的一句名言推崇備至,幾乎每次委屈時必讀一次。那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司馬光和曹操二人對蒙恬的看法,為啥反差如此之大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秦始皇在世時,曾十分信任蒙恬,給他以軍事大權,并且還讓公子扶蘇跟著他歷練。然而,當秦始皇死時,這兩人卻都不在秦始皇身邊,這就給了趙高弄權的機會。當胡亥假借秦始皇詔令送達蒙恬手中時,他曾非常質疑。他對扶蘇說:“陛下在外,未立太子,派我率30萬大軍守邊,公子為監軍,這才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使命。如今一使者來,即放棄如此重任而自殺,難道不可能有詐嗎?有詐自殺,那不冤死?不如給陛下上書一封,以證其實。”
????不過,扶蘇卻并沒有聽他的話,而是選擇自殺。而胡亥繼位后,他也沒放過蒙恬,蒙恬自知必死,便說:“我家自先祖至子孫,積功信于秦已三世。如今我率軍30萬守邊,身雖在囚牢之中,但若要反叛,易如反掌,‘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說完便自殺,以證清白。
我們可以看到,蒙恬如不想死,他完全可以調集軍隊反叛,勝負未曾可知。但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殺,而這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忠義及清白。曹操之所以十分推崇蒙恬這兩句話,是因他與蒙恬有著相似的心境。而司馬光之所以批判蒙恬,則是認為他助紂為虐,幫秦始皇以惡政平天下。但是對他死前的義節,卻也是十分贊賞的。
????那么,小伙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