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小學還是中學,校門口都聚集了一堆聲稱能“包治百病”的家教輔導班,尤其是重點小學附近,各色各樣的輔導班更是鋪天蓋地。家長們試想一下,若輔導班真的有宣傳的那么神乎,清華北大不是要被踏破門檻了嗎?其實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應該關注孩子自身有了哪些改變而不是教師有哪些頭銜。所以孩子成績好不好,不是輔導班說了算,讓孩子做好這4點才是關鍵。
1、一筆一劃寫好字
都說“字如人生”,所以寫字最好從一開始就抓起,小孩子學習能力強且容易塑形。年齡越大,寫字的習慣越難改變。寫字第一要做到清晰,容易辨認,這樣卷面清爽,就像一個人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樣,不會因為字跡而扣分。另外讓孩子養成練字的習慣,美化字體的同時還能陶冶性情,成為一個特長,為人生的各大考卷錦上添花。
2、專心致志聽好課
老師吹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所以不管老師有多優秀,學生都不一定受到感染,主要還是要看孩子的表現。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專心聽課,高效聽課的好習慣,例如課前根據學科特點,適當預習,心里有個預設,上課時,學會抓住重難點,有條理地整理課堂筆記。課后學會化繁為簡,提出主干,舉一反三。以主人的姿態積極地去學習,有目的有方法高效地學習。
3、合理規劃作業量
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拓展思維能力的。學生要做到獨立完成,先易后難。最好給自己定一個鬧鐘,規定時間內完成限定的作業,拒絕拖拉磨蹭的習慣。作業繁多時可以合理規劃作業量,勞逸結合。擺正心態,不要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要當成思維訓練的工具,成功的墊腳石。年幼的孩子自制力不強,容易分神,家長可以監督孩子,定下適當的懲賞規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4、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看孩子的成績不是從試卷上紅字的分數入手,而是看孩子的能力。閱讀能力就在學習生涯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可能認為閱讀能力與語文和英語閱讀理解有關,其實只要有字的地方就與閱讀能力有關,也就是說學校學習是離不開閱讀能力的。閱讀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速度等等。家長可以著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為學習奠定優良的基礎。
學習是學生在學,因此家長更應關注孩子一些習慣和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學得輕松,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