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和青少年是一個脆弱的人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其中,抑郁癥就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礙,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脅。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的統(tǒng)計數據,2020年我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為17.2%,重度抑郁為7.4%,從不同年齡段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抑郁的檢出率隨著年級升高而升高,其中還有部分孩子長期處于情緒低谷。
對很多人來說,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這個話題并不陌生,但更多時候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人并不愿意面對自己孩子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現實,因此也沒有采取積極的措施來幫助孩子,以至于會出現嚴重后果。
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整個社會,都應該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給予高度重視,早一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發(fā)現抑郁癥的端倪就抓緊干預,其實可以大大降低走向重度抑郁癥的幾率。
原因
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原因其實并不明確,經過前人的探索和研究發(fā)現,可能與幾個因素有關。
1.遺傳
如果孩子的雙親有一方曾經患過抑郁癥,那么孩子患抑郁癥的幾率就會比較高,如果雙親都患過此病,那么孩子患病的幾率將會進一步提升。
2.生理變化
大腦中存在的神經遞質在控制情緒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專家們認為抑郁癥的孩子可能是因為這些物質的分泌不足而導致的。
青春期的孩子處在激素發(fā)生變化的時期,男女的抑郁癥比例相當,但是在青春期后期和進入成人期之后,女孩患抑郁癥的比例會提高,是男孩的兩倍,這種性別差異背后的原因就可能是激素的變化。
3.精神壓力
有一些孩子在幼年時期的心理素質比較差,性格上可能存在膽小、敏感等特質,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fā)現并針對這些特質進行一些鼓勵和訓練的話,他們就會容易產生精神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一直得不到釋放,加上孩子自尊心很強的話,就會容易在遭遇挫折時產生負面情緒,并向抑郁癥演變。
同時,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都很大,有一些學習障礙的孩子并沒有被大人發(fā)現和重視,或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不當,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壓力的來源,如此便大大增加了抑郁癥的可能性。
4.創(chuàng)傷
有一半的抑郁癥患者在過去都經歷過一些重大的、改變了生活的事件,比如搬家、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校園霸凌等等。這些事件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心理沖擊,但是由于他們無法自己處理這些創(chuàng)傷對情緒的影響,便有可能在心理留下陰影。
表現
陷入抑郁癥困擾的兒童和青少年首先會很孤獨,他們會覺得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出現情緒低落、興趣降低、自我評價低、言語減少、行動遲緩、愛發(fā)脾氣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殺企圖。
由于他們的語言系統(tǒng)尚未完全成熟,人生閱歷也不夠,所以他們還不能自如地表達復雜的情緒體驗,所以他們的行為變化就會成為發(fā)現和判斷抑郁癥的重要依據。
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保持警惕,盡早發(fā)現他們的變化。
1.學習成績異常
這種異常一般是成績由好驟然變得非常差,本來勤奮好學突然變得注意力不集中、聽課不專心、完成作業(yè)很困難等等,由于他們無法化解這種失控感,會很快就自暴自棄。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是態(tài)度不端正、懶,以至于病程遷延,讓孩子更加痛苦。
2.性格突然變化
如果一個本來性格樂觀、活潑外向的孩子,突然變得喜歡沉默、自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退縮?;蚴潜緛砗苡卸Y貌、文靜的孩子突然開始急躁、容易激動、愛哭、罵人、沒禮貌,愿意和老師、家長對著干,大人應該多個心眼兒,除了他可能是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之外,還可能是抑郁癥的原因。
3.失眠
小孩子一般很少失眠,如果突然開始失眠、容易驚醒、噩夢增多、睡眠不好經常輾轉反側,并且持續(xù)幾個月的話,就應該警惕起來了。
總結
很多家長考慮到諸多因素,往往不愿意面對現實,比如病恥感、覺得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也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得抑郁癥這件事非常“荒謬”,總之最后的結果就是不愿意承認。但其實這樣對病情的發(fā)展是有害無益的,作為大人一定要學會正確面對這種情況,先過了自己心理上那關。
同時,家長要學會科學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環(huán)境,減少對孩子心理上的負面刺激,確保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如果已經有明顯的抑郁癥狀,那么要及時就診,聽從醫(yī)生指導。
「完」
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