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日,不僅是12月的第一天,也是世界艾滋病日,是第三十個世界艾滋病日。 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意在說明健康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人人都享有健康權利,艾滋病感染者同樣享有平等獲得健康服務的權利。 艾滋病日的概念來源于1988年,全球衛生部大臣關于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至今,短短30多年間,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了一個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的“全球預防艾滋病”部長級高級會議,會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1996年1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在日內瓦成立;1997年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將“世界艾滋病日”更名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運動”,使艾滋病防治宣傳貫穿全年。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鐘都有一個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過1500萬的兒童因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遞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面對因艾滋釀成的一樁樁悲劇,我們不需要旁觀者,我們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扭轉這場惡性流行病的傳播態勢——團結全社會的力量,以我們所能做到的各種方式,共同抗擊艾滋! 請給艾滋病患者一個擁抱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性傳播,包括異性之間的性行為,還有同性性行為。第二種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主要的高風險行為就是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輸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第三種途徑是母嬰傳播,主要在妊娠期間通過胎盤和哺乳進行傳播。但是其核心是通過性傳播和血傳播,一般的接觸并不能傳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當中不應受到歧視,如共同進餐,握手等都不會傳染艾滋病。 其實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歧視。 他們只是病人,并不是罪人。 比疾病更難以治愈的是歧視。
艾滋病作為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其危害當然十分之大,為保護自己我們應當了解這些知識。
1、 加強艾滋病知識宣傳學習。
2、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3、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4、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6、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7、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希望我們可以了解艾滋病的知識,用正常眼光看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視、不冷漠對待他們,并且保護自己不受艾滋病的傷害。
圖文:百度百科
編輯:岳舒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