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經經的寫一篇種草莓的筆記。
家庭園藝種植水果非常有誘惑力,如果說種花是浪漫的事,種蔬果是浪漫plus。草莓是從葉子到花到果都很有觀賞性的小植物,比藍莓省地方還比藍莓容易種植哦!
一起從一盆草莓苗開始期待屬于自己的果子吧,種植的過程就很香甜。
/ 先來認識它 /
我是說,現在以一個園丁的身份重新來認識草莓。
首先需要區分一下品種,免得心理落差太大。有些品種顏值口味雙在線,但有明顯的季節性,比如紅顏、皇家御用、夢香、桃熏;有些品種更適合觀賞,比如紅花草莓托斯卡納和粉花加薩納,花量和果量都蠻大的,四季開花結果。
草莓的原產地是冷涼氣候的高原,所以它們更喜歡涼爽又通風的環境。天氣涼爽的9月是最好的種植時間,太冷太熱緩苗都有那么點兒壓力…10℃-25℃應該是令它們舒適的生長溫度。
草莓是非常嬌嫩的小漿果,需要搭在盆沿上,所以一只圓形方形花盆只種植一棵草莓比較好。如果種植多棵,長條盆非常適合它!
想重點提一下草莓的根系,它性格有些嬌氣,既不耐水澇又不耐肥(emmmm.....可以說是相當不耐肥),而且通常不會長的很旺,大多分布在深度20公分左右的土層中。
了解脾氣以后就很好照顧啦:使用深度合理的盆器、使用比較素且疏松透氣的新介質。
草莓喜好陽光,多曬太陽會讓果子更甜還有迷人的香氣。所以除大夏天外,最好是可以給到全日照的待遇。在冬天4℃以下它們會休眠,生長停滯,這個時候就搬到陽光房或者陽臺來養護吧!
/ 如何種植 /
盆栽苗
帶盆的草莓苗相對很好種,很容易就緩苗成功開始繼續生長了。如果收到的苗精神萎靡,就先放在散射光環境里為它們的葉子噴水恢復元氣啦,很快就精神奕奕了。
在上盆的底肥這件事上一直很有爭議,死過幾盆草莓的新手認為——最好使用新的素土來種,讓根系盡快的服盆,肥可以慢慢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有肥的土本身就不適宜生根,像草莓的這種不耐肥の根系就更別提了,底肥的輕重把握不好就分分鐘死給你看啊有沒有…
種植的時候不要把冠部(crown)掩埋,也不要露出根部。冠部是草莓中心生長點所在的位置,要保證這部分位置暴露于新鮮空氣中并可以接受到陽光,不然它會被悶爛的啊。
(Cr:未知)
讓草莓苗彎彎的“弓背”向著有陽光的方向,花果都會向這個方向生長。
種好之后澆透水放在散射通風的環境緩苗,1-2天沒萎蔫就可以正常養護了。如果澆了水土面下沉露出根,要繼續填土到正確的高度。記得要把它們放在有充足陽光且通風良好的位置養護哦。
裸根苗
裸根苗更適合老司機來玩,不過也只是比帶盆苗多了幾個預處理的步驟而已。
如果到手的小苗不精神,與上文的處理相同,把根部做保濕處理為葉子噴水,幾次之后應該就會看到葉子較之前舒展硬挺。
然后準備假植或定植。
準備疏松透水無肥的種植介質,上盆時先堆一個小山丘,再耐心把根系疏散開之后“坐”在山丘上,之后扶著植株緩緩填土固定根系。
如果根系太長,可以適當修根后種植,如果還是長就邊填土邊稍微旋轉吧。剛才講到它的根系比較有脾氣的,就耐心點兒伺候它啦,不要直接盤根就種下了,不然死給你看2…
其他的就和盆栽苗一樣進行照顧養護就好啦。
/ 水肥管理 /
素土種植的草莓很容易緩苗服盆,但后期的生長需要能量,服盆之后的追肥就非常重要了。
原植株有新葉長出就可以開始追肥,在淺表的土層中埋入少量緩釋肥(如奧綠A2)或充分發酵的羊糞雞糞。對水果蔬菜來說,有機肥種植更好,因為不太容易出現缺素的問題。根系對EC值敏感,嫑使用速效復合肥啊…在盆栽中,這個量很難把握的。
尤其要薄肥勤施,每次澆水的時候可以帶薄薄的磷酸二氫鉀,經常向葉片噴灑水溶肥,營養生長時以均衡肥為主,生殖生長時期著重噴施磷鉀肥,整個生長過程都不要施用高氮肥以免葉片生長過于旺盛。有機成分的液肥效果非常好,比如腐殖酸、氨基酸、進口海藻肥、魚蛋白肥之類的,也要薄薄的多次施用。老司機還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輔助草莓對肥料的吸收應用。
施肥的節奏要隨著小苗的生長可以循序漸進,底肥薄,定植長葉以后逐漸追施,在花期果期施肥要比苗期勤且稍重(其實這個時候草莓寶寶本身胃口也變大了)。就這樣慢慢來,經過鍛煉和調教的根系已經比來時對肥的耐受力有一定提高啦。
忘了說水了,其實就四個字——間干間濕。
/ 摘葉疏芽 /
種一盆草莓是為了吃,或者為了賞花賞果,過于旺盛的營養生長并不見得是好事啊,這可不是一盆觀葉植物。
葉片和植株的營養輸送是雙向的,健康有活力的葉片為植株帶來旺盛的光合作用,但黃葉老葉不僅光合作用微弱,反而需要反哺,為植株帶來了負擔。病葉會帶有病菌潛伏,更要第一時間摘掉扔掉啦。
有的時候草莓苗還會在旁邊長出側芽,通常比較瘦弱的側芽也要拔掉的,匍匐走莖也要控制數量,不然母株的養分光供應葉子側芽還有走莖了,真的枝繁葉茂的時候也是很煩惱的。
/ 第一朵花 /
從種下它們開始就開始盼著冠部鉆出鼓嘟嘟的花苞,第一朵小花的出現就好像看到了第一粒香甜紅艷的漿果啊!
自然氣候中,在9下旬~10月上旬,比較冷涼的溫度加上短日照,比較適宜花芽的分化。花芽分化開始后的半個月內能形成花芽,逐漸開花。(所以9-10月是多么適合入苗的時機啊!)
草莓的花序有一串,按照先后次級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但她不是一直很有后勁的,認真觀察一下會發現三級以后的花序雌蕊會有不完全發育的現象,它們就不太可能結出質量高的果子了。
所以三級和四級花序只剩下觀花的價值,可以考慮摘掉,也可以留著觀賞。
如果苗比較弱,建議第一朵花掐掉比較好,壯一些再讓它開花結果。不然本身苗就弱,結果了也很小…看著都心疼……
/ 人工授粉 /
如果沒有小蜜蜂,授粉的工作通常需要幫她完成一下,讓我們為愛鼓掌啪啪啪吧~
草莓的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都可以完成受精發育,其實反正家庭種植中不留種子,所以不要對異花授粉這件事太苛刻,自然環境中,小蜜蜂亂飛亂鉆豈不是更讓人崩潰啦……
草莓開花期間,勤快點用小刷子或者毛筆,去刷一刷它們的花,幫助它們完成授粉的工作,果子也不會畸形比較漂亮。
/ 可愛的漿果 /
授粉完成,花瓣落后大概40天左右就可以吃草莓啦!
長出果子的時候就幫它搭在盆沿,不與土層接觸,如果地栽的草莓可以使用其他墊材將草莓與地面隔離開。澆水的時候不要濺到草莓上,努力把果子腐爛的概率降到最低。
花后結果期不要讓它渴了哦~水果水果,對水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保持間干間濕,這個時候如果干到植物,果子會停止發育的。
在這段時間可以特意增加一點點鉀肥的施用,能有效促進果子的膨大,鈣肥可以讓果子顏值更高,顯得晶瑩剔透。
看著它們一點點膨大和變紅是讓人心情愉快的事情,然而如果哪天看到果子被鳥吃了……所以……
/ 防鳥!防鳥! /
種植小漿果就要做好從鳥嘴里搶食兒的心理準備了。
可以把盆栽草莓放在鳥籠花器里種植和觀賞。可以為果子套上小的紗網袋。可以像對多肉的管理一樣用竹簽布一個“防鳥陣”。可以在它旁邊放一個風車/驅鳥彩帶/或者最簡陋的掛幾個塑料袋被風吹的嘩啦啦響也行吧…
總之園丁與鳥斗其樂無窮也……
/ 繁殖 /
有些品種的草莓可以嘗試從播種開始,但是更多的方式是依靠走莖繁殖。
使用壓蔓器(就是個小叉子)把走莖的冠部“叉”在小盆中,很快就生根,基本可以說是落地生根的速度…走莖長五六片葉子可以剪掉“臍帶”脫離母苗,不然容易夭折。
如此繁殖無窮盡也,不過魚和熊掌也不可兼得,草莓長走莖就不太愛開花結果子,如果想讓它多長小草莓,還是把走莖都掐掉吧。
長一條就掐一條,它就收心認真開花了。
/ 盆栽和地栽 /
地栽的話就非常任性了,冬季低溫任其休眠,春天會爆發生長的。匍匐莖也會爬的到處都是,可能側芽也會爆的比較多。地栽的土壤介質可以理解為一個無限大的水肥調節器,根系舒服的多,澆水和施肥都可以輕松一些。授粉也有風和蜜蜂來協助完成,可以說是基本不用管了。
地栽黨還是擔心一下泛濫的問題吧…可以在九十月份,對老的植株進行一下淘汰,留下新的、強壯的植株繼續養護。
好像聽到盆栽黨哭暈在廁所的聲音……
但陽臺盆栽草莓雖然在養護和授粉上比較累一些,但優點也很明顯,盆栽可以移動,冬天移到陽光房有一個生長適溫的話,結果期可以從九月份持續到四月份,可以吃的好幸福啦好不好!
/ 三年更新周期 /
草莓有特別的性格,第一年小苗在頭一年開開花結結果玩玩,第二年就開始旺盛生長大量結果,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產量就要明顯下降了…
所以,請一定努力把你的小草莓養到第二年啊!如果你苗多任性,第一年的草莓苗甚至可以讓它不開花結果專心長根長葉。
好像有好多植物都有三年的生長節奏啊,第一年弱,第二年盛,第三年竭…比如洋水仙?OT百合?仙客來?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呀~
/ 病蟲害 /
草莓的病蟲害大概有三類,菌病、蟲害、肥害。
菌病里白粉黑斑灰霉相對比較好治療,炭疽和根腐要靠預防為主,一般來勢兇猛,建議放棄治療忘記黑歷史重新買苗…
蟲害:蟲害里應該是薊馬比較常見,不過也不必太擔心,薊馬比較喜歡高溫,在薊馬高發的季節里草莓通常不在花果期,只有葉子,所以放心用吡蟲啉撲殺就行了。
想用最少的藥量最少的次數wipe out薊馬?那這么做:在傍晚天黑的時候,吡蟲啉溶液中加入助劑(比如有機硅),對植株進行均勻透徹的噴灑藥浴,連土面也一并噴透,也許就一次剿滅了。
在附近掛點藍板可以物理誘殺薊馬。另外在陽臺通風不好的情況下容易有紅蜘蛛。
讓種植環境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日照,使用干凈的新土種植草莓,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草莓在大概20℃以下的階段病蟲害非常少,開花結果也旺盛,升溫以后病蟲害可能會比較多,溫度高它結的果子也沒那么好吃了,所以這個階段可以就單純觀賞不去食用了吧。
肥害:通常表現為葉緣焦枯,是底肥過旺的提示。上盆的時候要無底肥或者薄底肥自己把握,底肥用緩釋肥會比較安全。肥害嚴重只能洗根重新種植啦,不嚴重就這么繼續養護,就是有點影響顏值。
/ 為什么死了 /
在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養護草莓,它自身會比較強健,少有病蟲害。所以想盡量實現有機種植,就盡量給它創造一個舒適優質的生長環境吧。
通常草莓植株的死亡還是與以下幾個因素關系比較大:
/ 幾個問題 /
自己種植的草莓為什么也會空心?
有品種原因,有些品種的草莓果肉密度比較小,吃起來松軟綿潤,有一點空心也是正常的。另外還有可能是果實膨大期的水肥沒及時跟上,營養優先供應表皮細胞迅速膨大生長,而果肉就跟不太上膨大的速度…就有點空心了。
自己種過草莓就明白了,畸形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不一定就是激素催的。通過疏花疏果和合理水肥管理等種植手段,加上品種的天生優勢,也確實能種出比較大的草莓果實。在科學指導下的農業生產越來越優秀高質,不要一看到不一樣的品相就認為有陰謀。
/ 安利幾個品種 /
家庭園藝種植可以有機會嘗試很多可愛又獨特的品種,它們生長的樣子和收獲的美味能一直給你帶來快樂與感動。
我覺得我的朋友圈明年春天要被大家的草莓刷屏的!(*?▽?*)
又到揮手絹的時刻了~~~拜拜~~~
ps:寫這篇筆記各種傷神和吃力啊,寫完改完畫完感覺又掉了一把頭發o(╥﹏╥)o
高亮的特別鳴謝:隔壁老王 分享的經驗和建議!沒大佬的給力支持我可不敢寫草莓哈哈哈哈!這完全就是自己給自己種草,又要去買草莓苗了…TAT
園藝是非常開放的話題,我是入坑不久的新手,資歷經驗都很少,寫出來的也未必是正確的,希望可以得到討論與指正,一起享受種植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