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伊斯蘭史丨(9)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亞半島(711-1492)
我們之前講過,伊比利亞半島在中世紀被穆斯林統治,并孕育出絢麗多彩的文化。本篇主要講述從711年穆斯林進入伊比利亞半島,至1492年格拉納達埃米爾國淪陷的歷史。此地是伊斯蘭世界向歐洲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的橋頭堡,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知識源泉、奠定文化基礎。

伊比利亞半島的位置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幾個概念:

Al-Andalus???????,安達盧斯。是中世紀穆斯林對其控制下的伊比利亞半島的稱謂。

Hispania:伊斯帕尼亞。是羅馬人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稱謂。后來被中世紀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徒用來代指穆斯林控制下的半島。與“安達盧斯”同義。

Moor:摩爾人。是基督徒對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穆斯林的稱呼。

Mozarab:穆扎拉比人。是安達盧斯的穆斯林對當地基督徒的稱呼。

Muladi:穆拉迪人。指改姓伊斯蘭教的本土居民。在穆斯林失勢后,他們與猶太人一同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嚴酷審判。

Reconquista:收復失地運動,舊譯作“雷康吉斯達”。指的是711-1492年間,半島上的基督徒為反抗穆斯林統治、收復半島而展開的一系列運動。

穆斯林VS基督徒

以上概念是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文明多元共存、此消彼長的極佳體現。正如約克大學教授理查德·弗萊徹(Richard Fletcher)所說:

這個半島進入中世紀時,是一個三種文化和宗教共存、互相重疊的土地。半島上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大部分殖民地處在靠近南部的埃布羅河和杜羅河的系統內,本地基督教和猶太人口之間的通婚,猶太人、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宗教信仰的改換,所有這一切都造成了徹底的文化混合。

——雷蒙德·卡爾主編:《西班牙史》,東方出版中心,2009,P.56
西班牙的中世紀史,是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的文明交往史。這種交往既有和平往來,也有沖突和戰爭。

【倭馬亞王朝的入侵】

自4世紀后期起,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諸“蠻族”部落移居帝國境內,并建立了一系列“蠻族王國”,史稱“民族大遷徙”。西哥特王國(418-711)是伊比利亞半島上主要的政權。

諸“蠻族王國”
“蠻族”雖是驍勇善戰的游牧民族,但其戰斗力在定居后逐漸削弱。因此在穆斯林大舉攻伐之下,一觸即潰。
711年,倭馬亞王朝的將軍塔里克·本·齊亞德(???? ?? ????,Tariq ibn Ziyad)率領一小支軍隊跨越海峽,進攻西哥特王國。四分五裂的西哥特貴族不堪一擊,繳械投降。716年時,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倭馬亞王朝的統治之下。塔里克·本·齊亞德在西方世界聲名大噪。著名的“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即得名于塔里克。“直布羅陀”是阿拉伯語“??? ??????(Jabal al Tariq)”的西班牙語譯名,意為“塔里克的山峰”。

直布羅陀巨巖北麓俯瞰

根據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英國占有直布羅陀

倭馬亞王朝在占領伊比利亞半島后,以科爾多瓦(Córdoba)為中心設立安達盧斯省,并派遣官員管理統治。阿拉伯穆斯林大量涌入伊比利亞半島。
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以安達盧斯為基地向西歐進攻。最著名的一場戰役是732年的普瓦提埃戰役(Battle of Poitiers)。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以少勝多擊敗了阿卜杜勒·拉赫曼·嘎菲齊(??? ?????? ???????,Abd al-Rahman al-Ghafiqi)率領的穆斯林軍隊。此役后,阿拉伯人再也未從西南歐入侵過歐洲,西歐在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下緩慢地發展著。

倭馬亞王朝疆域圖

【科爾多瓦埃米爾國和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750 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在阿拔斯家族設的“鴻門宴”上,倭馬亞家族的阿卜杜勒·拉赫曼(??? ??????,Abd al-Rahman I)逃離宴席,潛往北非。后于756年在西班牙割據自立,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

孤苦無依的阿卜杜勒·拉赫曼曾作詩:

在魯塞法我見到一棵棕櫚樹;這里有西方罕有的風景 

我說:你的寂寞,恰似我遠離家鄉的孤獨 

你思念那里的孩子和我們所熱愛的一切 

你沒能在家鄉的土地上長大 

像你一樣,我也必須呼吸這異國的空氣

科爾多瓦的統治者最初自稱“埃米爾”(????,Emir)。929年,阿拔斯王朝衰敗,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 ????,Abd al-Rahman III)自稱“哈里發”(二者的區別類似于中國的“國王”與“皇帝”),直至1031年滅亡。我國歷史學家按照中國傳統,稱其為“后倭馬亞王朝”。但是穆斯林史學家一般將其分為科爾多瓦埃米爾國(756-929)和科爾多瓦哈里發國(929-1031)兩個時段,并無“后倭馬亞王朝”一說。

巴格達、開羅、科爾多瓦:大家都是哈里發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時期被視為安達盧斯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在農業方面,農作物灌溉技術提高;中東的糧食大量進口至此;安達盧斯亦出現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農業經濟部門。這樣的經濟條件在伊比利亞半島引發了阿拉伯農業革命(Arab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另外,科爾多瓦取代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城市。它也是當時伊斯蘭世界中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來自各地的學者在安達盧斯的大學和圖書館學習。《劍橋插圖伊斯蘭史》是這樣描述的:

在這座城市里,市民生活非常愜意。他們擁有流動的河水,干凈明亮的、鋪有路面的街道。它是一個知識文化中心,號稱擁有70家圖書館。哈凱姆二世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他集合了來自伊斯蘭東方各地的飽學之士,他的圖書館藏書40萬冊,堪稱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之一。確實,科爾多瓦一直以它的書籍和市民對圖書藝術的熱愛而久負盛名。婦女們是著名的謄寫者,許多人專門在書市里謄抄《古蘭經》。她們也扮演著教師、圖書管理員、醫生和律師等角色。科爾多瓦的學術研究涵蓋范圍極廣,包括從對正統伊斯蘭教的研究到希臘人建立的各種科學的研究。藝術和手工藝也十分發達:水晶飾品的生產主要是面向本地市場,而珠寶和象牙雕刻則廣泛出口到其他國家。

——《劍橋插圖伊斯蘭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P.26

科爾多瓦清真寺是科爾多瓦哈里發國的代表性建筑物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時期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工作對中世紀歐洲的思想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作品經安達盧斯傳到歐洲,促進了中世紀歐洲的發展,并為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拿醫學來說,10世紀著名的宰赫拉威(?????????,Al-Zahrawi,936-1013,在西方國家被稱為阿爾布卡西斯,Albucasis),是當時享譽世界的醫學家、外科醫生、化學家和自然科學家,被認為是“現代外科學之父”。他的綜合性醫學巨著《醫學寶鑒》奠定了文藝復興之前伊斯蘭世界和歐洲外科學的基礎。《醫學寶鑒》在12世紀被翻譯為拉丁文,成為醫學知識第一手資料,是當時歐洲醫生的主要參考書。

《醫學寶鑒》中介紹醫學器械的插圖
從1009年開始,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因為權力繼承發生內斗,國家實力被嚴重消耗,各地紛紛割據,分裂為無數小國。1031年,國家土崩瓦解。這些安達盧斯的穆斯林小國被稱為“泰法”(?????,Taifa)。

“泰法”和北方諸基督教王國,1031年

【北非諸王朝的滲透】
第一次泰法時期(1009-1110),北方的基督教王國利用穆斯林諸國間的矛盾,收復了許多領土。這一時期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是熙德(El Cid,1043-1099)。他因長期與摩爾人戰斗,被西班牙人視為民族英雄。贊頌他功績的《熙德之歌》是西班牙人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1094年,熙德攻下了瓦倫西亞及其周圍地區,成為這一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
1085年,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攻陷安達盧斯的重要城池托萊多。面對強大的敵人,安達盧斯的穆斯林不得不求救于北非的同胞。1086年,穆拉比特王朝的統治者優素福·本·塔什芬(???? ?? ??????,Yusuf ibn Tashfin)受邀來到安達盧斯,并在薩拉卡戰役(Battle of Sagrajas)中嚴重挫敗了基督徒。戰勝基督徒之后,塔什芬兼并了所有的泰法。安達盧斯進入穆拉比特王朝(1086-1145)統治時期。

穆拉比特王朝的最大疆域(紅色區域)
穆拉比特王朝后期又趨于分裂,安達盧斯迎來第二次泰法時期(1140-1203)。這種分裂的局面被來自北非的穆瓦希德王朝(1147-1238)終結。穆瓦希德王朝繼承了穆拉比特王朝在北非和安達盧斯的疆土,并不斷向北、向東擴張,盛極一時。

穆瓦希德王朝的擴張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哲學家伊本·魯世德(??? ???,Ibn Rushd,1126-1198,西方國家稱之為'阿維羅伊”,Averroes)生活在穆瓦希德王朝時期。他支持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認為一切現象都遵從神創造的自然規律,而不是因神的意愿而發生。他對西方哲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被稱作“西歐世俗思想之父”。伊本·魯世德同時也是一名醫學家,曾寫過一本名為《醫藥通論》的醫學百科全書。

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里的伊本·魯世德(戴頭巾者)

決定穆瓦希德王朝命運的是1212年7月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會戰(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納瓦拉國王桑喬七世、阿拉貢國王佩德羅二世和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二世組成的基督教聯軍向穆斯林發起進攻,穆瓦希德王朝慘敗。這場會戰被視為收復失地運動和中世紀西班牙歷史的重要轉折點。穆瓦希德王朝的失敗大大加速了穆斯林勢力在伊比利亞半島和馬格里布的衰退,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基督教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收復失地運動

13世紀前期,穆斯林勢力急劇消退

此役后,穆瓦希德王朝元氣大傷,安達盧斯進入第三次泰法時期(1232-1287)。1238年,穆瓦希德王朝壽終正寢。后來,來自北非的馬林王朝嘗試進攻安達盧斯以收復失地,但旋即被打敗。

【格拉納達埃米爾國】

從13世紀中葉起,安達盧斯剩下的唯一領土是格拉納達埃米爾國(1238-1492),這是安達盧斯歷史上最長的王朝,也是最后一個穆斯林據點。它還有一個不常見的名字:納斯里王朝(Nasrid dynasty)。該國雖然被卡斯蒂利亞的土地所包圍,但由于緊密地融入地中海貿易網絡中而變得富有,并享有一段相當長的文化和經濟繁榮時期。

1469年,阿拉貢的費迪南( Ferdinand of Aragon)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Isabella of Castile)成婚。伊莎貝拉后來在1474年即位,斐迪南也在1479年登基,兩人并稱“天主教雙王”,兩國亦趨于統一,并誕生了日后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王國。

140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格拉納達位于最南端

1482年,格拉納達埃米爾國發生內亂,西班牙趁勢出擊。經過十年鏖戰,1492年1月6日,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淪陷,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歷史就此畫上了句號。

阿爾罕布拉宮是格拉納達,乃至安達盧斯的象征
格拉納達陷落后,宗教裁判所對猶太人和改宗后的本土西班牙人進行瘋狂迫害。理查德·弗萊徹教授用了一串問句作為解釋:

種族、社群和文化的混合對于教會和國家來說是緊張的來源。穆斯林臣民可靠嗎?會效忠基督教的君主嗎?猶太教或伊斯蘭教的信徒的改宗是真的嗎?他們是不是假的或秘密改宗者,可能改信原來的宗教?

——雷蒙德·卡爾主編:《西班牙史》,東方出版中心,2009,P.79-81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西班牙利用宗教裁判所進行反攻倒算,手段殘暴,確實為人不齒。

但是,在完成收復失地運動后,伊比利亞半島真的走向倒退了嗎?

不。

就在收復失地運動告終的同一年,1492年,哥倫布(Columbus,1451-1506)完成了他的首次航行。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早已揭開了序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安達盧斯,一個長達750年的西班牙穆斯林國家
西班牙: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一場五百年的悲夢
2017西葡游04-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
哈里發國家建立:阿拉伯入侵之后
伊比利亞半島,阿拉伯帝國在歐洲最后的國家,是如何滅亡的?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革吉县| 合川市| 田林县| 酒泉市| 三门县| 阳谷县| 霍林郭勒市| 内丘县| 桦甸市| 广东省| 武川县| 河南省| 高陵县| 壶关县| 商水县| 墨竹工卡县| 全椒县| 祁阳县| 上栗县| 湖北省| 丰都县| 姚安县| 搜索| 乌拉特后旗| 上栗县| 明水县| 漳州市| 青岛市| 武宣县| 蓬溪县| 夹江县| 博罗县| 崇州市| 金溪县| 三门峡市| 信丰县| 成武县| 正蓝旗| 山阴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