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意義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意義在于創新。從這幾句話中,我們能感悟到教育的神圣和意義。教育事業的前景是光輝燦爛的,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任重道遠。我作為一名黨員教師,雙重身份,雙重責任。因此,更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找準自己的坐標。我的人生坐標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尚的師德和人格魅力去關愛我的學生。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才使我每次在接新班時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不管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一定要教會學生做人。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
二、培育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原則,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因此,要求學生準時到校,我就要守時,并在課前提前進入教室;要求學生認真值日,我就積極投入到每一次的大掃除中;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我就在每一次上課的板書中做到漂亮大方。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培育一個充滿美好的人格魅力。
三、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我班有一名父母離異的孩子,父母各自再婚。他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我讓同學們寫一篇周記《我和我的家》,他在周記中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并且也流露出一些傷感之情。我于是在周記的評語中寫到“家庭的變故是你所不能左右的,父母走到這一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他們對你的關心和愛是不會改變的。希望你能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盡快地成長起來,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用你的學業成績去報答他們吧!如果你愿意,請你到辦公室來找我談談。”結果,當天放學后,他就找到我,和我談了很長時間。從那天起,他便開始試著去改變自己。學習上認真了一些,并且能夠主動地找老師和同學解決自己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他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中進步了二十多個名次。家長會上,他特地讓自己的媽媽來參加,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于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愛默生曾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自尊心是學生主體性的集中體現,是他們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就必須擁有一顆始終包含著善意、理解和寬容的心,對學生處處體察入微的母親般的心。
四、重視業務素質提高,適應現代教育發展 。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造詣,而且必須了解其他學科的發展動態,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隨著攝像機、傳真機、計算機、投影儀等高科技教學儀器設備在教學中的運用,站在三尺講臺上,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受到了沖擊,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使學生的知識來源和知識范圍日益擴大。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信息的權威擁有者甚至唯一的傳播者。教學方法也由傳統的單向灌輸轉變為啟發建構,突出認知主體在建構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重視業務素質的提高,不斷“充電”。我先后參加了班主任提高班,教研組長培訓班,骨干教師研修班的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從而推動自己的工作能有更大的進展。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光榮的人民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因此,既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又要成為一名有特色的學者型教師。要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風促教風,以黨性鑄師魂,爭做一名師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無愧于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