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中醫西醫,對癥了就是良醫。
很多人的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中醫是調理慢性病的,中藥是治本,西藥是治標。一遇到孩子發熱、咳嗽、腹瀉等常見病,麻麻們往往選擇給孩子吃西藥。覺得西藥效果不好了,又轉投中醫。吃什么藥讓孩子的病好了,就認為什么藥好。
其實,中醫西醫、中藥西藥有它們各自的優勢,關鍵是要用的對,不要盲目聽信“中醫藥效慢”這樣簡單粗暴的結論。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很多麻麻們都陷入了這樣的誤區,導致孩子一生病酒濫用西藥,這是無論中醫西醫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曾經聽過一篇報道,說大多數西醫感冒藥含有15種危險成分,而兒童常用的69種感冒咳嗽藥的研究顯示,這些藥對治療疾病沒有明顯效果,卻會出現過敏、影響睡眠一集引起幻覺等不良反應,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死亡。
所以,這里特別向跟麻麻們澄清這一點,中醫不是見效慢,只要用對了,它不僅不良反應小,而且標本兼治,既能祛除在標的病邪,還能扶正固本,防止反復發作,所以被稱為“綠色療法”。
明代大醫張景岳在書中形容小兒“臟氣清靈,隨拔隨應,單能確得其本而攝取之,則一藥可愈”,就是說孩子活力充沛,生機旺盛,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基礎病的影響,七情的干擾也比較少,所以發病之后,只要選用的中藥或治療對癥,就會表現出比較強的生命力和恢復能力,對中藥等治療的反應比較靈敏,病情好轉的速度也比較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麻麻們開始信賴中醫,得了急癥來看中醫的孩子也不在少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