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成人學鋼琴,一步登天,彈世界名曲,行嗎?
行,肯定行。
感謝作曲大師約·塞·巴赫,他的《C大調前奏曲》似乎就是為外行興趣愛好者寫的。這首曲子悠雅飄逸、空靈通透、純凈明朗,百聽不厭。然而這首曲子卻是非常地簡單,簡單到我說著說著你聽著聽著也就學會了。何以見得?你聽我說:
曲子總共36個小節(jié),除了結束句三個小節(jié),其余33個小節(jié)具有完全一致的結構。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研究第一小節(jié)如何彈,其他小節(jié)只是音符不同,樂句句型結構全盤照搬套用就行了。簡單吧?
有意思的是,每個小節(jié)是由重復的兩小句組成。也就是說,你只要花半節(jié)的功夫,就學會了一整節(jié)。省力吧?
在此,半個小節(jié)理論上應該是8個16分音符。這8個音要求是用兩只手從低到高分別很平穩(wěn)地逐個彈出。這對任何外行都不是一件難事!何況是你,一個興趣愛好者呢?
兩只手彈8個音,是否每只手被分配到4個音呢?不是的,左手只彈2個音,右手只彈3個音。怎么?才5個?還缺3個呢?別著急,右手的3個音重復彈兩遍。不就湊夠8個音了嗎?這么便宜的事兒真被你碰上了。而且右手3個音重復彈兩遍時,手指是不變的,指位是重復的。省事兒吧?
還有,左手的兩個音按下去以后,就閑著沒事了,手指不用抬起來,一直盯著右手去完成3個音彈兩遍。省勁兒吧?
最后,我都不好意思說了。由于每小節(jié)是重復的兩句,因此,彈奏第二遍時,你的注意力就可以解放出來了,拿出充分的時間來考慮下一句是什么,如何接上。方便吧?
好,現(xiàn)在你可以在辦公桌的桌面上比劃比劃。我不規(guī)定你左手用哪兩個手指,右手用哪三個手指。隨便彈。因為實際上任何手指都有可能被派上用場。
會了嗎?肯定會了。
你瞧,說著說著你就會了。
好,現(xiàn)在你把這套手指動作移到鋼琴鍵盤上,按C調(白鍵)彈出13513513(注:后兩個13是高音13)。左手用哪兩個手指?右手用哪3個手指?這要自己摸索。原則是,越方便越好;越省勁(不別扭)越好。如果你左手用的是中指和大拇指,右手用的是大拇指、食指和無名指,那說明你跟英雄所見略同——巴赫正是這樣標的!
告訴你,整個曲子每一樂句音階都是從低到高平穩(wěn)地逐個彈出。沒有附點、切分音,沒有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的雜亂指法。也沒有需要同時按兩個以上的音的情況,這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吧?
不過,你要極其認真地處理好這8個音。屏心靜氣、一絲不茍地彈好它們。并且,至少重復兩遍。當你深情而又專注地彈出這8個音的時候,仿佛一串明凈的音樂之聲悠然升起,把人的思緒帶向令人神往的詩境和遠方。這時,你及你周圍的同事、朋友將大驚失色,怎嘛?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動聽的音樂?作曲家巴赫是怎么做到的?如此純凈美妙的音樂!
第一小節(jié)是值得你反復回味的。這是你從零基礎跨到世界名曲的第一步。你不著急學第二小節(jié)。因為第二小節(jié)太簡單了。它只是把右手三個手指都往右移一個鍵;而左手的中指不變,用食指去彈中指身邊的鍵,大拇指就閑著了。
不過,這里我要引進一個概念,叫“偷”。駕車老司機都懂得一個道理,倒車、回方向時,有時需要“偷一把方向盤”,以便為后續(xù)操作打提前量。第二小節(jié)的左手也是這樣,盡管所彈的鍵不變,但左手兩遍的指法可以考慮變變花頭,以便為第三小節(jié)的左手做提前準備。建議:第一遍是中指、食指;第二遍是食指、大拇指。
果然,到了第三小節(jié),左手就用中指和大拇指。旁邊的人根本沒察覺到你手指的變化,這音樂就有了變化。這就叫做功夫深。
右手呢,還是我的那句話,簡單到我都不好意思說——只是大拇指往后(向左)退一個鍵就行,食指、無名指不變,還是彈原來的音。
第二小節(jié),樂曲以親切而又可理解、可信任的樂句邀請你展開一場說走就走的音樂神游;第三小節(jié),樂曲以降低一度的和弦,和藹地邀請你乘上舒適的音樂翅膀;第四小節(jié)完全重復了第一小節(jié),仿佛回到了出發(fā)地,預示樂曲即將騰空而起。果然,第五小節(jié),音樂突然竄高,仿佛上升了一維空間,樂曲來到更加明亮的意境中......
恕我就此打住。再說就是多余。我的隔空神輔導學世界名曲到此結束。相信此曲你已經基本學會了。接下來是落實和鞏固。讓我們來看看曲譜究竟有何花頭。
用五線譜來描繪音樂確實漂亮!你看,第一小節(jié),不就是13513513(注:后兩個13是高音13)嘛?怎么整成這模樣?怪嚇人的,讓你覺得很不習慣。可是日子久了,反而會喜歡上它并且會依賴它了。因為,它實在太簡單、太直觀了,不用學,不用記,跟著它上上下下地移動手指頭就行了。它往上,你也往上;它往下,你也往下。偶然遇到一個升號“#”,就彈它右邊的那個黑鍵(如果右邊不是黑鍵而是白鍵,那就彈那個白鍵);如果遇到一個降號“b”,就彈它左邊的那個黑鍵(同樣,如果左邊不是黑鍵而是白鍵,那就彈那個白鍵)。
至于音符的時值,五線譜與簡譜表示方法基本一致。然而,本曲的所有音符幾乎都是16分音符,所以沒法看譜講解。本來這首曲子標有Allegro(快板),我們不要受約束。相反,我們應該使勁放慢。越慢越好,慢到我們能把指法練得習慣成自然了更好。隨心所欲、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都不會彈錯,就算基本學會了。
相信你現(xiàn)在已經理解了:鋼琴五線譜一般由兩條五線軌跡線組成。上面一條叫高音譜,是交給右手來彈的;下面一條叫低音譜,當然一般是由左手彈啦。
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后面沒看見有一個或一組升降符號,這說明這曲子是C調的。C調的曲子是把中央C1唱成do。高音譜號的下加一線和低音譜號的上加一線,指的是同一個音,即中央C1。所以你看,這第一個音就在低音譜號的上加一線上,你就按中央C1。音符一個個往上爬,你也線、間、線、間地一個個往上數(shù)。記住!五線譜所有的音符或者所有的線、間都指的是白鍵。除非在音符前面或某條線上(或間中)標有升降符號。
就象你生產出了一輛自行車,你就要為自行車配上剎車一樣。五線譜中也有靜音符號,就是那聽上去很專業(yè)的名詞——休止符。休止符具有與音符相同的地位和權勢,只是它不發(fā)聲而已。這個不難理解吧?
音符上面的數(shù)字什么意思?這是作者(作曲家)建議你按鍵時所用的手指編號:高音譜號標的是右手;低音譜號標的是左手。指法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曲家所標的應該作為你參考的重要依據(jù)。
提醒一下:一般音樂愛好者哼曲子的時候使用的都是首調唱名法。而這首曲子,名為C大調,實際上按照首調唱名法來看,它是轉了好幾回調了。最明顯的是第11小節(jié),譜子是57257257(注:前兩個57應為低音57),而我們肯定會用G調音階把它唱成是13513513(注:前兩個13應為低音13),除非非常專業(yè)的人士,才有本事堅持用C調把它唱成57257257。因此,當你對某小節(jié)的旋律覺得很不習慣的時候,不要懷疑,這種不穩(wěn)定的旋律在整曲中是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按照譜子彈,沒錯的。那如何解決一邊哼,一邊彈的問題呢?不管它,按照自己能接受的音階哼唱,哪怕有人說你哼的已經不是C調了,也不礙事。或者,也可以回避音名1234567,而用“登登登登登登登”擬音來哼唱。
還有,表情記號。剛開始學,主要是配手指,這時候可以忽略表情記號。熟練之后,你會不由自主地為樂曲注入表情。然后,你看看,與譜子所標的表情記號是否一致。實際上,大部分是會一致的。這就是這首曲子的魅力。
樂曲最后兩句比較吃功夫。但萬里長征走完了九千里,最后一公里,你舍得放棄嗎?采用強攻,攻克它!
好啦,一首世界名曲就這樣輕松交給你了。一步登天,不是空話。剩下的,就是練。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一天學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向前推進。反復練,反復記。學會了,記住了,就別看譜,免得分心。爭取用一個月的時間學會這首曲子。零基礎學會一首世界名曲不是什么難事!
最后告訴你,古諾還為這首曲子編配了小提琴譜,并改名為《圣母頌》。如果你有個搭檔會拉小提琴,那這首鋼琴伴奏的曠世佳作將成為節(jié)目單上最閃耀的亮點。氣定神閑的鋼琴伴奏師絲毫不會遜色于小提琴手的風采。
這里也為習慣簡譜的朋友提供方便,附上一份簡化了的簡譜。
如果你成功學會了這首曲子,別忘了到《今日頭條》來給我點個贊,讓我能積攢更多的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