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子時,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自縊而死,上演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悲壯一幕。三月十八日是崇禎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是怎么度過的?這里面又有何悲壯的場景?376年的今天我們能否感受當時崇禎內心深深的無力感?
這天崇禎很早就起來了,前一天李自成派遣投降太監杜勛進城。杜勛向崇禎提出李自成撤軍的三個條件,“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并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崇禎自然不愿意,他他決定為大明江山做最后一點努力。
早朝時間到了,以往很早就入宮的大臣們沒了蹤影,崇禎這下子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有些事還是需要做的,作為父親他必須將子女安排好,可惜子女們生在了末代帝王家。晚上9時許,崇禎召見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看到三人還穿著奢華的衣服,崇禎大怒,一般交代后讓三人換上普通人衣服,后在太監的掩護下悄悄出宮了。看著皇子消失的身影,崇禎落淚了。三位皇子離開后,崇禎來后宮周皇后住處,此刻他已經精神錯亂,要求皇后為國自縊。
從拒絕南遷那一刻起,周皇后就知道這一天,她哭著說:“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崇禎沉默不語,離開后不久周皇后自縊宮中,崇禎淚如雨下。周皇后自縊后,其他妃嬪、貴妃接連自縊。
長平公主聞訊而來,看到地上母親冰冷的身體,跪倒在地失聲痛哭。崇禎皇帝拔出佩劍,對著這個他最為寵愛的女兒砍去,長平公主下意識用胳膊一擋,一條胳膊被砍下。長平公主大喊一聲,昏死過去。崇禎本想繼續砍殺,可他的雙手劇烈顫抖起來。
長平公主躲過一劫,可6歲的昭仁公主沒有這么幸運,崇禎一劍捅死了她。做完這些后已經是深夜,崇禎本想逃離,可他發現城門早已緊閉,多年的養尊處優讓他根本沒有力氣打開厚重的城門。
折騰了很久,崇禎累了,心也死了,他放棄了。凌晨時分,崇禎帶著唯一還忠于自己的太監王承恩,登上了紫禁城后面的煤山。當時這里是北京城海拔最高的地方,是皇家禁苑,代表著皇帝的至高無上。
在崇禎登上煤山時,他已經聽到了大順軍攻城的聲音。嘆息很久后,崇禎從內衣上撕下了一塊布,咬破手指寫了遺詔。三天后,李自成才發現崇禎尸體以及那封血詔,只見上面寫著:“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到死都沒有反思自己所作所為,還在把大明滅亡的罪責怪在群臣身上。這樣的皇帝自縊究竟冤不冤?或許歷史早已告訴我們了答案。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