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代謝、解毒場所,假如藥物具有毒副作用,首當其沖受到損害必然是肝臟。臨床上常用的好多藥物對肝臟有不同程度地損傷作用,一旦用量過大或者用藥時間過長,就有可能發生蓄積中毒。錯誤合用兩種以上藥物時,毒性更會增強。個別過敏體質病人由于不能耐受藥物,即使服藥量在常用范圍,也會引起肝臟損害,尤其是肝炎病毒攜帶者和已經存在肝炎的人,更不應該使用具有肝損害的以下幾類藥物,以免引起肝炎發作和原有的肝病加重。
1.抗生素類:四環素類藥物用量過大,會引發中毒性肝炎。靜脈滴注用量也應該進行控制。值得注意是,腎功能不全和妊娠后期不能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很有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衰。苯唑青霉素及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肝實質也有間接損害,并有過敏反應,會引起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或膽汁淤滯性阻塞。
2.抗結核類藥物:異煙肼會引起肝細胞的過敏反應,并引起肝臟特異性代謝,使藥物變成有毒物質而導致肝損害。過敏的人服用后容易發生嚴重的藥源性肝炎,甚至發生致命性肝壞死。異煙肼與利福平或苯巴比妥合用,會增加異煙肼對肝臟毒性而誘發暴發性肝炎。
3.抗驚厥類藥物:長期大量服用苯妥英鈉、苯乙酰脲、三甲雙酮等藥物,可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彌漫性炎癥。
4.鎮痛類藥物:阿司匹林如每日用量3~5克,會導致急性肝損害。保泰松、消炎痛、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大劑量應用時會間接損害肝細胞,引起肝性黃疸及轉氨酶升高。
5.其他藥物:如磺胺類、安定類的氯丙嗪、安定、利眠寧、奮乃靜,以及中藥的澤瀉、川楝子、蒼耳子、黃藥子、雷公藤、草烏、千里光、桑寄生、蒲黃、天花粉等藥物,也會引起肝功能損害而引發肝病。
長期應用以上藥物的人一旦出現藥物性肝炎后應該立即停藥。一般停藥1~3個月后肝功能可恢復正常,嚴重時應該去醫院進一步處理,所以說,肝炎病毒攜帶者或者肝病的人盡量避免應用上述藥物,非用不可時應該權衡利弊,嚴密觀察,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