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美貌、財富,女人擁有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不幸。”這句話讓多少紅顏扼腕嘆息。然而歷史上有這么一位女子,她艷若桃李,才識過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是叱咤整個 18 世紀的風云人物,她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最出名的情婦——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出生于巴黎的資產階級家庭,天生麗質的她,成為父母躋身貴族階層最好的砝碼。父母讓蓬巴杜夫人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她在文學、美術、音樂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19 歲那年,蓬巴杜夫人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一個貴族,同時獲得了臨近皇家牧場的一幢豪宅,開始進入上流社會。
婚后,蓬巴杜夫人組建了自己的沙龍,并成功吸引了巴黎的許多學者、科學家和藝術家,連著名的伏爾泰也是她的座上賓。
我們在中學的歷史課上都學過,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人稱“法蘭西思想之父”,伏爾泰一直主張捍衛公民自由和司法公正,毫不留情的抨擊天主教會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伏爾泰的思想對后來美國的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有著深遠影響,而他的很多學說,正好就是從蓬巴杜夫人的沙龍上開始傳播的。
啟蒙運動的另一位人物、百科全書派的領袖狄德羅,也是沙龍的??停瑩f他編寫百科全書期間,就常常將自己的一些手稿拿給蓬巴杜夫人,讓她先睹為快。由此可見,當時才二十歲左右的蓬巴杜夫人,已經走在了時代的最前列。
不過,僅僅成為貴族夫人,并不能讓蓬巴杜夫人的家人和自己感到滿意。由于婚后入住的房子靠近皇家的牧場,國王打獵時經常會經過她家附近的樹林,蓬巴杜夫人就經常坐著馬車在那片樹林里轉來轉去,終于在某一天成功吸引到了路易十五的注意。
隨后,蓬巴杜夫人和貴族丈夫離婚,搬進凡爾賽宮,正式被路易十五冊封為“蓬巴杜侯爵夫人”,她那個微不足道的原名“讓娜”漸漸不再被提起,蓬巴杜夫人,成為這位 18 世紀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最聞名于世的名字。
作為路易十五最寵愛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的一舉一動,被眾人矚目,她是 18 世紀名副其實的流行風向標,流行趨勢全憑她的好惡決定,巴洛克藝術的變體“洛可可藝術”由此誕生,蓬巴杜夫人因此被后人稱為“洛可可之母”。在畫家給她畫的肖像畫中,蓬巴杜夫人也把洛可可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現實中,蓬巴杜夫人與路易十五的愛情,卻并不如她藝術上的成就來得那么順利。
蓬巴杜夫人不到三十歲時,路易十五就另結新歡,但他繼續保持和蓬巴杜夫人的“友誼”關系,蓬巴杜夫人繼續住在凡爾賽宮里,直到去世。
這期間,法國遭遇到“七年戰爭”的失敗,許多歷史學家把失敗的矛頭指向蓬巴杜夫人,認為是蓬巴杜夫人讓路易十五耽誤了國事。但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經不得而知。
唯有一個事實是毋庸置疑的:蓬巴杜夫人在藝術文化領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1764 年,蓬巴杜夫人因病去世,終年 42 歲。她在遺囑中將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弟弟,并特意囑咐弟弟:要和我一樣,繼續資助和保護法國的學者和藝術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