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綜合一
1.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
A.北京周口店
2.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是(
A.種植水稻
3.1937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一篇祭文中寫道“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這里的“始祖”是指(
A.黃帝
4.有人說“‘封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主要是評價(
5.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證明我國商周時期(
6.我們可愛的家鄉高密,在春秋時期屬齊國管轄。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齊國國王是(
A.齊桓公
7.化水害為水利,是都江堰和長江三峽工程的共同特點。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位于(
8.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使秦國成了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請你指出商鞅變法的內容中,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
A.建立縣制
9.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漢武帝的治國核心思想來源(
A.法家學說
10.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11.漢武帝時期的學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須到(
A.長安
12.大型歷史劇《漢武大帝》你看了嗎?漢武帝劉徹采取措施最終完成了大一統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他曾派出大將衛青、霍去病抗擊哪個少數民族的騷擾(
A.犬戎族
13.史書記載:古羅馬獨裁者愷撒曾身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去劇場看戲,全場觀眾羨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現,相當于我國的(
A.春秋時期
14.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書漢武帝,所用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這種攜書不方便現象首次得益于發明了(
15.在今天陜西省韓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環繞的“漢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為之題詩:“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16.據歷史記載:公元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臺灣,加強了臺灣和內陸的聯系。當時的臺灣被稱為(
17.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最主要的因素是(
A.溫暖濕潤
18.某劇團要編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時期我國少數民族與漢族友好關系的話劇,這部話劇可取材于(
19.沐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春風,小明一家成為種糧專業戶。他的爸爸想要帶領全村人民致富,為選擇符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區自然規律的項目,他想查閱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介紹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技術和方法的我國古代農業科學著作,正在就讀八年級的小明到書店為爸爸購買了這部著作。小明為父親購買的農學著作的作者是(
20.一曲《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歷史文化名城臨沂的綺麗錦繡。臨沂燦爛的人文景觀,如“洗硯池”“曬書臺”等遺址,留下了 “書圣”的一段段佳話與傳奇。被稱為“書圣”的人是(
選擇綜合二
A.170萬年
2.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
A.實行禪讓制
3.以下世界文化遺產中,反映我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是(
A.云岡石窟
4.《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
A.建立縣制
5.有一天,小明去參觀某一歷史博物館,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著他。根據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隸書或小篆
6.伴隨中國的和平崛起,全球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如全球祭孔。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
7.我國最早將貨幣統一成右圖樣式的朝代是(
A.秦朝
8.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9.西晉滅亡后的270年間,民族大融合成為北方一種潛移默化的歷史趨勢。在這一歷史趨勢中起到“催化劑”作用的歷史人物(
10.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熱衷于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技術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國古代北方農業生產技術,他可以查閱的書籍是(
A.《綴術》
選擇綜合三
1.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發現于(
2.下列有關“北京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3.小軒決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去(
A.黃帝陵
4.民以食為天。由我國先民最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A.粟、小麥
5.“禪讓”是我國原始社會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這種辦法實行順序是(
A.舜→禹→堯
6.將夏桀、商紂和周厲王三人歸為一類的標準是(
A.他們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
C.他們都重用人才,改革內政
7.武王伐紂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周武王率兵打敗商朝軍隊是在(
A.阪泉
8.右圖所示文物證明了我國哪個地區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黃河流域
9.材料“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A.宗法制
10.通過戰爭成就霸業是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晉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戰
11.小軒同學在歷史活動課上表演“屈原”,應說的臺詞應是(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B.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2.在某一博物館中,一講解員說:“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俗稱‘馬槽鼎’……”它應是(
14.生病了去醫院看病,醫生通常會看你的臉色、聽聽聲音、問你的病情、按你的脈搏。由此我們會聯想到(
15.被孔子評價為“道德高尚,能上天入海龍一般的人物”是(
A.黃帝
16.2007年,“王立群讀史記”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播出,吸引了不少歷史愛好者觀看。下列有關《史記》表述錯誤的是(
A.作者司馬光生活在漢武帝時代
17.當你遇到某同學說謊、不誠實的時候,你可以用下列哪個故事來幫助他(
A.退避三舍
18.人們總把“秦皇漢武”并稱,他們二人在以下哪個問題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權
19.某美術興趣小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藝術,你可建議他們去(
A.河南洛陽
20.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電視劇中,有這樣兩個鏡頭: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盤里擺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閱竹木簡奏折。從史實來看(
A.①②都正確
21.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隸屬于我國中央政府的管轄開始于(
A.絲綢之路的開通
22.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獨創性的象征。秦長城的范圍是(
A.西起隴西,東到大海
C.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23.與右圖所示歷史現象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赤壁之戰
B.八王之亂
C.圍魏救趙
D.文景之治
24.淝水之戰是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交戰的雙方是(
25.少林寺是一座聞名于世的寺廟。佛教傳入我國是在(
A.西漢初年
26.祖國大陸很早就與臺灣有密切聯系了。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是在(
A.公元前二世紀三十年代
C.公元二世紀二十年代
27.小軒同學想了解我國古代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情況。你可建議他閱讀(
28.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發明創造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A.杜詩——水排
29.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實現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短暫統一的朝代是(
A.北魏
30.以下列舉的歷史上對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實的有(
A.①②③④
選擇綜合四
1、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在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中,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謀人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點不包括
A、過著定居生活
3、標志著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4、西周實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C、天子為鞏固其統治
5、成語的來源以及構成形式復雜,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見于歷代典籍。富含許多古人的智慧結晶,也可視為先民生活的歷史寫照。下列成語中與我國春秋戰國歷史有關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紙上談兵③風聲鶴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6、“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們最早可以用到這一成就是在A、商朝
7、史料記載:孔子朝罷歸來,家人報告:“馬廄失火!”孔子聽后,問“傷人乎?”這則故事體現出孔子倡導并實踐了他的
8、孟子認為“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的觀點是
中華傳統醫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回答9-11小題。
9、很早時候,我們先民就總結出食“五谷雜糧”有益于健康的養身之道。我們知道,“五谷”農作物的齊備是在A、夏朝時期
10、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它是由
A、扁鵲
11、東漢末年,出現了一部全面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的書籍
A、《齊民要術》
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塊秦代十二字磚,磚上刻有“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無饑人” (見右圖)。請回答 12—13小題。
12、根據我們學過的有關文字演變知識可以判斷,這塊方磚上的文字應該屬于A、銘文
13、為秦朝“海內皆臣”格局最終形成奠定基礎的關鍵戰役是
A、城濮之戰
C、桂陵之戰
14、西漢初年曾經出現過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局面。當時,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課題是
A、提倡節儉
15、漢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統在軍事方面的主要表現包括①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將竇固、竇憲北擊匈奴③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④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
A、①②
16、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
B、曹丕定都洛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這其中主要是因為他們
C、學習漢族的禮法
18、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不屬于東漢時期取得的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C、數學名著《九章算術》的出現
19、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獲準將我國河南省的安陽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33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也是河南省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河南省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應該是
A、龍門石窟
20、產生于中國本土的宗教是:()A.基督教
選擇綜合五
1.假如你想穿越時空,回到原始社會,體驗下圖中的人們的生活,并對他們進行采訪,那么 你應該到A.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縣
B.七十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是五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貝貝的頭部文飾,借鑒了我國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魚紋裝飾圖案。看到這個可愛的福娃,我們應該感謝制造這種彩陶的
A.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3.“吾祖峻德,萬古流芳;平定荒漠,舉世稱殤。……造車指南,辨兆萬民不易之方向。”出自2005年5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拜謁何處時的祭文:
A.中山陵
4.下列奴隸制國家的國王中,第一個通過世襲制即位的是:
A.禹
5.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成就不包括:
A.農牧業相當發達,“五谷”齊備,已有今天的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種
B.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D.冶鐵業已有一定規模,鐵農具使用廣泛
6.右圖是學習戰國七雄時,小明同學制作的各國位置示意圖,其中秦國的位置應是:
7.成都平原能成為“天府之國”得益于下列哪項水利工程?
A.都江堰
8. “甲骨文殘片”上有五字:年、其、壽、貝、丕。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字,其內容主要涉及到哪個王朝的活動?A.夏朝
9.下列語句出自《論語》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哪國造船業發達,其船隊曾經到達夷洲?
A.魏國
11.下列關于陳勝吳廣起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C.陳勝率起義軍推翻了秦朝
12.通過對比秦始皇與漢文帝修建墳墓的不同做法,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A.漢朝的國力不如秦朝強盛
C.只有采用儒家學說才能治理好國家
13.有一朋友聲稱自己家里收藏有以下文物,請你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幫他鑒別一下,哪一件肯定是假的?A.戰國時齊國的刀形幣
C.東漢的市集畫像磚
1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已成為千古佳話。這是因為:
①昭君和親促進了漢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處②昭君和親推動了漢匈的經濟文化交流③昭君和親使我國北方地區再無戰亂④各族人民歷來希望和睦友好相處
A.①②
15.導演在拍電視劇《張騫》時,其中有一場戲是“張騫拜別漢武帝”,該場面中最不適合擺放的道具是A.鐵劍
16.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11月,我國科學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你知道我國東漢末年為防治傳染病而寫成《傷寒雜病論》的醫學家是誰?
A.扁鵲
17.下列有關《史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史學家司馬遷編著
C.為后世紀傳體史書樹立了典范
18.曹操曾經參加和指揮過的戰役有
①官渡之戰②巨鹿之戰③赤壁之戰④淝水之戰
A.①②
19.下列關于魏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說法不正確的是:A.江南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2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曾經統一過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是
A.曹魏、北魏
21.三峽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古人記載三峽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你知道他是誰嗎?
22.下列藝術品中不可能反映佛教題材的是
A.顧愷之的繪畫
23.歷史上什么時候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大都在北方?
A.東漢以前
24.下列事件與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因果關系的是
A.張騫通西域
25.下列成語出自淝水之戰的有
A.①④
27、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A、山頂洞人
28、中國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兩種農作物是:
A、棉花與水稻
29、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是:A、齊桓公
30、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改革和變法,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是:
A.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B.李悝在魏國的變法 C.吳起在楚國的變法
31、傳說中最后一位通過禪讓制產生的部落首領是A、堯
3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
33.西周的眾多諸侯產生方式是:A、奴隸制
34.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
A、長平之戰
35. “因材施教”體現的是誰的教育思想:
3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37.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
38.與今天農歷的起源有關朝代是:
39.有位同學暑假想要實地考察“昭君出塞”的歷史遺跡,請你告訴他應該去哪一城市是:
A. 開封
A.江南地區
41.(結合右邊時間軸)西漢持續時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