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貼 新手學習了 可好像還有---- 仿古井欄 上博藏曼生款壺中有多件與井欄有關的作品,器形亦為井欄狀,此種形式與陳鴻壽在溧陽的經歷有關。溧陽有一唐井,今猶存在,有關專家曾撰文介紹。上博藏品中關于唐井題材的作品有井養銘紫砂壺,其中一件(圖10 上博藏阿曼陀室款井養銘紫砂壺)連蓋高6.6厘米,口徑6厘米,足徑10. 4 厘米,胎呈紅紫色,器作井欄狀。器正面刻“井養不窮,知汲古之功。延年銘。”底部刻“阿曼陀室”四字陽文款。把下自右至左刻有“彭年”款。另一件唐井文紫砂壺(圖11上博藏阿曼陀室、彭年款唐井文紫砂壺)連蓋高6.6厘米,口徑6.1厘米,足徑10. 1 厘米,深褐色胎,壺身整體似一井欄狀。底有四字陽文“阿曼陀室”篆印,把下有“彭年”小方章。器外正面刻“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塑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欄并石盆永充供養 大匠儲卿郭通”。背面刻“以(曷字加單人旁)贊曰,此是南山石,將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畫意修功德,應無朽壞者超于彌勒前摹唐井文誦秋茶具之玩 曼生記”。還有一件作品(圖12 上博藏曼公、彭年款紫砂壺)連蓋高8.1厘米,口徑7.7厘米,褐紅色胎,井欄形。正面刻“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欄并石盆永充供養 大匠儲卿郭通以(曷字加單人旁)贊曰,此是南山石。”背面刻有“將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霑勝福者,超于彌勒前摹唐井文為午莊清玩 曼公記。嘉慶乙亥秋九月彭年(舟告)”。底心有“午莊”篆款。把下有“彭年”款。嘉慶乙亥為嘉慶二十年。清代有“午莊”字號的有多人,因此究為誰人,仍需作進一步的查找和研究。 “延年”銘的陳鴻壽款紫砂壺也有多件,其中一件(圖13上博藏阿曼陀室、延年款紫砂壺)連蓋高7.4厘米,口徑4.3厘米,胎呈深褐色,半圓形扁體,直身,平底,似漢瓦當之上半部。正面以陽刻漢隸“延年”兩個大字組成半圓形扁體裝飾,沿壺面一周有陽刻線,基本上是漢瓦當的風格。背面刻“不求真全,乃能延年,飲之甘泉曼生銘”。把下有“彭年”款,文字自左至右。底有“阿曼陀室”四字陽文刻款。 另一件 “延年”銘紫砂壺造型也基本相同,連蓋高8.5厘米,口縱5.1厘米,口橫5.7厘米,底縱7.5厘米,底橫16.2厘米,半瓦當式,一面刻“延年”二字,與另一“延年”壺相同,另一面刻“不求其全乃能延年,之甘泉春清玩,曼生銘第二千六百十一壺”。底刻“阿曼陀室”四字陽文款。把下有把下刻有“彭年”刻款。 彭年款紫砂壺(圖14 上博藏彭年款紫砂壺)連蓋高8.9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11.4厘米,器呈半球形,器表呈黑褐色, 器身有“飛鴻延年,兩腋習習招飛仙,曼生銘”。底有陽刻仙鶴一只,鶴頸兩側有陽刻漢隸“延年”二字。蓋內刻有“彭年”二字。 乳鼎銘紫砂壺(圖15 上博藏曼生、彭年款乳鼎銘紫砂壺),連蓋高3.7厘米,口徑5厘米,深褐色胎,平沿,壺身扁平。下有三乳突狀小足。器肩部刻行書“吾愛吾鼎疆食疆,曼生作乳鼎銘”。把下刻有“彭年”朱紋印,底有“香蘅”朱文長方印。在江蘇淮安也曾出土一把與之相似的紫砂壺,此壺通高3.7厘米,口徑4.4厘米。造型與館藏壺大同小異,壺肩刻有銘文一周:“臺鼎之光,壽如張蒼,曼生作乳鼎銘”14字。把下有一印,刻“彭年”,壺底中心一印為“香蘅”二字。從兩件作品的文字看,僅“吾愛吾鼎疆食疆”和“臺鼎之光,壽如張蒼”不同,其余都一樣,最值得注意的是底部都有“香蘅”印章款。后者1986年1月出土于淮安市河下鎮清王光熙墓。 |
wutd20070805-5-l.jpg (118.33 KB, 下載次數: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