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在廣袤的蔚藍色海洋深處,海底地形是怎樣的呢?它是否與陸地上一樣,有山川、高原和盆地嗎?
答
是的。在距離大洋洋底2000~3000米處,有一條像“巨龍”一樣蜿蜒的巨大山脈,它就是“洋中脊”。
問
不同的大洋,它的形態都一樣嗎?
答
不一樣。在太平洋,它的位置偏東,稱為東太平洋海隆;在大西洋,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于平行,向北可以延伸到北冰洋;在印度洋,洋中脊分為3支,分別為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和中印度洋脊,呈“入”字形。三大洋的洋中脊在南半球互相連接,總長達6.5萬千米。在洋中脊中央的裂谷處,不斷有來自地球深部的巖漿上涌、冷卻,形成底部新的洋殼,并不斷地向兩側擴張推移。
問
海底除了洋中脊外,還有其他海山嗎?
答
還有很多不同規模的海山,它們分布在板塊的內部,被稱為“板內海山”。它們有的呈鏈狀,有的呈不規則分布。鏈狀海山中最著名的要數夏威夷-皇帝海山鏈。它有6000千米長,且年齡呈線性分布,也就是說,海山的年齡是由老到新逐漸變化的。
問
在洋中脊和海山上,分布著哪些資源?
答
分布著2種資源,它們分別是多金屬硫化物和鐵錳結殼。
多金屬硫化物,也稱熱液硫化物,是一種含有銅、鋅、鉛、金、銀等多種元素的重要礦產資源,主要出現在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上。海水從地殼裂隙滲入地下,遇到熔巖被加熱,熱液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銀、銅、鐵、鋅、鉛等金屬后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在附近的海底,形成上千噸至上億噸的塊狀海底礦床。海底熱液在噴出的過程中還可形成像煙囪一樣的奇特景觀。(見上圖)
鐵錳結殼是生長在海底巖石或巖屑表面的皮殼狀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富含錳、鈷、鉑、稀土等金屬元素,因鈷含量是多金屬結核的3倍左右,故又名富鈷結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