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論壇上看到一些醫生為咳嗽的治療很不理想,也想談談自己這幾年治療咳嗽的不足臨床經驗,希望能幫助同仁們參考。自己很有幸接觸了傷寒論,也很有幸通過臨床去體驗傷寒論里的證治,傷寒論里雖分為六經辯治,其實是一貫體,六經都有關聯,沒有分離過,仲景言三陽合病,三陰合病,陰陽合病,都是示意病的變化不止在那一經上,從方藥觀之丶六經證詒都有相聯,所以醫者抓其變才是辯證論治最高點,不能死守其方與藥。
咳嗽如從六經去辯治,思路會很明淅,不外乎六經,不外乎濕痰熱血氣燥。用的最多的是小靑龍湯加減與大小柴胡湯的加減,把小靑龍湯與大小柴胡湯的加減運用到各經去,能解決臨床上很多咳嗽之證,先說小青龍湯的加減吧!從下面的案例去體現:
案1:2013丶12丶08,男59歲,脈浮緩,輕按可得,再沉按下去無力,苔薄白,舌質淡紅,根瘀點,一咳就有汗出,痰時白時黃,小便黃,口不渴,早上4時咳劇,眶有些陷,高瘦身形,手指節看不到,因患者是干粗活,精神差,已咳半月余丶中西藥已吃不少丶患者是我本村,因聽說我治療咳嗽有些小名氣便過來就診。很明顯脈浮緩輕手可按丶沉按無力丶一咳就有汗出丶口不渴丶精神差丶是桂枝加附子湯證o痰時黃丶小便黃是有些郁熱丶石膏證,苔白痰白為寒飲丶細辛半夏茯苓之證。處方為小青龍湯去麻黃之解表丶因脈不緊故去之,加附子溫下陽,加石膏清陽明之郁熱,加茯苓合細辛半夏加強化痰之功丶讓邪從下排。桂枝10丶生姜1O丶白芍15丶細辛6丶炙甘草10丶半夏30丶茯苓30丶五味子20丶附子1O丶石膏Zo丶2劑
二診:脈已不浮丶沉按已有緊之意丶無苔丶舌質紅丶根瘀點丶咳此時減丶此時咳已沒有汗出來了丶由原來早上4時咳轉為早上7丶8時咳丶痰減丶小便仍黃丶口渴但不欲飲丶言藥后咳加劇丶脅下痛丶問是何原因,因患者無口苦口干之少陽證丶言脅曾碰傷過丶因是小事沒在意,但舌根瘀點便跟患者說是肝有瘀血丶再服藥就把舊積去了。患者服藥后加劇為何不怕呢?原因在于丶這邊的人都知道吃我藥后會咳加劇丶之后痰就出來了丶咳就慢慢好了丶會好得很久,所以患者在來之前已知道我的治療反應丶都是有心里準備的丶省了我不少解說工夫。處方:桂枝10丶生姜10丶白芍30丶細辛10丶炙甘草10丶半夏15丶茯苓30丶苦杏仁15丶附子15丶石膏20丶大棗5個,2劑。后鄰居來告知咳已好。二診時由原來薄白苔轉為無苔丶舌質淡紅轉為紅丶為痰飲雖去丶已傷了陰丶故加大量白芍與杏仁,痰飲去之后口應渴丶但此時口渴而不知不想飲水丶脈緊丶說明體內還有寒飲丶故加大細辛與附子量,五味子辛溫而酸丶脈已緊丶恐斂而不散丶不利邪之去路丶故去之加杏仁可散可下,加大棗因患者眼眶下陷有傷精之意。
未完丶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