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下我在敗案群發的醫案:
一個62歲的腎病10+年的老頭,4月份發現肌酐737,然后開始找我看了,就診了好幾次,說說最近的情況。
上一次說到:5.11復查:BUN:39.16;肌酐:861;尿酸503;胱抑素C:5.00;肌酸激酶:462.4;紅細胞:3.12*10^12;血紅蛋白90;壓積紅:26.8。
結果5.12來診,經敗案群各位前輩的指點,將處方修正為:
防己20、黃芪50、桂枝10、茯苓20、丹皮20、桃仁10、白芍20、白朮20、當歸10、川芎10、澤瀉15、制大黃10、土茯苓50、菟絲子30、加生姜4片
將藥煮2次,混合,再每隔3~4小時喝1次,分3次喝完——送服:(冬葵子+田七粉:等量打粉,4g/次)
也讓患者開始記錄尿量:
尿量:(5.21)2150g、(5.20)2020g、(5.19)2050g、(5.18)2150g、(5.17)2340g。
每周吃5天,停2天,一直吃藥到5.27至市人民醫院復查:肌酐730、尿酸444、尿素氮34.66。
醫院建議住院治療,遂于5.27至6.5住院治療。
但6.3復查:肌酐:778、尿酸492、尿素氮38.5。建議血透治療,但患者依然不同意。
然后今天再來診,先上圖:但是,6.7尿量:1650g,6.8尿量:1680g,6.9尿量:1550g
感覺患者住院出來之后,沒之前那么精神了。
脈:主體粗、弦、大、有力(重按依然有力),72bmp。雙側大結節往下移!關-尺部!神門脈微。
今天的方子是這樣的:
桂枝10、茯苓30、丹皮20、桃仁8、赤芍20、白芍20、黃芪50、土茯苓50、
菟絲子30、益母草30、生牛膝20、制大黃10、制附子5、加生姜4片(約15g)
依然分3次喝完,送服冬葵子+田七粉(4g/次)老師不敢當,現在木防己已經沒有藥材公司愿意給了。所以用的都是粉防己。防己的藥證是雙下肢水腫,所以當初在用的方子是防己黃芪湯和桂苓丸。只不過目前看這一次沒有雙下肢水腫,所以就沒有再用防己黃芪湯,而專為桂枝茯苓丸+牛膝、大黃,這是黃煌老師的經驗(珠海學回來的)黃師曾經說腎就是一個大血管的集合體,血瘀存在,尿就不暢了,所以應當利水的同時、注意活血化瘀。桂苓丸就是一個“中藥血透劑”。
哦……這是敗案群的前輩的經驗:黃芪50、土茯苓50、菟絲子30,可以講肌酐之前就診那幾次,腿水腫消、尿量加,我還真以為肌酐等等腎功的指標也會降,誰知道還反升到800+中醫也是通過“司外揣內”:“象”總是有真有假的,所以叫表象啊。那些血壓啊、體溫啊,還有這個腎功能指標(肌酐)之類的,也算是“象”,只是古時候的人沒有認識得那么多。后期只需要回復正氣的功能就行了對防已黃芪湯,防已茯苓湯中的防已代替問題,我考慮更多的是益母草或澤蘭。澤瀉我更喜歡有里有飲,津不上承表現口干時應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