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在病程中一般會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同時伴有化驗指標的異常。但仍有很大一批人沒有任何自覺癥狀,生活工作不受影響,甚至有些病人在體檢時發現化驗不正常時,才知道自己患了乙肝。這樣的患者用不用治療呢?
少數無癥狀乙肝患者可以進一步發展成肝癌
無癥狀乙肝的形成主要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還與年齡、性別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的人患上乙肝后會出現以消化道為主的一系列癥狀,如沒有食欲,厭油食品,惡心,嘔吐,全身乏力,腹脹,腹痛,口苦口干,失眠多夢,肝區疼痛及尿黃等癥狀。有時可伴有皮膚、鞏膜發黃,個別人也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
但因肝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肝臟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和代償機能,所以在疾病前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十幾年有的人都不會有什么感覺。
肝病專家強調,無癥狀乙肝雖然沒有任何癥狀,但是因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依然純在,還是對身體又很大危害的。
無癥狀乙肝要不要治療?
無癥狀乙肝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病毒數低,可以在專業醫生的認可下不進行治療,但一定要注意定時檢查的重要作用。看有無肝病癥狀、體征,如蜘蛛痣、肝掌、肝脾腫大等,化驗肝功能,檢查蛋白質代謝有無障礙。定期了解轉氨酶,一旦發現其升高,如超過正常3倍,即應住院治療。乙肝患者治療的越早治愈的機率就越大,如果不引起重視或不治療的話,會加重病情,會逐漸發展成肝硬化,肝癌。即構成了乙肝三部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從病理、生理來講,乙肝病毒(HBV)侵入肝臟后大量復制,感染肝細胞,引起機體免疫反應,形成局部炎癥壞死,造成肝功損害。但肝臟是個代償能力很強的器官,小范圍的炎癥及壞死不會影響整體的功能,所以很多患者不會感到不適及相關癥狀。而事實上,慢性乙肝的病情發展正是由于這種乙肝病毒引起的反復的炎癥,在修復的過程而逐漸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直至不可逆的病情。到這一階段,任何治療已回天乏術了。
因此,無癥狀乙肝患者應該關注實驗室檢查及B超等器械檢查。慢性乙肝病人只要臨床上出現HBV DNA(+),轉氨酶升高或B超提示慢性炎癥改變,不論其有無癥狀,都要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從而達到抑制病毒,改善肝臟炎癥壞死,降低轉氨酶,維持肝功正常的目的。這樣就可延緩及阻斷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及肝癌發展,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