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穩(wěn)定血糖的過程中飲食控制是基礎(chǔ),很多患者都寄希望于通過簡單的飲食就可以控制糖尿病,但事情往往事與愿違。劉大爺是一個老糖友,聽人說吃“低糖”、“無糖”食品對血糖控制有利,于是就買回來吃,可是吃了一段時間之后,血糖不但沒降,反而更高了。為什么標(biāo)榜“無糖”、“低糖”的食品卻降不了血糖呢?
“低糖”、“無糖”并非真的無糖
只要是能吃的食物都會轉(zhuǎn)化為糖
都說“低糖”、“無糖”食品對糖尿病患者有利,但降不了血糖難道這些都是騙人的嗎?其實這都是糖尿病患者的誤解。
任何食物,都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和脂肪這三大基本營養(yǎng)物質(zhì),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一般認(rèn)為的“糖分”,因為碳水化合物經(jīng)過吸收之后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血糖,而蛋白質(zhì)和脂肪則同樣可以通過糖異生的途徑轉(zhuǎn)化為血糖。因此,簡單來說,只要是能吃的東西,都是可以升高血糖的。
那么,“低糖”、“無糖”食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所有的“低糖”、“無糖”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是絕對的概念,也就是說,“低糖”、“無糖”食物是相較于普通食物來說,經(jīng)過特殊的加工和處理,比同類的普通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要低一些。但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隨便吃這些食物,不用控制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