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蚊子出動,驅蚊液又成了熱銷品。很多家長也會專門為家中的寶寶購買驅蚊液、蚊不叮、驅蚊花露水等來防蚊蟲,但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驅蚊產品的包裝上均印有農藥登記號、農藥生產批文等字樣,有些驅蚊產品甚至沒有成分表。那么驅蚊液屬于農藥嗎?它的安全性如何?孕嬰適用嗎?記者特別邀請相關專家,將驅蚊液問到底。
日化還是農藥?
驅蚊液屬農藥
進入驅蚊產品熱銷的季節,不少超市都將驅蚊液、蚊香等驅蚊產品擺到了顯著的位置。超市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進入6月以來,驅蚊產品“走”得特別快,驅蚊花露水和無味的蚊香最受歡迎。一位正在選購驅蚊液的女性消費者告訴記者,“因為蚊帳不美觀,很早就不用了,盤式蚊香味道太大,現在只選擇片形蚊香和驅蚊花露水來防蚊蟲。”而當記者問及是否了解驅蚊產品屬于農藥時,該消費者非常驚訝“從來不知道啊!”
可以直接涂于皮膚的驅蚊液、蚊不叮、驅蚊花露水等驅蚊產品屬于農藥?專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驅蚊液、蚊不叮、驅蚊花露水的包裝上均印有“農藥正式登記號”及“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號”,驅蚊液等驅蚊產品與農藥有怎樣的關系?“驅蚊液等驅蚊產品屬于驅避劑,是屬于農藥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凡有驅蚊功效的產品都是屬于這個類別,屬農業部管,而普通花露水則屬于日化品。”但專家指出,消費者不必因此感到驚慌,有“農藥正式登記號”及“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號”的產品屬于正規產品,在安全性上有保障。
但在六神、百雀羚品牌的驅蚊產品包裝上,除農藥登記號及生產批文外,記者還發現了化妝品特有的“衛妝準字”,一個產品怎么能橫跨化妝品和農藥兩個品類呢?六神客服人員告訴記者,與驅蚊液不同,驅蚊花露水比較特殊,歸化妝品行業與農業部兩方面共同管理,依據《化妝品衛生規范》與《農藥管理條例》兩個標準,“因為花露水屬于日化品,而驅蚊功效產品則屬于農藥”。據了解,驅蚊液等驅蚊產品暫無相應國標,而各廠家的執行標準號均為“Q/”開頭的企業標準。
驅蚊液里有什么?
避蚊胺、驅蚊酯為有效成分
記者走訪了北京大型超市,發現驅蚊液、驅蚊花露水、蚊不叮等驅蚊產品不下七八種,在這些產品的包裝上,幾乎都會提示“微毒”字樣。
據觀察,現有的驅蚊液等驅蚊產品的有效成分多以避蚊胺、驅蚊酯為主,不同品牌所標注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有效時間各有不同發現,成分表中繁復的化學名稱令人目不暇接,而強生、立志等驅蚊產品竟無具體成分表。
驅蚊酯、避蚊胺有毒嗎?
專家稱孕婦與嬰兒避免接觸
中國化工網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驅蚊酯、避蚊胺同屬于蚊蟲驅避劑,均有一定毒性。“其中,避蚊胺的毒性要比驅蚊酯要大得多。”專家表示:“實驗證明,避蚊胺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高濃度的避蚊胺易引發癲癇。”此外,避蚊胺與驅蚊酯均有一定刺激性,所以皮膚敏感、有傷口者和孕嬰要避免使用。
據了解,避蚊胺可引起人體的神經毒性、腦病,對皮膚有刺激性,美國環境保護局曾公布14到46個可能與避蚊胺有潛在聯系的癲癇發病案例,其中有四人死亡,環保局的陳述中提道:“的確,一些案例可能與避蚊胺有毒相關”;美國兒科協會研究建議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要使用,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也明文禁止在低齡兒童產品中使用避蚊胺成分。
中國化工網專家表示,雖然驅蚊酯的毒性要遠低于避蚊胺,但仍不建議孕嬰使用其產品進行驅蚊。“由于嬰兒尚在發育,其呼氣系統、神經系統都比較脆弱,不宜接觸此類化學物質,還是建議使用蚊帳等物理方式進行防蚊。”對于這一說法,強生公司并不認同。在給記者回復的郵件中,強生公司表示,“沒有科學和醫學證據顯示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宜使用以驅蚊酯(IR3535伊默寧)為成分的驅蚊液。”并強調有數據表明,驅蚊酯的毒性可比甘油。
而含避蚊胺及驅蚊酯的產品是否適用于孕嬰,我國暫無相關規定與具體建議。
怎樣驅蚊最安全?
專家推崇物理驅蚊
1.隔離法:蚊帳、紗窗、長袖衣服:用蚊帳和紗窗將蚊子隔絕在外,這種方法雖然傳統,但也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建議孕嬰使用。此外,如到蚊蟲較多的野外,建議穿襪子、長袖衣服和長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蚊蟲叮咬;
2.驅逐法:清涼油、驅蚊植物及橘紅色燈光:在臥室內擺放幾盒敞開蓋子的清涼油、風油精或擺放一兩盆茉莉花、薄荷、玫瑰等也能起到一定的驅蚊作用。此外,蚊子最怕橘紅色光線,市內安裝一盞橘紅色小燈也是驅蚊的好辦法之一;
3.吸引法:糖水、啤酒做誘餌:用空酒瓶等容器裝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陰暗處,蚊子聞到甜酒味就會往瓶子里鉆;此外,生吃大蒜、口服維生素B也可以通過人體代謝產生一種蚊子不敢接近的氣味,是不少專家推薦的避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