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記者從青島各大醫院了解到,隨著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增加,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血栓情況越來越多,而其中10%的患者為50歲以下的中青年。有醫生表示,以前腦血栓(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主要是60歲以后的老年人發病,不過從門診接診情況來看,近幾年,發病趨于年輕化。
頸動脈粥樣硬化容易導致腦梗塞
頸動脈內膜血栓樣或粥樣硬化斑塊,是一種大中動脈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彈性減低的原因。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以上,就有可能發生腦供血不足,更重要的是,當頸動脈斑塊脫落,就會堵了遠端的血管,造成腦梗塞。
動脈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癥、抽煙三大危險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有關系。但不少研究結果提示,吸煙對頸動脈硬化形成影響最大。
高危人群可查頸動脈B超
頸動脈彩超,是診斷、評估頸動脈壁病變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動脈粥樣硬化預防、治療試驗的有效性評價中起著關鍵作用。頸動脈彩超的正常值是,血管內中膜無增厚、無斑塊形成,血管不狹窄,無閉塞。
高血壓、高血脂、尤其經常抽煙,有頸動脈狹窄隱患的病人,可以做頸部B超檢查,DSA是判斷的“金標準”。頸動脈在脖子兩側, 頸動脈彩超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流是否通暢,血管壁有無異常,并判斷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和范圍,包括斑塊性質。早期的狹窄不影響供血,可通過藥物控制狹窄發展,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70%,兩年內發生中風的幾率高達26%。
檢查時,患者一般不會有不適感。在脈沖多普勒超聲檢查時,超聲儀器會發出“嗚嗚”的聲音,這聲音是血液流動時產生的多普勒頻移信號,通過這種聲音,醫生可判斷血管是否有病,患者大可不必過分緊張。整個檢查過程僅需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