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小兒積食可導致小兒高燒不退,這是因為積食時間長了,就會積而化熱,引起發燒。另外,積食之后會導致脾胃功能進一步下降、抵抗力下降,一旦感受外邪,也容易發燒。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一聚就容易多吃,而嬰幼兒本來消化功能就比較弱,過年時突然攝入過多食物,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容易發生積食。
小兒積食可導致小兒高燒不退,這是因為積食時間長了,就會積而化熱,引起發燒。另外,積食之后會導致脾胃功能進一步下降、抵抗力下降,一旦感受外邪,也容易發燒。
那么,怎樣判斷孩子的發燒是不是積食引起的呢?@羅大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介紹,積食的孩子,往往舌苔變得厚膩,尤其是舌苔中部厚膩,同時出現口中有味、食后腹脹等癥狀。
@深圳和美婦兒醫院兒科李春榮醫師指出,注意下面這些小細節,有助于判斷寶寶是否積食:1.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3.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能聞到其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確定孩子積食了,不必只依賴藥物,一些食療方法,對于治療小兒積食就很有效。
@孫吉萍醫生(首都兒科研究所內科主任醫師)建議,盡量讓孩子少吃,多喝水,可以多吃蘿卜、山藥等容易消化、順氣的食物。
@羅大倫說,此時可以找中醫開點消食導滯的方子,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炒雞內金各6克熬水,當做飲料讓孩子喝一兩天,一般可以化去初發的單純的積食。如果是孩子肉食吃多了,可服用一些大山楂丸。
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積的,焦麥芽和焦神曲是清谷面之積的。炒雞內金有化淤消積的作用,對于促進脾胃功能很有好處。雞內金就是雞胗里頭那層黃膜,自己家吃雞的時候,可以把雞內金取下來,晾干,焙干,然后搟成粉,也可以直接到藥店買成品的雞內金。
@許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教授)也介紹了一個治療小兒積食的中醫小驗方,具體如下:用炒山楂20克、炒蘿卜籽7.5克泡水飲用。
孩子患了積食,家長除了可以試試上面這些中醫食療小驗方,還可以學學推拿。@芝麻堂小兒推拿介紹,小兒因傷食、傷乳所致積滯可以每天推拿以下五個穴位:1.脾經。按摩5分鐘,能健脾開胃口。2.清大腸。按摩5分鐘,能通導大腸積滯。3.板門。揉5分鐘,可健脾和胃。4.內八卦。推拿3分鐘,可行滯消食。5.四橫紋。推拿5分鐘,能調中行氣、和氣血、消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