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部臨床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各類鼻部疾病的患病比例高達20%,且呈現每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又以鼻炎最為常見,對許多人來說鼻炎只是“小病”之一,小到它發作時,沒人會把它當回事兒,甚至將其當做普通感冒處理;但鼻炎逐步加重的時候,患者才發現,鼻炎真真是“hold”不住。
“學生族”患上鼻炎,整天腦袋昏沉沉的,記憶力下降學習都受影響;“上班族”患上鼻炎,總是到處擤鼻涕,聲音巨大,在辦公室里惹來尷尬;中老年人有鼻炎,在早起的清晨噴嚏不斷,搞得家人和鄰居都從夢中驚醒。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主任張革化教授介紹,鼻炎它泛指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當然,鼻炎的種類也很多,根據臨床表現分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多種因素可誘發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主要是指鼻腔黏膜急性炎癥,俗稱傷風感冒。實際上,急性鼻炎就是一種病毒感染,它有1周左右的自逾期,最初的癥狀是打噴嚏、流鼻涕,三天以后鼻涕會轉為厚粘性,5天到7天為恢復期,鼻炎逐漸好轉。
而慢性鼻炎主要包括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另外還有一類為萎縮性鼻炎。三者鼻炎癥狀有所不同,慢性單純性鼻炎的患者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鼻塞呈間歇性和交替性。鼻涕常為黏液性,易擤出。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鼻腔黏膜、黏膜下層甚至鼻甲骨會出現肥厚性增生。鼻塞較重而且呈持續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還會出現耳鳴、頭痛、失眠等癥狀。萎縮性鼻炎的患者也會有鼻塞的感覺,但他們的鼻塞是因鼻腔內膿痂阻塞或因鼻黏膜感覺神經萎縮,感覺遲鈍所致。因患者呼氣有特殊的腐臭味。
那么,慢性鼻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張革化教授介紹,一般來說,通常引發慢性鼻炎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環境因素。在有水泥、煙草、煤塵、面粉或化學物質等環境中的工作者,鼻黏膜受到物理和化學因子的刺激與損害,亦可造成慢性鼻炎,溫濕度急劇變化的環境,如煉鋼、冷凍、烘熔等車間工人,也較易發生此病。
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會演變成慢性鼻炎;由于鄰近的慢性炎癥長期刺激或畸形,致使鼻部發生通氣不暢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等;鼻部生理解剖結構異常也可引起。
長期慢性疾病,如內分泌失調、長期便秘、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黏膜長期或屢發性充血或瘀血;煙酒過度可影響鼻粘膜血管舒縮而發生障礙;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擴張而出現鼻塞。
患鼻炎后應盡早就醫確診
不少人雖然知道自己得了慢性鼻炎,但認為“不耽誤吃不耽誤喝”,是小病,不需要去醫院治療,對此張革化教授認為,患慢性鼻炎后長期鼻塞不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因缺氧導致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呼吸障礙等健康問題,長時間鼻塞后經口呼吸,還會引起或加重咽部和下呼吸道疾病。
張教授表示,兒童慢性鼻炎伴腺樣體肥大長期不就醫,會導致患兒面容改變、上頜外突、牙列不齊、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一系列的鼻科疾病,中耳炎、咽喉炎、哮喘等健康問題也會尾隨而至。因此犯了鼻炎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
“是否患有慢性鼻炎,在臨床上根據患者是否出現鼻炎相關癥狀、輔助鼻腔檢查,如前鼻鏡、鼻內鏡等即可確診。”張革化教授指出。
治療藥物加手術 選擇性治療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治療目前有藥物和治療兩種,交替性鼻塞的患者(多屬于單純性慢性鼻炎),建議應藥物治療為主,若是持續性鼻塞或鼻腔的解剖結構異常并出現鼻塞、流膿涕等的癥狀者,建議可考慮手術治療。”張革化教授說道。
據悉,在慢性鼻炎的治療中,一般要持續使用至少3個月糖皮質激素局部噴鼻,很多患者一聽到“激素”二字就敬而遠之,怕激素產生副作用,對此張教授表示,目前,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均表明,無論成人或者兒童,合理使用激素局部噴鼻數月,對身體并沒有影響,但要注意用藥方式。再配合一些口服的中成藥或抗過敏藥、消炎抗菌藥、促排藥等,患者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呼吸的狀態。
但必須警惕使用血管收縮性滴鼻劑,即連續使用不要超過1周,因長期自行使用血管收縮性滴鼻劑,則會產生極大的副作用。因為這類藥物只是起到收縮血管、短期內緩解鼻塞等的作用,長時間產生耐藥性和藥物依賴性,造成藥物性鼻炎。
鹽水滴鼻可緩解慢性鼻炎 但不建議長期沖洗
為了預防慢性鼻炎或者緩解鼻炎嚴重程度,很多患者會用鹽水滴鼻,原理是通過鹽水的消炎殺菌作用,清除鼻腔內部,甚至是鼻竇內聚集的大量過敏原、細菌、病毒和膿涕,給鼻腔一個干凈清爽的環境,以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癥狀。對此,張教授表示,市民可以采取該類方法,最好采用霧化或噴鼻的方式,不推薦長期沖洗,會損傷鼻腔黏膜的纖毛,影響纖毛清除功能。
鼻藥水怎么噴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呢?張革化教授給出操作建議,保持頭部豎直,噴嘴塞入鼻腔后,稍微往同側眼睛的內眼角方向傾斜,也即稍微向外側噴藥,簡單的記法是:右手持鼻噴劑噴左側鼻腔,左手持鼻噴劑噴右側鼻腔。另外,噴鼻藥水前應該搖動藥水,藥水應該以噴霧狀而不是水柱狀進入鼻腔,否則會造成噴藥不均勻、藥水濃度過高。往鼻腔中間噴,有可能損傷鼻中隔黏膜,導致出血,甚至鼻中隔穿孔;仰頭噴鼻時,藥液可能會直接進入咽喉部這些都是錯誤的方法。(通訊員:查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