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耳聾本來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但由于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能安全用耳,使得該疾病更多地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青島一小伙就因整夜戴耳機聽歌,結果摘下耳機后突然聽不清聲音了,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屢見不鮮。
WHO公布的各種噪音安全收聽時間
85分貝 —— 汽車中的噪音:8小時
90分貝 —— 割草機工作者:2小時 30分鐘
95分貝 —— 開摩托車(平均):47分鐘
100分貝 —— 汽車喇叭或者地鐵:15分鐘
105分貝 —— 喧鬧的搖滾音樂會:28秒
120分貝 —— 嗚嗚祖拉或者汽笛:9秒
長期用耳機10歲男孩耳聾
青島市立醫院本部耳鼻喉科主任李永團說,目前神經性耳聾的患者呈現低齡化,而10歲的濤濤(化名)就是一名典型的案例。李永團說,濤濤平時愛聽音樂,在上下學的路上,就戴著一個大耳機,這個習慣持續一段時間后,他的聽力出現了問題。“濤濤和父母說,他總是感覺耳朵聽到響聲,其實這是耳鳴的癥狀。”李永團說,濤濤到醫院后,經檢查是患上了神經性耳聾,聽力已經受損,經過治療后,有所好轉,但是留下了后遺癥,影響了正常的聽力。
頭戴耳機聽音樂入睡 讓耳朵很受傷
23歲的青島小伙小陳有戴耳機聽音樂入睡的習慣,經常是歌還放著他就睡著了。不久前的一天,小陳再次戴耳機聽音樂聽了一整晚后,第二天早上起床突然覺得耳朵有悶脹感,并且伴隨耳鳴,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聽聲音不清楚了。他趕緊到齊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檢查。經診斷,小陳的確低頻區聽力下降,對低頻率的聲音敏感度降低,屬于突發性耳聾。經過一周的治療,小陳的聽力有所恢復,然而,又過了一個多月,小陳的聽力再度出現問題,反復治療幾次后,最終他的聽力才有所好轉。
電子產品成年輕人聽力殺手
最近幾年,突發性耳聾人群突然增多,以前這種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如今大有年輕化之勢。“突發性耳聾在老年人中之所以常見,是因為老人到了一定年紀身體機能衰退,但如今年輕人生活節奏快,習慣熬夜,常去酒吧和舞廳等噪音嚴重的場所,以及越來越多地戴耳機使用電子產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突發性耳聾。”宋宋忠義醫生介紹,最近這段時間他接診的病患很多都集中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有中度或者重度的聽力下降。
如何保護聽力 預防突發性耳聾?
1、耳機最好用頭戴式
專家表示,保護耳朵不意味著不聽音樂。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應掌握 “60-60”原則,這也是國際上比較公認的保護聽力方法。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此外,耳機最好選頭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傷要小。
2、每天用耳機別超1小時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用智能手機以及音響設備聽音樂時,最好每天不要超過一小時,且音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大,否則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世界衛生組織說,全球11億年輕人,面對聽力受損的危險,將近一半青少年用耳機聽音樂時,音量過高;還有4成青少年在夜總會、酒吧和體育場所聽到的音樂,也音量過高。而數據數據顯示,中高收入國家12歲到35歲的群體中,幾乎有一半在 “不安全的音量”下聽音樂。
3、煙酒也損傷聽力
耳病專家還提醒,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耳疾。煙中的尼古丁,以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損害聽細胞及聽覺神經中樞。煙酒均可誘發腦血管的舒、縮紊亂,從而造成耳內的供血不足,誘發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