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

【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清補脾土

中醫常說,脾為后天之本。脾是人體消化之臟,主運化,在與五行的對應關系上,脾臟合土,所以中醫常常把“脾土”放在一起講。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脾臟還非常嬌嫩,功能發育也不完善,所以脾臟很容易因為不平衡而出問題。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養護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吃東西非常挑,這不喜歡,那不愛吃,真是傷透了腦筋。其實這就是脾胃不好——吃多了容易食積;吃得少了,孩子瘦得讓人心疼;吃下稍涼一點的東西,又容易拉肚子。

所以中醫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說法,意思是說,脾臟的功能如果強盛的話,一年四季都不會得病,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就像大自然里,只要土地肥沃,就能長出好的莊稼。因此,如果當父母的能把孩子的脾臟調養好了,孩子生病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脾怎么補呢?很簡單,前面說過的【推五經】里面【推脾經】有講,每天給孩子做300遍就可以了。孩子的脾臟太過嬌嫩,所以多用補法,而少用清法。

小兒脾臟虛弱的時候,多會表現為消瘦或者過胖、臉色發青或土黃色、厭食、大便次數多、拉肚子等等。這時候就給孩子用“補脾土”的方法進行推拿。如果孩子出現食積、脾氣暴躁等,這時候也可以適當清一清脾土。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二)腹瀉

【孩子腹瀉怎么辦】——清補大腸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發生過腹瀉,年齡越小,腹瀉發作得越頻繁。小兒腹瀉很常見,在我國,他的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拉肚子不止的情況都心急火燎,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止瀉藥就趕緊給孩子吃,有時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

其實,嬰幼兒發生腹瀉的時候,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多是由于吃涼東西,睡覺時腹部受寒,吃了不干凈的食物等等。而從自身的原因上講,由于一至兩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但是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也有些父母反映,當給孩子換奶粉或者添加輔食的時候,孩子容易拉肚子。這主要是用于小兒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致。

孩子出現腹瀉的時候,要給孩子“推大腸”,取補法。在孩子食指的外緣,自指尖至虎口的那條直線上,從食指指端直推到虎口即可。每天300次。

推大腸調治小兒腹瀉效果非常好,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清代徐謙光在《推拿三字經》中就有“若瀉痢,推大腸,一穴愈,來往忙”的說法。

如果孩子有便秘的話,就反過來,從虎口推至食指的指端,叫“清大腸”。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三)不好好吃飯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揉板門

板門穴是小兒特有的穴位,在手掌大魚際的平面。板門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一般用于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導致的食欲不振、腹脹、大便不調等癥狀。

板門穴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橢圓形的面狀,所以又好找又容易操作。每天一次,每次300-500遍即可。

如果孩子有食欲不振、腹脹等問題,可以堅持揉上數日,比吃藥打針強百倍。如果孩子沒有什么不適,揉板門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要想小兒安,耐得三分饑與寒。”平時別個孩子吃太飽了,要不然脾胃就會受傷,又要不思進食。

當然,揉的時候手法不要太重。另外,孩子年齡越小,對這個穴位的刺激越敏感,一般情況下大于6歲,效果就比較差些了。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四)肝火旺

【孩子肝火旺怎么辦】——清肝木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梳理氣機的作用。小兒肝火旺盛,其實算不上什么毛病,就好像成年人得了“亞健康”一樣,用藥實在大可不必,但也絕對不能置之不理。孩子肝火旺盛,說明孩子身體里陰陽不平衡,這時候稍受外邪,就容易生病。春天多風,很多傳染病,比如說肺炎、麻疹等就會侵犯小兒的身體。

如果孩子肝火旺盛的時候,食欲也會不太好,者主要是因為中醫上有“肝木克脾土”之說,當肝臟的代謝功能過分旺盛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小孩,可以適當多給小孩子吃一些甜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等,盡量少吃酸味食物。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五)心火旺

【孩子心火旺怎么辦】——清心火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孩子每次生病都仿佛揪了父母一把心頭肉。但有些小孩尚且年幼不能說話,不舒服的時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知道哭鬧,家長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瞎著急。其實小寶寶不會說刷,但是他們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了解一些保健常識,去讀懂孩子的身體語言。

心火在中醫學中指的是人體的內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口舌生瘡等癥狀。在五臟和五行的對應關系里,心臟對應的是火。另外,“心主全身之血脈”,所以心火旺盛的時候會感覺孩子手腳、五心煩熱。再者,“舌為心之根,舌為心之苗”,舌與心互為表里,所以心火旺盛的時候舌尖會發紅。

《靈樞》中還記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所以天氣太熱的時候人的精神會比較煩躁。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不僅是小孩子,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會感覺到入睡困難、心煩氣躁等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清清心火,也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清心火的食物,如綠豆粥、西瓜、蓮子湯等等,讓他們心情舒暢。火下去了,身體陰陽平衡了,寶寶自然就乖了。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六)肺炎

【孩子得了肺炎怎么辦】——清補肺金

嬰幼兒最常見的病就是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等,這些疾病都發生在肺臟上。并且,小兒的肺臟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冬春兩季發病率相對高一些,主要跟季節交換,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有關。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尤其是小兒的肺。古代人給肺臟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肺為華蓋”。什么是華蓋呢?華蓋就是古代帝王外出時的車蓋,車蓋的作用就是遮風擋雨,太陽毒了,車蓋曬著;下雨了,車蓋淋著。我們的肺臟也是如此,在我們的五臟六腑里,只有肺臟能跟外界相通,其他臟器都不能。所以,《靈樞·九針論》里說:“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素問·痿論》中說:“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

中醫還認為,“肺主皮毛”,意思是說,皮膚、毛孔都賴與肺臟的精氣以滋養和溫煦,皮膚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的宣發功能密切相關。所以,由于小兒的肺臟本身就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對外界寒暖變化調節能力差,一旦晝夜溫差較大,天氣忽冷忽熱變化無常,孩子增減衣服不及時著了涼,或夜間開窗睡著后被吹傷風,邪氣都會隨風侵襲機體而發病。無論邪氣通過哪種途徑進入小兒機體,肺總是首當其沖。

再者,從五行的角度來講,肺屬金,金是不能摻雜的。它既怕火熱,又怕水寒;熱邪能傷肺的陰津,寒邪能傷肺的陽氣,因為產生的肺的多種病變。

“清補肺金”的方法很簡單,在小兒左手的無名指指腹上進行推揉。直推為清,名“清肺金”;旋推為補,名“補肺金”。

如果孩子怕冷、流清水鼻涕、咳嗽、吐痰的時候多為白色泡沫、舌苔發白等等,這時候肯定是受風寒了,就要用“補肺金”之法,每次做300遍。如果孩子發熱、咳嗽、痰黃并且粘稠難以咳出、嗓子紅腫疼、流黃鼻涕、大便干結、小便黃等不適的時候,那肯定是熱證。這時候就要用“清肺金”,每天做300遍。

平時的保健按摩還是以“補肺金”為主,因為小兒的肺臟還是以虛為主,即便有實熱之癥,也屬“虛中有實”。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七)經常生病

【孩子經常生病怎么辦】——補腎水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聰明,那就要多給孩子“補腎水”!

什么是“腎水”?中醫上所謂腎水是指所有體內不容易流失的體液,像骨髓、精液、胰島素、荷爾蒙等等,大家看,這些東西無以不對人體起到關鍵作用。補腎水其實就是滋補腎陰,腎陰是全身陰液的根本,對機體各個臟腑器官起著滋潤和儒養的作用。

每天給孩子小指指腹上直推300次即可,就會起到補腎水的作用了。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所以給孩子多補腎水,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另外,多給孩子補補腎水,可以讓孩子的腎精充足。腎與心、肺、肝、脾的關系都非常密切,多補腎水,可以讓五臟六腑充足。當臟腑之精充盛時,除供應本身生理活動所需外,剩余部分則貯藏于腎,以備不時之需。當五臟六腑需要時,腎再把所藏的精氣重新供給五臟六腑。

打個比方,腎精充足,就好比我們的手機有塊備用電池一樣,當手機沒電的時候,可以馬上用備用電池替換,手機就可以繼續使用了。所以說,腎精的盛衰,對各臟腑的功能都有影響,五臟六腑均需腎精的滋養,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人從小體質不好,有手腳冰涼的毛病。這其實就是“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的表現。補腎水可以鞏固先天之本,讓正氣長存,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聰明伶俐。因為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通于腦”,當腎經充足的時候,大腦的發育就會比較好。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八)腸胃不好

【孩子腸胃不好怎么辦】——揉外勞宮

有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孩子肚子里咕嚕咕嚕亂叫,好像腸胃不太好一樣。沒錯,這是五谷不化后引起的腸鳴音。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有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腹瀉、腸鳴,隔三差五就有溏水便的話,那就給孩子揉揉外勞宮吧!

外勞宮很好找,就在手第三掌骨的背側,腕橫紋至掌骨小頭連線的中點上。也可以先找內勞宮,內勞宮手背的對應點就是外勞宮。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給孩子揉300次,可以起到健脾胃、去寒邪的作用。

在明代的《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中曾經提到:“外勞宮,在指下,正對掌心是穴。治糞白不變,五谷不消,肚腹泄瀉。”

腸胃這個問題不存在什么先天不足,很多寶寶腸胃出問題,雖然濕因孩子不像大人一樣懂得節制,遇見好吃的就大吃特吃,根本不顧肚子的承受能力,但主要還是由于家長沒有照料好孩子的日常飲食的緣故。

現在很多80后以及90后的年輕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照料不好,更別說什么孩子了,很多父母給孩子喂奶喂食的時候,不按規律去做,隨心所欲。可能前幾天連著都是肉,這幾天就換成雜糧了,給孩子添輔食的時候也是亂七八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結果造成孩子的胃腸不能很好的消化。所以,我常跟一些家長說,孩子的胃口如果有問題,家長得好好反思反思。

孩子腸胃不好不能說是病,但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像我以前說的一樣,身體確實出現了不平衡,但是量變還沒有達到質變,這時候給孩子灌藥實在不值,我行醫這么多年,一向堅持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向這種消化不良,做父母的只要堅持給孩子揉外勞宮穴,并且規律地哺乳,循序漸進地增加輔食,避免突然地改換飲食,就可以使孩子的腸胃功能恢復正常。要注意的是,吃奶的孩子在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在短時期內會出現大便中帶有不消化食物的情況,但很快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九)發熱

【孩子發熱怎么辦】——推上三關

小兒發熱是一種常見病,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燒,就先崩潰了,不敢等到第二天。有一次,我聽一個當醫生的朋友說,有個年輕女性帶著自己的孩子到醫院看病,因為醫生沒有給孩子開退燒藥,結果那個年輕女性當場就質問醫生:“為什么不給孩子退燒?”還說了很多“你這個醫生是怎么當的……”之類的難聽話。

其實,小兒發燒當家長得不用太著急。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它有助于白細胞抵抗細菌毒素。我曾遇見過這樣一個病人,他就是小時候每次發燒時,醫生就給他開抗生素吃,現在身體免疫力嚴重下降,很容易就會發燒,且不容易痊愈。年紀輕輕的一個小伙子,夏天卻不敢沖涼水澡,晚上睡覺不敢吹空調。同學們都笑他像姑娘一樣橋嫩,他有苦說不出。如果他小時候發燒能夠不知要熬過去的話,之后就不會那么容易發燒了。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小兒受寒引起的發燒。中醫上講,小兒為“純陽之體”。另外,現在的小孩,吃的東西太好了,牛奶、肉、海鮮等等都是高蛋白的東西,小孩子體內本身就有熱。這時候稍一受寒,就會引起風寒感冒而發燒。這在民間被老百姓形象地稱為“寒包火”或者“寒包熱”。

出現寒包火,這時候要讓孩子發汗解表,這樣既可以把體表的寒邪驅趕出去,也可以讓體內多余的熱量散發出來,從而起到退燒的作用。小兒推拿術中的“推上三關”就有這種功效。

在孩子小臂前側,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就是上三關了。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自下而上推,就是“推三關”或“推上三關”,每天給孩子推100-300遍,具有發汗將熱的作用。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有胃火

【孩子有胃火怎么辦】——清天河水

如果不注意小孩的飲食,過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就容易引發胃熱,這在中醫上叫做“食積內生熱”,也就是胃內有火了。有了胃火就會出現像牙齦腫痛、牙齦出血、便秘這樣的癥狀,而且最讓人討厭的就是口臭。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內不喜歡喝白開水,只喜歡喝酸的、甜的、冷的,這時家長就要注意了,你的的孩子可能胃內有火了。

有了胃火不要緊,家長們可以跟我學“清天河水”,孩子胃內有熱的時候,按我說的推拿術清一清就可以,犯不著去打針吃藥。

在手厥陰心包經接近手的一端,也就是小臂內側,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的地方,中醫上加“天河水”,用拇指側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就叫“清天河水”,是給小兒退熱的重要手法,還有寧心與安眠的作用。

當孩子發熱時,每天給孩子清天河水300遍,就可以讓心包經通暢,從而起到泄火的作用。另外,中醫講,心包經與三焦經互為表里。三焦經協調者五臟六腑,可以通調水道,運化水谷,它就像是一部電影的總導演,一場聯歡會的主持人,可以讓五臟六腑的功能更加協調,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也就是說,三焦經暢通,小孩子的機體抵抗力也會增強。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共同努力,去專研,去思考,充分利用好小兒雙手上的億萬財富,使孩子健康成長,免遭病魔的侵害。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一)高燒

【孩子高燒怎么辦】——退六腑

前面說過,孩子發燒是身體在對抗病菌的一種正常反應,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高燒要除外。一般情況下,37-38℃之間,屬于低熱的范疇;38-39℃之間算是中熱;而39℃以上的就屬于高燒了。如果孩子高燒到39℃以上的話,那就要及時進行處理。有很多孩子因為高燒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處理,結果造成孩子抽搐,表現為不自主抽動、意識不清等等。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說自己3歲半的小孫子出現了高燒,我問他是怎么處理的,朋友說,本來孩子體溫是38.6℃,他用了“捂汗法”,下午的時候把孩子用被子裹好,想著讓孩子睡覺的時候出出汗,體溫就降下來了。沒想到晚上一量,孩子的體溫已經到了39.3℃克。

我當時一聽就明白了,這種錯誤太常見了。很多人認為,孩子發燒的時候打寒戰、怕冷,就得用被子蓋好,以免再受風著涼。實際上,當孩子的體溫升到高峰值的時候,全身的毛細血管就會擴張,毛孔張開,汗腺分泌開始旺盛。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散熱,如果一味地給孩子捂汗,而不讓其散熱,體溫不持續升高才怪呢!

于是我跟朋友說,趕緊把孩子的被子撤掉,把孩子衣服領口松開,最好用溫水給孩子擦一擦腋窩等部位。另外,在孩子左手小臂的后側,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的地方,用拇指或食、中兩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直推300遍。

一個多小時后,朋友打電話給我說燒已經降了一些了,孩子現在睡得很穩。

上面說的方法就叫“退六腑”。六腑在中醫上就是指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合稱,具有受納,傳化,排泄功能,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滿了就容易生熱)。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泌別清濁,傳化精華,將糟粕排出體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暢為順。六腑具有出納、傳輸、傳化水谷的共同功能。

《靈樞·本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問·五臟別論》:“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從陰陽對應的關系上講,六腑屬陽。“退六腑”,意思很明顯,就是清退六腑的熱毒,它還有助于把體內的糟粕排出體外。

“退六腑”相當于中藥里的犀角、羚羊角等,是大寒之品,如果不是高燒的話,最好不要給孩子用。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二)風熱感冒

【孩子風熱感冒怎么辦】——推脊柱

不要以為感冒只會天涼的時候發生,夏秋時節,小孩子更容易感受風熱之邪而出現感冒,伴隨著的癥狀就是發熱、咳聲粗亢、痰稠色黃、頭痛、咽干,口渴、流黃鼻涕、便秘等等。

小孩子患上風熱感冒的時候,怕冷怕熱的表現不太明顯,主要表現就是發燒重,這個時候可以用“推脊柱”的手法,為了孩子退燒減熱。具體的做法是,沿著孩子的脊柱,從大椎穴開始,往下到尾骨之間的那條直線,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每天推100-300遍。

其實,脊柱穴是小兒推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它是背部督脈的所行之處,貫穿了整個脊柱,而且又與胸腹部的五臟六腑聯系密切。所以,脊柱穴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培元氣等強健身體的功能。脊柱穴聯絡諸經,貫通上、中、下三焦,可用治三焦各部位疾病,對全身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白骸起到溫煦、協調、推動之作用。所以,推拿小兒脊柱穴,具有調整陰陽平衡,調和臟腑功能,促進氣血循行及疏通經絡的作用。

古代醫術《諸病源候論·風熱候》中記載:“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因此可以看出小兒患上風熱之癥,多與肺、脾、腎臟功能失調有關,脊柱穴這條線與足太陽膀胱經、督脈以及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在這個穴位上進行推拿,可以起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具體一點說就是,它可以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咳嗽、哮喘、咽喉炎等外感病癥。當小兒感受風熱發燒時,它又有退熱的功效。并且,更為難得的是,按摩脊柱穴可以調五臟六腑,因此它是標本兼治的一種方法。

當然,當孩子因感受風熱之邪而感冒時,家長得護理也要做到位。風熱感冒會使人體失去很多水分,因此患者會有口渴欲飲的癥狀。我建議家長可以熬點梨汁給孩子喝,以免因發熱出汗過多而導致身體失水。

容易感冒的孩子,平常家長可以多讓他吃點梨。梨甘酸而平、無毒,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富含維生素C。科學家和醫師把梨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全科醫生”。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再堅持每天推脊柱100-300遍,保證感冒遠離你的孩子。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三)咳嗽老不好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分推肩胛骨

一年四季,除了夏天外,春、秋、冬都可算是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這三個季節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一樣,說變就變。感冒、咳嗽等等,說來就來。有些孩子體質好些,可能兩三天就好了。但是有些孩子,一兩個月都好不了。特別是咳嗽,拖得特別久。我經常見到一些小寶寶,咳個不停,隔上一陣子就會咳兩三聲,很明顯是病根兒沒有除去。

這時候家長大多會分成對立的兩派:一派會著急得要命,立馬到醫院,輸液,打抗生素,生怕孩子再落個哮喘什么的就麻煩了。還有一派消極一些,覺得這不算什么,聽之任之,不管不問。者兩者都比較極端,如果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曾經有個家長見到我的時候跟我嘮叨,這醫生也看了就,吊針也打了,止咳糖漿也喝了,咳嗽還是止不住,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個孩子其實是典型的肺炎,幸好家長比較細心,病情發現得早,不是多么嚴重,但是卻久咳不愈。

我把“分推肩胛骨”的方法告訴了那位家長,用雙手拇指沿孩子的雙肩胛骨骨縫從上向下作彎月形分推100-300遍。我讓他堅持給孩子推了兩周。他當初還覺得我是在騙他,感覺不吃藥就能把病治好是不可能的事。沒想到,兩周之后他卻高興地給我打來電話,說孩子已經不咳了,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告訴他,不要孩子一生病,就去依賴外藥的治療,我們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大藥庫,你為什么放著自己的不用呢?

其實,大家可以想一下,久咳一定與肺氣不充、肺陰不足有關,這時候一定要宣肺才行。肺氣充足了,到喉嚨這個關口時,肺氣一沖就過去了,就不會咳了。宣肺止咳的話,分推肩胛骨的效果最好,對久咳氣急的患兒尤其適用。

那么,推肩胛骨我為什么可以宣肺呢?其實,大家想一想,人的兩片肩胛骨對應的是左右兩個肺臟,這就是跟腰與腎的關系差不多。中醫講“腰為腎之府,壯腰可護腎”,那么,肩胛骨也可以說是肺臟的“府”,從上往下像彎月一樣推肩胛骨的縫,就可以起到宣肺的作用。

我要特別提醒父母們,兩歲以下是小兒肺炎的多發期,但是肺炎的癥狀并不明顯,可能有輕微咳嗽或者完全沒有咳嗽病已經很重了,所以家長要特別留心。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四)預防感冒

【怎樣預防孩子感冒】——揉肺俞

中醫講“不治己病治未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其實家長也應該掌握這門學問,對孩子及早做好疾病的預防,而不是等到孩子真生病了,再病急亂投醫。

拿感冒來說,小孩子精力旺盛,稍一活動就渾身發熱,這時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感冒。如果想給孩子加一道預防感冒、咳嗽的保護網,揉肺俞就可以了。

在小兒背部的第三、四胸椎間,正中線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個穴位,叫肺俞穴。此穴主治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沖擊次穴,可以震動心肺。父母堅持每天用雙手拇指指尖在此處作揉法(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300遍,就可以很好地潤肺陰、祛痰濕、清除肺部的濕熱之氣,從而起到治療感冒的作用。

另外,中醫說“肺主皮毛”,肺的精氣對皮毛有滋養和溫煦的作用,皮毛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之宣發功能密切相關。因此,揉肺俞,可以調理肺部功能,預防感冒。

但是家長也要注意,雖然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風寒之邪大部分是通過鼻腔侵入體內的,但風寒之邪也是可以從皮毛進入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當天氣變化的時候要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空調、電風扇不要對著孩子直吹或吹時間太久。夏天如果淋了雨,受了凍,家長可以給孩子熬一碗姜糖水給孩子喝,及早驅散寒氣。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五)嘔吐

【孩子嘔吐怎么辦】——揉內關

小孩的胃腸功能發育尚不健全,出現嘔吐是正常的現象。食物對于人體來說,也屬于異物,需要胃腸進行消化吸收。胃腸消化不了的或者對人體有害的,就可以通過嘔吐排除體外,以緩解胃的壓力,對人體實際上起著保護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學會辨別嘔吐物,如果溢出清淡、灰白色的物質就是都來自食道稍帶黏性的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是人體胃腸正常的排斥反應。但是如果小孩得嘔吐物有臭味或帶血的話就不正常了,家長要馬上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出現小兒嘔吐的情況,家長先不要忙著給孩子喂藥,我教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揉內關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寧心安神、鎮靜止嘔、降逆止嘔、寬胸理氣、疏通經脈的作用。具體方法:讓小兒伸臂仰掌,在腕橫紋上2寸的兩筋指尖,就是內關穴。這里要提醒各位家長,中醫講的每一寸都是以中指中節為準的,這里更要以小兒的指節為準。

上一節提到良藥治未病,小兒很容易出現嘔吐癥狀,所以作為家政應做好預防保健。小兒嘔吐,與家庭護理也有很大關系,家長要注意,正在哺乳期的嬰兒,喂食不宜太快,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喂飽后,把小兒抱正,然后用手拍小兒背部,直到聽到小兒打嗝的聲音就可以了。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孩子一哭就拿奶瓶哄,這樣并不好。把吃飯的時間定下來,其他的時候餓一餓,大一點的孩子也要這樣。另,不要過食煎炸肥膩食品及冷飲。嘔吐較輕者可少量多次進食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再者,如果孩子出現嘔吐的話,最好讓孩子側著睡。

如果每個家長能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你的孩子就不會出現嘔吐了。我希望每個家長通過學習,都能做自己孩子的良醫,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六)體質不好

【孩子體質不好怎么辦】——壓揉足三里

民間有句俗話,叫“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就是說,拍打足三里穴,比吃老母雞還有營養。

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靈樞》中“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三里。”意思是,當脾胃有問題,陽氣或陰氣不足、有腹疼腸鳴等問題時,都可以用足三里穴位來調理。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橫指(用小兒的手取),脛骨外側越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揉足三里的具體做法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才行,如果沒有感覺說明你并沒有按對穴位。家長可以在自己身上先試一試,找準穴位后再對孩子進行按壓。照這個方法堅持2-3個月,就會使孩子的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孩子精神煥發,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宜補不宜清。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七)遺尿

【孩子遺尿怎么辦】——推七節

說一說孩子的大小便問題,小便大多集中在遺尿上。小兒遺尿就是不自覺地排尿,三歲以前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到了五六歲還尿床,那就是疾病了。而孩子大便問題,無非就是便秘和腹瀉。大便是排除毒素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小兒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反射。

如果小兒有遺尿或者腹瀉問題的話,家長都可以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推孩子自第四腰椎到尾骨之間的那條直線。如果孩子有便秘的話,那就反過來,向下推即可,每天100-300次。

第四腰椎到骶骨尖的直線,俗稱“七節骨”,它的作用就是調節大小便神經。正是由于這條神經不敏感,才會造成大小便出問題。向上直推七節骨,叫“推七節”或“補七節”,因為它的作用是以補為主。而向下直推七節骨,就叫“清七節”。

腎虛可能遺尿,脾虛可能遺尿,肺虛可能遺尿,肝經濕熱也可能遺尿,我跟大家說這些估計當家長得沒幾個能聽明白。總的來說,遺尿這個問題就是跟我們的臟腑功能有關。而推七節骨可以治療內臟功能紊亂,現代解剖學已經證明,尾骨前面有起于顱底沿著脊柱兩側排列下行的交感干所集合的神經節,叫奇神經節,刺激它可以調理內臟功能紊亂。

推七節骨時家長一定要注意,手法要輕快柔和,不要用蠻力,否則就會弄傷或者弄破孩子的皮膚,孩子也不愿意配合。另外,推拿最好在兩餐中間進行,不要在寶寶剛進過食的時候就給他推拿。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八)拉肚子

【孩子拉肚子怎么辦】——揉長強

小孩得肛門與尾骨之間,有一個穴位叫長強穴,這個穴位是一個點。按摩此穴具有“有形”和“無形”兩種效果,有形的效果是止瀉,無形的作用是強身。

具體做法是讓孩子趴在床上,雙腿稍稍分開,用手指揉或按壓此穴,雙手交替按摩,每天100-300遍。

拉肚子即腹瀉,嚴重的腹瀉可引起脫水和身體電解質紊亂,甚至會危及孩子的生命。很多家長對小孩拉肚子起初表現不太注意,直到拉得稀里嘩啦了才手忙腳亂。為什么不在疾病初期就及早干預呢?只要揉揉長強穴就可以了,我希望每一位父母看過這篇文章,都能掌握這個方法,做一個有心的父母。

為什么長強穴有止瀉和強身的雙重功效呢?者主要是因為長強穴是督脈的第一個穴位,也就是起始穴,而督脈是“諸陽之會”,統領著人體的陽氣,所以揉長強穴,就好像是給一顆種子不停地澆水一樣,陽氣才在此漸漸生發,很快就會生根發芽。所以,長強穴對脾胃虛弱、拉肚子效果都比較好。

另外,中醫先賢們在給長強穴起名字的時候,就已經道出了它的作用。長者,生長也,旺盛也,循環無端謂之長。強者,強壯也,充實也,健行不息之強。長強兩字合而為一,就可以強健氣血,就是讓人體的氣血運行正常。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十九)消化不良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辦】——捏脊

之前講過了捏脊的好處,由于捏脊療法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法,所以這里還要詳細說一說。

操作:雙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椎骨沿著兩側向上捏,連皮帶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頸部發際處為止,從脊柱兩側皮膚微有潮紅為有效。

醫理: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可以疏通經絡,起到調理臟腑的作用,并整體的、雙向的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而捏脊的部位是夾脊穴,位于腰背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0.5寸。

特別說明:捏脊多用于治療小兒積滯一類的疾患,如食積、疳積、嘔吐、便秘、泄瀉等,故又稱“捏積”;還可消除肝脾腫大,并有醫治百病的作用。

家長們要特別注意控制孩子的飲食,俗話說“小兒不知饑飽”,小孩子遇見好吃的就吃得沒夠,自己吃撐了都不知道,不好吃的一口也不嘗。這種情況就需要大人幫他控制,即使他再怎么喜歡某種食物,也不能由著他的性子吃,無論是飯菜、點心還是水果,都要適量。讓孩子從小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放任孩子享樂是一種溺愛,最后只會害了他,懂得約束才是真愛,疾病預防上如此,人生之路上亦是如此。

小兒推拿穴位詳細解說(二十)不夠強壯

【孩子不夠強壯怎么辦】——揉三陰交

經常見到很多父母給自家的孩子買什么補鋅的、補鈣的,補鐵的營養品,我就為他們感到惋惜,其實這些元素每天吃的飯里就有,我們為什么不利用好身體的大藥庫,還偏要花錢從外面找呢?

如果你嫌自己的孩子不夠強壯,那么試一下三陰交這個穴位吧,它就是身體里一個可以讓人變強壯的大藥庫。

三陰交,顧名思義,是肝經、脾經、腎經三條陰經的交匯處,經常揉這個穴位,對于調理肝、脾、腎都有好處。另外,脾與胃相表里,腎與膀胱相表里,肝與膽相表里,揉了這個穴位,就相當于調理了人體五臟六腑里的三臟三腑。

也許你會問,難道調理脾胃就可以讓小孩變強壯嗎?這個問題大家要長遠地看,誰都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試想一下,你的孩子脾胃好了,胃口就打開了,飯量也大了,慢慢地不就健壯了?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正常,孩子的精神頭好,活力就大,喜跑喜跳。這有飯量有運動量,孩子怎么能不變強壯呢。

三陰交這個穴位很好找,就在小兒腳內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稍后處。從治病的角度講,每天揉300下三陰交穴,有強壯、消炎作用,對治腸炎、泌尿系統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從保健的角度上講,肝管理人體的氣機,具體疏泄的功能,揉三陰交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脾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揉三陰交可以增強小兒的脾胃功能,吃得好,睡得安,營養跟得上;腎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的精氣,主人體的生長發育、骨骼強壯等功能,另外,腎還主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因此揉這個穴位還有促進小兒大腦發育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捏捏小手百病消:82歲老中醫周爾晉行醫40年心血力作
第三章 周氏小兒推拿術穴位詳細解說(2)
佳明日記微課-中醫育兒第三講
必看~小兒經絡是人體經絡中最有價值的靈丹妙藥
《兒童經絡使用手冊 》 蕭言生
寶寶常見病的簡單推薦按摩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揭阳市| 烟台市| 孟村| 逊克县| 文水县| 徐州市| 甘孜县| 尼玛县| 彭山县| 恩平市| 齐河县| 沈丘县| 宜春市| 东乌珠穆沁旗| 彰化县| 章丘市| 张掖市| 阳山县| 吉安市| 延边| 四川省| 大丰市| 清涧县| 会昌县| 普格县| 阿拉善盟| 册亨县| 盐城市| 资源县| 临漳县| 崇义县| 普安县| 平罗县| 界首市| 雷波县| 蓝田县| 循化| 乳源| 延边|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