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功勞赫赫但卻遭到不公正對待,甚至被冤殺致死的功臣名將來說,我們常常會有莫名的悲憤,以及這樣恨牙癢癢的怒吼:“蒙恬蒙毅兄弟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韓信、彭越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岳飛、岳云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
大家有這樣的悲憤,自是人之常情,在陰謀家的策劃下,以獲得私利而犧牲大義和名臣名將生命的抉擇和慘劇面前,善良的人們任誰都會義憤填膺。然而,具體到事件的本末,探尋當時的情勢,真相卻常常讓人無可奈何,現實往往是:不是不反,而是不能反,那算計的陰謀早已將這些可能全部預料在內,讓他們求生不能,翻盤無法。比如蒙恬和蒙毅就是。
蒙恬蒙毅的祖父叫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時投奔秦國,先后幫助秦國奪下韓國十余城、魏國五十余城、趙國三十余城,屢立戰功,為日后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其子蒙武,其孫蒙毅、蒙恬后來都成了秦國的名將,功勞卓著。但這倆兄弟的結局卻異常悲慘。
比如蒙毅。中車府令趙高大權在握,因招權納賄而犯下大罪。秦始皇發現后,派蒙毅審訊趙高,最后證據確鑿,蒙毅按律判趙高死罪,剝奪他的官職。秦始皇卻顧念趙高的功勞,赦免了趙高的死罪,而且恢復他的官職。從此,趙高記下了蒙氏家族的仇。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突然患病,便派蒙毅到會稽祈。蒙毅還沒回來,秦始皇就在沙丘一命嗚呼,死了。隨后,趙高矯詔,聯合李斯,打算立胡亥為皇帝。趙高因恨蒙毅曾給他治罪,就在胡亥面前反復說蒙氏兄弟的壞話,胡亥就聽從了趙高的建議,在蒙毅返回的路上,將他囚禁于代郡,隨即派御史曲宮將蒙毅處死。
至于蒙恬,他于前221年被封為將軍,因滅齊有功,被秦始皇封為京城最高行政長官——內史。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安排蒙恬帶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修建長城,阻擋了匈奴的南侵。秦始皇死后,在胡亥、趙高、李斯的合謀下,他們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扶蘇和蒙恬死罪,讓其自殺。
扶蘇接到詔書后,自殺身亡。扶蘇死前,蒙恬已懷疑詔書的真實性,曾勸他面見秦始皇再作決斷。詔書要求蒙恬自殺,蒙恬卻不愿自殺,而是交出兵符,自入陽周監獄,等待秦始皇另行發落。結果,胡亥又派使者到陽周,殺死了蒙恬。
歷史是鮮血書寫的,忠義敵不過奸詐,坦蕩敵不過陰謀,蒙恬、蒙毅也好,韓信、彭越又如何,岳飛、岳云又如何,哪怕手握重兵,一個陰謀就可讓你命喪黃泉,哪里還會給你反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