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祖籍福建,是民國時期的一名才女,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筑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林徽因的父親林長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也是當時北洋政府的高官。林徽因出生在這樣一個開化的家庭,但是她的童年并不幸福,母親是父親的小妾,而且性格非常計較刻薄所以不受父親的寵愛。年幼的林徽因常常聽著母親的怨言,可以說她的童年時期是不快樂的。
長大以后的林徽因進了學堂,學習了新的知識的她思想更加開化,而父親林長民也把林徽因送到了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陪她一起去的是世交梁思成公子,二人一同學習建筑,后來結為夫妻。林徽因之前還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那就是和詩人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1921年林徽因游歷歐洲的時候結識了浪漫派的詩人徐志摩,二人在劍橋相戀,詩人徐志摩更是為她寫下了《再別康橋》這樣的傳世之作。“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心頭蕩漾。'這一句是詩人徐志摩看到林徽因在康橋時才靈感大發,寫下這樣的詩句。二人同游康橋,一起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歐洲之旅。因為林徽因,徐志摩要和發妻張幼儀離婚,這段封建婚姻詩人從一開始就沒有過感情,還讓張幼儀去墮胎。后來張幼儀同意離婚,但是林徽因卻反悔不肯和徐志摩結婚。
之后林徽因聽從安排,和自己的世交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結了婚,婚后她身體一直不太好,常年咳嗽需要靜養,五十歲就病死了。臨終前她要求見一見張幼儀,因為她導致了張和徐的婚姻破裂,而且徐志摩為了去參加林徽因的演講坐飛機失事了,林徽因對此一直懷有愧疚之情,所以她臨走之前還想見一見張幼儀,向她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懺悔之情,張幼儀的兒子阿歡來了,此時的林徽因幾乎說不出話,她看了一眼阿歡,沒過多久就咽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