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以前男女地位非常的懸殊,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擁有很多個女人,為他生兒育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這種稱之為三妻四妾。那么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是什么呢?
01、所謂三妻
在很早以前,男女婚姻從不講究戀愛自由,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有的決定權都在男人的手中,而女人只是一段婚姻的附贈品。
但是即便是一個男人的后院擁有著成千上萬的女人,能稱之為妻子的卻只有一個,一夫一妻制的這個說法,從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了。
那個時期不管是帝王或者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一生只能擁有一個妻子,如果非要迎娶多個妻子,是觸犯了當時的重婚罪的,情節嚴重是不能避免牢獄之災的。
這樣的一種風氣一直實行到了明朝,在此期間普通的百姓們,更是將一夫一妻制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平凡的百姓一般都秉持著憨厚善良的品性,對于上面要求的事情,從來都不敢輕易的去觸碰。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如果家中妻子眾多,還有可能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雞犬不寧。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家都能夠很好的約束自己。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當時的那個時間段,男女比例是非常均衡的。如果其中大部分男人擁有非常多的妻子,就會造成一些男子終身娶不上老婆的局面。
那么這個家族很有可能就會斷子絕孫,古代人從來都是希望子孫興旺,如果一個男人不能為這個家庭開枝散葉,那么他就是大不孝,是要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所以從大局出發,一夫一妻制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一些身份顯赫的達官貴人,尤其是皇帝的顧慮與百姓們大不相同,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來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
所以他們會用大把的時間來進行享受,而男人除了看戲聽曲之外,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欣賞美女了,當他們遇到一個心儀女子的時候,便想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占為己有,甚至有將她們扶持為妻子的沖動。
但是由于當時的制度所限,身居高位的人自然而然的要做好表率。一直到春秋時期的一個君王,他后宮佳麗三千,其中三個女子擁有非常鮮明的性格特點,以及不同的技藝優勢,所以難免都深得皇帝的喜愛。
可畢竟皇后的位置只能有一個,一時之間讓這位君王非常的難以抉擇。于是他便與大臣們講述了顧慮,而有人也給他提議,可以將這三個女人同時都納為皇后,
自此以后便有了“三妻”的這個說法,在古代時期,真正的三妻是指一個正妻,一個平妻以及一個下妻。
02、何為四妾
既然三妻我們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那么什么是四妾呢?其實這個稱呼只不過就是男人們,所有妾室的一個泛指罷了,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甚至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的。
女人的一生只能依附著男人而活,甚至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被家里人安排好一生的命運了,就比如說一些窮人家的女兒最是凄慘。
她們的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就選擇將自己的女兒賣到青樓,或者是一些富貴人家做丫鬟,再或者賣給有錢人做妾室,來換取更好的生活。
而這種被父母賣來在做妾室的女人,基本上只是為了延續香火,可能在生了孩子以后,都不能光明正大的撫養。因為她們只是短暫的得到了寵幸,所以在生活上處處被壓榨,甚至府中的下人都可以踩在一些妾室的頭上作威作福。
但是如果長到足夠漂亮,并且能夠討取男主人的歡喜,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然而這樣靠著顏值手段上位的情況,簡直是太少見了。
同樣身份地位比較低的妾室,就是在男人迎娶正妻之前,照顧其飲食起居的通房丫鬟,在男子成婚以后,她們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小妾。
在這些妾室當中,身份比較高的可能就是大戶人家的庶女了,她們的母親在原家族當中,就是非常的不受寵的,所以庶女們自打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會是這個家族的犧牲品。
他們不在乎女兒嫁過去是否會得到幸福,只要能給他們的生意或是地位帶來好處,就是非常值得的。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庶女們在原生家庭當中并不是十分受寵,也是以妾室的身份嫁入夫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娘家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便是正房看她們非常的不順眼,也不好在明面上做手腳。
所以嫁人的庶女們在夫家過的也算是悠閑自在,如果她們嫁過來以后,就表現的非常好,甚至能為這個家生個長子,地位會立刻變得不同。
都說母憑子貴,如果將這個孩子好好培養,成為下個一家之主,那么這個女人就會成為這個家族當中新的當家主母。但是無論妾室的地位高與低,都只不過是可憐的“商品”罷了。
03、結語
總而言之,三妻四妾只不過就是男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罷了。女人越多的男人,就證明他的社會地位越高,而這樣的一種生活,也是每個男人為之奮斗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