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和脊髓注定要在頸椎里險象環(huán)生地行走,頸椎里的任何一處出現(xiàn)不良狀況,都會使這兩條生命之線受到影響。
許多人以為,只有脖子僵硬、疼痛的時候才有可能是頸椎病,但頸椎的角色可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單純。
健康的時候,頸椎為大腦輸送養(yǎng)分,給心、肝、脾、肺、腎等全身器官和肌肉傳遞大腦指令,是您生命的保護神;但如果您不知道及早養(yǎng)護好頸椎,它也很可能會像一個定時炸彈,在您身體里悄悄地滴答作響,隨時準備引爆——頸椎病,是引起血壓不穩(wěn)、心腦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頸椎病,可引起頭痛、眩暈、耳鳴、視物模糊、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頸椎病,可引起手麻、肩頸酸疼、握物不穩(wěn)、走路打漂等;頸椎病,可引起心慌、胸悶、氣短、呃逆、心率失常等;頸椎病,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腸功能紊亂……頸椎相關病癥多達40余種,約占各類慢性病的八成以上,因為由頸椎不健康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復雜多樣,幾乎可以說從頭到腳每一個角落出現(xiàn)的問題,很可能根源都在于頸椎。而現(xiàn)代醫(yī)學分科詳盡、專業(yè)儀器更是分門別類,使得我們牙痛找牙醫(yī)、頭痛找神經科、腳痛找骨科,不經意間犯了“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養(yǎng)生救命大忌。
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人,出現(xiàn)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癥狀,但是踏遍名醫(yī)院、求遍各地名醫(yī),都說無病可治,根本查不出來有什么毛病,最后被診斷為“神經官能癥”,一種身體里沒有真實的疾病卻偏偏自認為有病的心理疾病。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在我看來,他們真是冤枉。所有的問題,往往在頸椎調整復位之后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頸椎可以說是全身神經漫長征程的第一站,尤其是第1頸椎(環(huán)椎),它又矮又小,卻像一只指環(huán)一樣環(huán)繞著所有從大腦而出的神經,全身神經都必須首先通過這第一道關卡的“安檢”才得以真正地走出大腦、通向全身。所有的神經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必須一起“擠”過這個狹窄的“路段”,才得以通往全身。擁擠必然導致神經之間互相擠壓和干擾,頸椎的一處狹窄,所導致的癥狀一般而言都不只是一種,往往是復雜的。其實這一點剛好驗證了“臟與腑互為表里”“五官是五臟之官”這些叫人摸不著頭緒的說法。
治療五官的疾病,包括聽力不佳、視力下降,甚至皮膚上的青春痘,都可以通過改善頸椎的狀況而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以下,為了更好地講解所有的自我檢查和自我治療方法,我不得不占據一點點的篇幅,先簡單地介紹一下頸椎的骨骼和肌肉狀況。
頸椎骨:形態(tài)各異,各司其責頸椎是由7塊頸椎骨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上下疊起來組成的。第1、2頸椎和第7頸椎長相特殊,被稱作特殊頸椎骨。第1頸椎成一個菱形的環(huán),又稱為環(huán)椎;第2頸椎又叫樞椎,它特殊的地方在于椎體上方有一個指頭似的突起,這個“小指頭”扣著處在它上面的寰椎,我們的頭可以旋轉自如,就全靠這個“小指頭”的靈活轉動了。
再看第7頸椎,它長長的“尾巴”是最具特色之處。所謂的尾巴,就是它向背部延伸的棘突,長而不分叉,在頸部隆起,您只需要伸手在頸后就可以摸到它——最明顯的突起,就是第7頸椎的棘突。這個位置對于醫(yī)生們來說也非常重要,西醫(yī)醫(yī)生要靠著這個標志來尋找和辨認病人的頸椎;中醫(yī)師在這個突起的下緣,也就是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找到了治病要穴——大椎穴。
所有頸椎的椎間孔,是神經的通路;第1~6頸椎的椎體兩旁有橫突孔,這是椎動脈的通道。(前面已經講過了,椎動脈是心臟向大腦供血的唯一通道。)您看到每一節(jié)最明顯的一個大孔,那叫錐孔,所有上下相鄰的錐孔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條長長的管,這就是脊髓的通道,椎管。
為什么要先弄明白頸椎骨的“真面目”呢?因為幾乎可以這么說:我們的生命之線,從這里開始,椎動脈以及脊髓就是頸椎里的生命之線。本篇開始提到的所有癥狀,都是由于這兩條線受到壓迫所導致的。頸椎是它們的必經之路,而頸椎因為要滿足我們身體“靈活”的需求而不得不進化成為現(xiàn)在這樣的“復雜地形”,所以椎動脈和脊髓在頸椎里險象環(huán)生地行走,頸椎里的任何一處出現(xiàn)不良狀況,都會使這兩條生命之線受到影響。
椎動脈:步步為營這里,還是有必要簡單講講椎動脈和脊髓在頸椎里的走向。實際上,當您了解了它“曲線救國”的路線之后,不用我多解釋,您自然就知道養(yǎng)護頸椎的重要性了。
首先,您可以在自己鎖骨凹陷的地方試著感受一下搏動的血管,那是離心臟最近的一支動脈——頸椎下動脈——它也是心臟的第一個分支。正是在您摸到搏動的這個位置附近,椎動脈從鎖骨下動脈分支出來,成為了心臟的第二級分支。
椎動脈從鎖骨下動脈分流出來以后,幾乎豎直地向上爬,先從第7頸椎的前方越過,而后穿入第6頸椎的橫突孔,緊接著,就像串珠項鏈的細線一樣,依次穿過第5至第1頸椎這6顆“珍珠”的(橫突)孔。接著,為了對準它的下一個穿越目標——頭顱的枕骨大孔,剛剛穿過第1頸椎的椎動脈不得不在頸椎的出口處馬上做一個幾乎是90°的大回轉,轉向后方。為了平衡這個突如其來的大轉彎,在寰椎下方、樞椎上方之間,椎動脈也出現(xiàn)了一個彎曲,這個彎曲和寰椎上面的彎曲方向幾乎相反。最后,左右椎動脈分別向中央會合,在頭顱底部的枕骨大孔并排擠入頭顱,在腦內才終于勝利會師,成為一根“基底動脈”。腦部的血液,全部來源于基底動脈的分支、再分支。
有人說,椎動脈擔負著為大腦這個人體指揮部輸送血液的重要角色,雖然身居要職,卻是步步為營、如履薄冰。
頸椎本身已經很小,橫突孔則更是細小,小到只能夠容納正常粗細的椎動脈通過。頸椎的任何一點點錯位、增生、退化等等看似不打緊的小問題,都可能傷及椎動脈,惹來腦部的“大禍”。
緩解頭痛,只需1個小動作在此介紹一個能夠簡單有效地舒緩頸椎壓力、活絡椎動脈循環(huán)的小動作:如下頁圖,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后頸部,四指緊扣頸椎的左側,先用力將頸椎向右邊拉,然后順勢用四指的力量由左向右地帶動按摩到整個左半邊頸椎。這樣可以多做幾次,然后換用左手按摩頸椎右側。頭痛常常是由于椎動脈供血不足或狹窄引起,所以在頭痛的時候可以馬上做一下這組動作。
養(yǎng)骨小貼士感覺脖子特別酸疼的時候,可以加大力度,這能快速緩解肌肉疲勞,促進腦部供血。
頸椎:脊髓的天使與魔鬼脊髓是腦的直接延伸,而頸椎段的脊髓又是最靠近大腦的一段,所以頸椎處的脊髓最粗,從脊髓四周發(fā)出的脊神經也最多、最繁雜。看似專屬于脊髓的椎管,對于復雜的脊髓來說,并不寬敞。尤其是在頸椎,雖然脊髓最粗、分支最多,但頸椎里的椎管并沒有比胸部、腰部等下段脊椎要粗多少,所以脊髓在頸椎處所面臨的考驗,可想而知了。
因頸椎處脊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疾病,最大的危險來自于它的“隱形”。大多數人盡管已經受壓,但是并不疼痛,直到中年過后,才逐漸出現(xiàn)手足麻木、乏力,剛開始的時候癥狀通常還比較輕微,大意的人仍然不會察覺,但可能會出現(xiàn)腦子里突然一片空白、莫明跌倒,或全身猛然像被電擊到似的痛、麻等情況。等出現(xiàn)了這些癥狀,已經是不得不去求醫(yī)生了。如果對自己的頸椎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在出現(xiàn)蛛絲馬跡的時候就及時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診斷,進而自我防治,那豈不是皆大歡喜?更何況,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您對身體稍微多付出一點關愛。
與椎動脈受壓的狀況有所不同,最容易威脅脊髓的,不是頸椎骨本身的易位,而是椎間盤的壓迫。椎間盤像夾心餅干的餡兒一樣夾在上下椎骨之間,起到連接上下椎骨、緩沖壓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它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也同樣不可小覷。因為椎間盤是相對軟的、有彈性的組織,從上往下看,它有點像一個荷包蛋,蛋黃被稱為“髓核”,蛋白則是“纖維環(huán)”,蛋黃很軟,蛋白相對較硬。正常的壓力之下,蛋黃很安穩(wěn)地躲在蛋的正中央,但是當壓力突然加大或是長期受壓之后,蛋黃就會慢慢向邊上跑,當蛋白抵擋不住蛋黃向外沖的力量時,就會裂開,于是蛋黃跑了出去,壓迫脊髓,就出現(xiàn)了我們所說的“椎間盤突出”。如果這時頸椎依然沒有得到您很好的照顧,那么椎間盤繼續(xù)向脊髓壓迫,就很可能導致癱瘓。要想頸椎健康,請務必及早開始養(yǎng)護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