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度抗震設防烈度,是幾級抗震呢?
相信很多小白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問過我。
首先呢,這個問題我也答不上來。
哦,不會!
那你說個錘子
主要是因為地震震級吧,它與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所以這個問題也是不成立的。
大家問這種問題,通常都是是在圖紙上沒有找到抗震等級。
還有就是對于抗震的相關概念一點都不清楚,畢竟圖紙上關于抗震的參數那么多,弄不明白也正常。
很多人理解就是:抗震等級越高越結實。
是沒錯,但是抗震看似簡單,其實還包含很多專業的概念,今天就帶大家梳理清楚這些概念問題,come on!
先來了解最基本的,也就是地震的震級。比如08年汶川那次是8級。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釋放能量級別的對數表示。它可通過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的幅度計算得出。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越高,表明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級”標準。
可以把地震想象成地底下埋上了炸藥,不同當量的炸藥威力不一樣,這個炸藥的威力就對應了地震震級。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響破壞的程度。即地震時地表宏觀物體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
可能你還是沒有搞清楚。
那再把炸藥拿過來,把炸藥引爆,炸藥上部的房屋可能直接就倒了,震中區烈度最高,破壞最大;
100公里以外的房子可能就是搖了搖,距震中越遠,烈度越低,破壞程度也越小。
所以同一次震級的地震,可能造成不同烈度的破壞。
比如說汶川地震,震中汶川的烈度為11度,茂縣的烈度為10度,錦竹為9度,什邡市為8度,都江堰為7度。也就是說,越靠近震中地震烈度最大,越遠離震中越小。
判斷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家具及物品振動情況、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壞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現的破壞現象等。
實際工作中為了評定烈度的高低,制訂統一的評定標準。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山川易景-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毀滅-一切建筑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的區別,不可互相混淆。
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于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值。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如果震源越淺,則烈度一般就越高。
設防烈度:是地震烈度的對立面,就是建筑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對建筑物的破壞程度。地震烈度大設防烈度就大,地震烈度小,設防烈度就小。
設防烈度取值的標準:是基本烈度,就是一個地區在今后50年期限內,在一般場地條件下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
其具體的取值是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中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
(圖中顏色越深說明,當地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越高)
抗震設防烈度是一個地區的建筑抗震設防的依據。
每一個地方都不太一樣,比如說北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廣州是7度。
抗震設防為6度,也就是能防御6度的地震破壞烈度,不是防御6級地震。可能6級的地震的破壞程度就能達到8度。
抗震設防類別
從上邊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設防烈度不一樣,但是同一個地區設防烈度一樣情況下,為什么建筑有不同的抗震設計呢?
其實建筑工程還分了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分別是甲類建筑,乙類建筑,丙類建筑和丁類建筑。
簡單理解,比如說工地庫房在地震的時候塌了就塌了吧,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是這個地方的三級醫院,好幾萬人的大型場館萬一坍塌了,后果就不堪設想了,這些建筑就是甲類的。
不同的建筑因為功能不同,劃分成甲乙丙丁四類,這叫抗震設防類別。根據不同類別的房子,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我們大多數的住宅房屋,包括公寓,宿舍等房子都是丙類。
那么在同一個地區,同樣是丙類建筑中,那么30多層的高層住宅和只有幾層的低層住宅,抗震要求一樣嗎?
肯定還是不一樣的
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設防類別、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2010中,
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個因素確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
雖然我們平常填寫工程的抗震等級信息時,只是簡單的一、二、三、四級抗震,但是其由來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
圖紙中還有很多抗震參數,如地震加速度,設計地震分組等等。
這些概念具體可能就要1萬字展開了,不再細致說明。
大家只要知道它們都是每個地區地震情況的參數,或者是建筑設計指標等,可以在圖紙,或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查到。
本文講了地震等級,地震烈度,抗震等級和設防烈度的概念,在廣聯達軟件抗震等級和設防烈度也是必填項目,因為對工程量是有影響的。
最后,回到開頭解決問題:圖紙只有設防烈度,怎么看抗震等級?
通過本文我們知道,抗震等級的影響因素很多,例如當地分在第幾組,建筑的類別是甲還是乙等,雖然可以自己找資料查,但為了工程的準確性,最好打電話和設計人員溝通才是正確方法。
還有8度設防烈度,是幾級抗震?
抗震設防為8度,是能防御8度的地震破壞烈度,不是防御8級地震。也和抗震等級沒有直接的換算關系,具體是幾級抗震要很多方面考慮,所以還是要看建筑的設計圖紙是按幾級考慮。
原創作者:張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