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某,女,66歲。初診日期:2016年3月11日。
主訴:反復頸背發緊僵硬3個月。
現病史:患者3個月前出現反復發作頸背僵硬發緊,背部怕冷,未予治療,現為求診治,遂就診于我處。
刻下癥:頸背僵硬發緊,怕冷,局部有汗,陣發性頭暈,每次頭暈持續1-2小時,嚴重時雙眼不能睜開,持續約10分鐘,腰酸,腰冷,時有惡心,耳鳴,大便粘,1日1次。小便調。
查體:舌淡,苔薄黃,有液線,脈弦細沉。
輔助檢查:2015年CT提示腔隙性腦梗塞,頸椎病。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說:“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筆者臨床體會到桂枝加葛根湯的方證是:項背發緊,惡風惡寒,局部汗出,觸診局部發涼。本案中患者頸背僵硬發緊,怕冷,局部有汗,符合桂枝加葛根湯的方證,故方證辨證為桂枝加葛根湯證。
桂 枝18g,白 芍18g,炙甘草12g,大 棗18g,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二兩,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臣億等謹按,仲景本論,太陽中風自汗用桂枝,傷寒無汗用麻黃,今證云汗出惡風,而方中有麻黃,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湯證,云無汗,惡風,正與此方同,是合用麻黃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湯,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林億等認為桂枝加葛根湯應是桂枝湯加葛根而成,筆者贊同此觀點。
明·許宏《金鏡內臺方義·卷一》說:“汗出惡風者,乃中風證也,屬桂枝湯主之,今此汗出惡風而反幾幾,又復項背強者,乃風盛于表也,此屬桂枝湯中加葛根主之。”許宏認為汗出惡風,是桂枝湯的主癥,而在桂枝湯癥的基礎上,出現項背僵硬的癥狀,是風邪盛于肌表之表,應加葛根祛風散邪;清·汪苓友《傷寒論辨證廣注·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說:“太陽病,項背強矣,復幾幾然頸不得舒,頸之經屬陽明,項背與頸幾幾然,其狀當無汗矣。今反汗出惡風,仲景法太陽病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今因其幾幾然,故加葛根于桂枝湯中,以兼祛陽明經之風也。”汪氏認為項背為陽明經所經過之處,項背僵硬不舒,可以加歸屬陽明經的藥物葛根,葛根辛散發汗解表,祛除風邪。
綜上所述,結合筆者臨床體會,認為桂枝加葛根湯的方證是:項背發緊,惡風惡寒,局部汗出,觸診局部發涼。本案中患者頸背僵硬發緊,怕冷,局部有汗,符合桂枝加葛根湯的方證,故用之以解肌祛風,生津舒筋。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應該注意,一、仲景原方中葛根是四兩(約55克),是方中劑量最大的藥物,臨床運用桂枝加葛根湯時,葛根的劑量一般應大于60g,才有顯著療效。二、作為主藥、方中專重之藥的葛根,最好先煎半小時。正如徐靈胎《傷寒類方》說:“凡方中專重之藥,法必先煎。”
“白夜”系列一
《經方治療疑難病實錄》
“白夜”系列二
《<傷寒論><金匱要略>與疑難病的治療》
何慶勇教授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