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西韋安理
導讀
有興趣的童鞋也可以去找到音頻來對照學習!
文字整理:李亞輝
大家好,今晚我們主要講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在治療皮膚病上的應用和體會,這個是一個小專題,時間大概一個小時左右,主要講干貨、講經驗、講體會。
今晚講課的內容有三個部分:第一,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基礎知識,包括它在《傷寒論》里面的條文、組成、辨證要點和方解;第二,重點講我個人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皮膚病的三個醫案;第三,講幾個治療黃疸病經方的鑒別。
一、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基礎知識
這個方子出自《傷寒論》262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它的主要藥物組成有:麻黃二兩,連軺二兩,杏仁四十個,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兩,甘草二兩。
我個人常用的劑量是:麻黃10克、連翹15克、杏仁15克、赤小豆30克、大棗10枚、桑白皮3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個方子其實就是:麻黃湯-桂枝+生姜、大棗、桑白皮、赤小豆、連翹。
我們知道麻黃湯的組成有: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那么這個方子為什么把桂枝去掉呢?因為這是“瘀熱在里、身必黃”,本來就比較熱了,再用桂枝里面就會更熱,所以去掉桂枝,再加一些清涼去濕的藥,桑白皮、赤小豆和連翹這些清熱祛濕的藥。
在這個方子里面,麻黃、杏仁、生姜、大棗、甘草,可以起到發汗解表,安中養胃的作用,桑白皮、杏仁、赤小豆清熱除濕,所以胡老(胡希恕)說這個方子是治療表實無汗、郁熱在里的,太陽陽明合病的,并發黃疸的一個方劑。
現在有些醫家也對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做了解讀,劉希彥在《大醫至簡》里面,說使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不要局限于治療黃疸病。現代有的人身體存在一種失衡的局面,比如脾胃虛弱、虛寒的,由于飲食油膩,不運動,加上熬夜,這種人很容易上火,這是種郁熱的狀態,這種狀態又不是很熱,達不到白虎湯的程度,又沒有里實,達不到承氣湯的胃家實、大便干結的程度,對這樣的身體失衡狀態,就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解決。
現代臨床上,很多醫生經常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皮膚病、咽喉腫痛,以及泌尿系統方面的一些癥狀。
以上就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一些基礎知識。它第一個的辨證要點:表實無汗、里熱明顯。這個有點類似于大青龍湯又沒達到大青龍湯的程度,大青龍湯是里熱、煩躁。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是“瘀熱在里,身必發黃”。第二個辨證要點:身體發黃、目黃、身癢三個癥狀。以上兩個辨證要點,大家要記住。
二、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三個醫案
第二部分內容,我們要通過醫案分析,講怎樣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皮膚病,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治療皮膚病,我們還是要按照胡老(胡希恕)的思想體系進行辨證論治。
第一步先辨六經。看是哪個經出現了問題。
第二步再分析八綱。通過四診合參,望聞問切(我主要通過問診單和舌像),來確定疾病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這一步很多人會省略掉,直接從六經跳到方證上來,這樣做也可以,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有這個思路。如果還不熟練,我建議還是一步一步來,先辨六經,再析八綱。
第三步是定方證,通過收集患者的癥狀,進行分析對比,然后再確定用合適的方子來治療。如果是比較單一的癥狀,我們就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如果還有其它的癥狀,可能有合病、并病的情況,我們還要合上其它的方子,或加減來治療。
那下面我們先講第一個醫案,見下圖:
這個是一位老人家,皮膚瘙癢,同時有便秘、失眠。2018年12月19日問診,主要癥狀有:舌紅、苔白厚微黃,大便干結、象羊屎球一樣呈顆粒狀,尿黃,不怕風、也不怕冷,皮膚瘙癢,失眠、靠安眠藥入睡。
我們分析一下這位老人家的病,大便干結呈顆粒狀,尿黃,舌紅苔厚有點微黃,這些都是里實熱證。我們之前學過陽明病提綱“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這個患者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是很典型的陽明癥狀。
再分析八綱,從陰陽來看,陽明病是陽證,表里方面,這個病位在消化系統消化管道里面,大便干結,小便黃赤,病在里就是里證。虛實是實證,寒熱就是熱證,所以八綱就是陽證、熱證、實證、里證。
收集這些癥狀以后,我們在經方里面再選擇合適的方子來治療。我們看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是這是陽明病,我選小承氣湯解決大便干結的問題,還有個皮膚瘙癢的問題,因為胃家實、郁熱在里,所以引起的皮膚瘙癢。《傷寒論》262條“瘀熱在里,身必黃”。這個“身必黃”不一定只是身體皮膚上的黃,我覺得“尿黃”也是“身必黃”的一部分(這個觀點可能有爭議,但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同時有皮膚瘙癢的問題,我用的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解決身體瘙癢的問題。然后這個患者的實熱證比較明顯,我加了一味生石膏,因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里面已經有麻黃、杏仁、甘草了,再加一味生石膏,就相當于合上了麻杏石甘湯,麻杏石甘湯的方證在《傷寒論》是“汗后或者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身無大熱就是他表證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又有肺熱、又有喘就用麻杏石甘湯,這里它并沒有表現出來喘咳癥狀,但是有里實熱證,就加了一味生石膏。
這個方子整體的構結構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小承氣湯+生石膏,同時也包含了麻杏石甘湯。這個方子的療效是很好的,當天晚上喝了藥之后,很好的睡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又非常痛快的拉了一次大便,反饋說這幾年來都沒有拉得這么爽的大便,然后吃幾副藥之后,皮膚瘙癢越來越減輕,慢慢就沒有了,睡眠質量也好了。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醫案,用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方解決了問題。
這個醫案亮點我認為是加了生石膏,因為患者熱證比較明顯,如果只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小承氣湯可能清熱的效果沒那么好,加了生石膏以后,清熱的力量比較大。一個方子同時解決了便秘、皮膚瘙癢、失眠三個主要癥狀,患者也很滿意。
我們再講第二個醫案,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這個蕁麻疹的醫案,我把圖片發上來。
這是我的一位朋友,患蕁麻疹,手臂、脖子、小腿等部位,用手抓過以后就會起了很多包。去醫院檢查,就說是濕疹,開過一些中藥方子,吃得時好時壞,我看過之前其他醫生開過的方子,都以清熱解毒的藥為主,比如生地、薏仁、柴胡、連翹等,西藥也用過,但是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
他吃其他醫生開的方子,時好時壞,如果喝酒的話,很容易復發。他主要癥狀是:皮膚瘙癢,大便不成形,尿黃,抓皮膚的時候有紅斑點起來。還有就是覺得自己內熱,他又說不清楚熱在哪里,胸口往上的部分比較熱。
我們先辨六經,再析八綱,最后定方證。第一步先定六經,這個人尿黃大便不成形、還有自己覺得內熱,皮膚瘙癢。我們怎么確定六經呢,他尿黃是有里熱,自己覺得內熱就是郁熱,我們可以針對這個癥狀進行分析,這個癥狀很像陽明經證,還沒到腑實證,所以確定是陽明證,因為他大便不成形,是稀爛的,說明里有寒,又有熱,就是寒熱夾雜型的一個癥狀,六經確定為陽明的經證。
我們再分析八綱。尿黃,覺得煩躁、熱,皮膚瘙癢,這就是陽證。病位在哪里呢,他這個大便稀爛,小便黃赤這就是里證,病位在里。他是實證還是虛證呢?大便稀爛,我也不能確定是虛證,還是實證,但是這一點不影響我們開方。然后他是熱證,從他的舌象來看,舌質紅、苔灰黃,舌苔還比較少,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熱證。
我們最后再確定方證。皮膚瘙癢,我個人就想到陽明病的皮膚騷癢,方子就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你分析不分析八綱都會這樣想,先定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后來合上梔子柏皮湯。梔子柏皮湯的方證在《傷寒論》261條“傷寒身黃,發熱,梔子柏皮湯主之”。這個人身體不一定是黃的,但我認為尿黃也是黃疸病、身黃的組成部分(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對不對另說)。因為還沒有腑實證,所以它沒有大黃,這樣我們就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基礎上加梔子、柏皮就可以了。然后呢,因為他自己覺得內熱很嚴重,所以我也加生石膏進去,同時還加了一味藥木通,木通這味藥主要清熱去火、利尿祛濕,它還有通經催乳、治療瘧疾和抗癌防癌的作用,我用在這個方子里面,主要是清熱去火,利尿祛濕的作用。
這方子剛開始開了兩劑,吃完第一劑就上床睡覺,十分鐘以后出了一身汗啊,自已很舒服,身體瘙癢的癥狀減輕了。第二天的時候大便通暢,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作用就是牙疼緩解了,這個牙疼肯定是里熱引起的,所以緩解的比較明顯。吃了每二幅藥以后,覺得腹脹腰痛也得到了緩解。
這個患者用了幾副藥,他的手臂瘙癢,小便黃這些癥狀基本上得到解決了,方子就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生石膏、木通”。這個組合治療效果比較好,后來這位患者把身邊幾個患者介紹給我。這是第二個醫案,我也是用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味來解決皮膚瘙癢的問題。
下面我們講第三個醫案,這是一位婦女,她主要是宮頸糜爛、外陰騷癢問題。我把這個圖片發上來,大家看一下。
這個醫案這個也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效果也是非常好。她一開始想去醫院手術治療,折騰了很久都沒搞明白,用了一些藥也沒治好,整個人的也變得煩躁、焦慮和不安,心態很不好。
大家可以看服藥前的舌象(6號照片),這種又黃又膩又厚的舌苔,在臨床上有什么意義呢?我跟大家說一下,這個舌苔已經把舌頭全部蓋住了,根本看不到的舌質,舌苔厚是病位在里,病情較重,舌苔厚膩偏黃是濕和熱交織在一起。大家在看她的舌下靜脈,那個黃色已經遮住了舌下靜脈,看不太清楚了,很黃很膩。
這患者有宮頸糜爛、外陰騷癢、白帶異味等癥狀。我一共開了四次方子,有內服的,也有外洗的。第一次方子是2019年1月4日開的,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四逆散+懷牛膝、薏仁、生石膏”,合的方子比較多,開的藥味也比較多。
為什么開這樣的方子呢?我們先來講六經辨證。她這種黃膩的舌象,我認為“瘀熱在里”,是一個陽明證,你看的那個舌頭那么黃膩、厚膩,舌下靜脈被水黃黃的東西蓋住了,這就是一個“瘀熱在里,身必黃”的最生動的描述,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是對證。她里熱比較重,我加了生石膏,還有梔子柏皮湯。梔子清煩熱,柏皮也是。為什么要合上四逆散呢?這位患者生病多日,久治不愈,著急上火,情緒急躁,用柴胡、白芍、枳實、甘草主要解決她情志上的問題。外陰瘙癢、白帶多,病位在下,所以用懷牛膝引藥下行,加薏仁清熱祛濕。
這個方子吃了兩劑,兩天以后她有反饋說有了好轉,把那個舌象發過來給我看(圖8、9),就是大家在看到的這個服藥中的舌象。
通過第8張、第9張圖和前面第6張、第7張服藥前的舌象進行對比,是不是有很明顯的改善了?所以說我們通過這個舌象的對比,覺得這個方子真是太管用了,你發現舌面那層黃厚的東西基本上沒有了,舌頭的顏色趨向于正常,我們可以從第9張圖清晰的看到她舌下靜脈,已經沒有了水黃黃的那層東西了,這個是吃了兩副藥以后的舌象。
2019年1月7日我又開了一次方,這個方子就是在前面方子基礎上加茵陳蒿湯。大家可以再學習一下茵陳蒿湯方證,《傷寒論》260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加上茵陳蒿湯,是因為從舌象上和她個人反饋上來看,病邪還沒有去完,下陰瘙癢還存在,所以還需要再加大力度。吃這兩劑藥,效果也非常好。
大家看第10、11張圖片,這就是吃了四副藥以后的舌象,這個舌象已經比第8、9張圖又有了更明顯的改善了,已經接近正常的舌象了。
通過對比服藥前、服藥中、服藥后這幾張舌像,視覺是比較震撼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舌像的變化是人體陰陽變化的最直接體現,舌像趨于正常,說明疾病向好。
在1月9日的時候,我讓繼續按原來的方子再吃了兩副。她自己感覺已經好的差不多了,這個舌苔黃色的已經退完,各種癥狀,比如瘙癢,都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了,然后就想停藥了。但是我沒讓她停藥,又開了一個補氣血的方子,2019年1月13日,我開了三劑善后的方子,主要是“當歸補血湯+資生湯+生龍骨、生牡蠣、山萸肉”,這個方子組成是當歸補血湯,黃芪和當歸的比例是五比一,它的作用是補氣血的。還有資生湯,我開的是懷山藥、蒼術、白術、雞內金。資生湯是張錫純創立的一個方子,主要健脾養胃,方子很好用,我一直在用。龍骨,牡蠣鎮靜安神,還有收斂的作用,她這個白帶多,也可以用龍骨、牡蠣來進行收斂。然后加了山萸肉,補肺脾腎三臟之精氣。張錫純對山萸肉有很深刻的認識,大家有時間可以百度看看。
除了內服的方子外,我還用了一個外洗的方子: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百部30克、枯礬30克。這個方子很管用,治療外陰瘙癢、有異味、白帶過多等細菌感染的癥狀,包括手上有脫皮、瘙癢用這個方子也是可以的。把它煮好以后過濾,然后洗泡就可以了,一副藥可以泡兩天都沒事,這個外洗的方子有幾位朋友用過,很管用。
以上就是我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皮膚瘙癢的三個醫案,總體上療效明顯。在這三個醫案當中,隨證加了生石膏、梔子柏皮湯、四逆散、小承氣湯、茵陳蒿湯,都有很好的效果,今晚就把這種組合分享給大家。
三、幾個治療黃疸病經方的鑒別
講了這么多,大家會發現,我們來來回回提到三個方子,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和茵陳蒿湯,這三個方子在《傷寒論》里面主要是治療黃疸病的。我們在臨床上如何去鑒別它,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我把思維導圖發上來,大家看一下。
這張思維導圖就把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黃疸病的鑒別點清晰的標出來了,這個總結的資料來源是從三本書上歸納而來,第一本是馮世倫的《經方醫學六經八綱讀懂傷寒》、第二本是《經方傳真》、第三本是劉希彥的《大醫至簡》。
黃疸病分為陽黃和陰黃,陽黃是有濕又有熱,用的方子是茵陳蒿湯,包括茵陳、梔子、大黃,方證在《傷寒論》260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這個“身黃如橘子色”是一種白描的手法,就是說患者的皮膚黃得像橘子顏色一樣黃和鮮艷,說明他有很明顯的熱證,有濕有熱雜合在一起。“小便不利”是因為“瘀熱在里”,耗傷津液,所以小便拉得不多、不爽,拉出來的小便是黃色的。還有一句話是“腹微滿者”是肚子有一點脹滿,也可以看出來大便不好拉,說明病位在里,大家抓住三點: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這就是茵陳蒿湯的方證。
陰黃是有濕但是沒有熱。有濕氣沒有熱在經方里面用的是茵陳五苓散,這個在《金匱要略》里面有,由茵陳加五苓散組成。有濕沒有熱,身體黃,我們就把水濕、身黃去掉就可以了,我們現在用的是湯劑,所以在思維導圖里把劑量也加進去了。《金匱要略》里說“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這是講陰黃的治法。
梔子柏皮湯用的也是陽黃,但是沒有里實證,也就是大便是通的,沒有大便干結這種情況,所以要去掉大黃,用梔子、黃柏來清熱祛濕就可以了,它的方證就是“身熱,發黃”,用梔子清熱,用黃柏祛濕。
黃疸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是寒熱錯雜的陰黃,它主要是脾胃偏虛寒、大便稀爛,因為脾胃運化不利,產生了瘀熱,瘀熱在里,不斷薰蒸,所以身體發黃,這時要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這個方子里面有甘草、生姜和大棗,用的量比較大,就是因為脾胃虛寒,所以用生姜、甘草、大棗安中健脾,用麻黃、杏仁解表,再用赤小豆、桑白皮去濕熱,這個方子組成就是這樣。
我們講治療黃疸的四個方子,實際上要很細微的區分這些方子也不太容易,也可能是我個人水平有限,有時候分辨方證也不是很準,那我把三個方子合起來用,再加生石膏就相當于把麻杏石甘湯合起來用。梔子柏皮湯和茵陳蒿湯藥味也不多,你可以根據癥狀來加減,如果大便干結,就用大黃。把這三個方子合起來用,我認為是可以的,要靈活掌握,不要拘泥形式。
好了,今晚我們學習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基礎知識,分享了三個醫案,講述了四個治療黃疸的方子,有些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今晚的講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溫馨提示:本平臺所提供的藥方,均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若自行按圖索驥,套用藥方,則后果自負。
治病有風險,用藥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