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黃一湯方:桂枝(去皮)一兩十七銖,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去節(jié))十六銖,生姜(切)一兩六銖,杏仁(去皮尖)十六個,甘草(炙)一兩二銖,大棗五枚。上七味,二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
〖方解〗取桂枝湯二、麻黃湯一合之,治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者。
【歌訣】桂枝二麻黃一湯,表證在而非少陽。形似癥一日再發(fā),小汗出調(diào)營衛(wèi)暢。
【解讀仲景原文】《傷寒論》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解讀〗這里的脈洪大應(yīng)當是脈浮,若脈洪大為里熱盛,如何可與桂枝湯?可能是白虎加人參湯條的脈洪大錯亂在此。服桂枝湯不得法,而使大汗出,病必不解。脈浮為病仍在外,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服之。若其人形如瘧,日再次發(fā)寒熱者,此與上條的桂枝麻黃各半湯證大致同,小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討論歸經(jīng)】本方證當屬太陽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的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者。本方證大致與桂枝麻黃各半湯方證相似,如桂枝湯證明顯者,可用本方。如汗出不明顯而發(fā)熱明顯者,可用前方。
解讀張仲景醫(yī)學
經(jīng)方六經(jīng)類方證
第2版
主編:馮世綸,張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