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世
界學堂
圖*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
梅國強教授執教、行醫四十余年,熟諳中醫經典,善用經方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整理了梅國強教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的醫案一則,與大家一起學習名醫醫案,提高臨床療效。
醫案
王某,女,77歲。
初診日期:2009年4月22日。
患者既往有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及肺源性心臟病史多年,曾經多次住院治療,效果欠佳,遂慕名來診。
就診時癥見:形體消瘦,口唇紫紺;動則氣促,短氣,語聲低微,心悸胸悶;頭昏脹,行走不穩;四肢關節疼痛,左小指僵硬,下肢浮腫,盜汗。
舌脈:舌絳、苔薄白,脈弦緩。
辨證:心肺瘀阻,水飲凌心。
治法:活血祛瘀,行氣利水。
處方:
生地黃10g,當歸10g,川芎10g
赤芍藥、白芍藥各10g,柴胡10g
郁金10g,枳實20g,土鱉蟲10g
蘇木10g,丹參30g,金錢草30g
海金沙15g,葶藶子15g,澤瀉10g
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二診(5月8日)
諸癥明顯減輕。原方繼服。
三診(5月22日)
心悸、胸悶、氣短改善;咳嗽,喉中痰阻,噯氣;舌苔中部白厚。
證屬痰熱蓄肺、氣滯血瘀,治以清熱化痰、活血化瘀。
處方:
法半夏10g,全瓜蔞10g,黃連10g
枳實10g,石菖蒲10g,遠志10g
郁金10g,當歸10g,川芎10g
土鱉蟲10g,紅花10g,葶藶子15g
澤瀉10g,浙貝母10g,桔梗10g
四診(6月5日)
心悸、胸悶、氣短幾無,噯氣消失;仍咳,喉中痰阻減輕;舌苔中部白厚,脈弦緩。癥緩。
上方去石菖蒲遠志郁金,加百部紫菀、款冬花。
五診(6月19日)
諸癥明顯好轉,偶爾咳少許黃痰。
上方加白英20g,以清熱化痰。
六診(7月3日)
咳嗽胸悶無;稍頭暈;舌苔中部白厚,脈弦緩。血壓170/80mmHg。
上方加鉤藤30g、茺蔚子20g、地龍10g。
七診(7月17日)
胸悶氣促又作,咳嗽,咯白痰,頭暈。舌絳、苔白少,脈弦。
處方:
南沙參10g,麥冬10g,玄參10g
浙貝母10g,桔梗10g,法半夏10g
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
款冬花10g,魚腥草10g,白英20g
敗醬草20g,廣木香10g
八診(7月31日)
咯痰帶少許血絲,余癥未變;舌紅、苔中根部黃薄。
予五診方加敗醬草20g,以加重清熱解毒之力。
九診(8月14日)
諸癥均減輕;舌絳、苔中根白而略厚前半部苔少,脈弦。考慮陰傷加重。
予七診方加百合15g、生地黃10g、丹參30g、牡丹皮10g。
十診(8月28日)
昨日咯鮮血兩口;舌絳、苔薄白,脈弦緩。
辨證為熱傷肺絡,治宜清熱泄火、涼血寧絡止血。
處方:
黃連10g,黃芩炭20g,大黃炭10g
枳實15g,浙貝母10g,桔梗10g
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
款冬花10g,大青葉10g,丹參30g
旱蓮草30g,梔子炭10g
此后,患者堅持治療,至今,日常生活已能自理,并可操持家務,來診時語聲洪亮;治療期間,感冒次數減少,且較易治愈,亦未再住院治療。梅國強教授囑患者切勿過勞,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體悟
肺源性心臟病多見本虛標實之證。
該患者年老體弱,固有體虛之本,但導致患者諸癥的直接原因為氣血瘀阻。如胸悶、心悸、氣短、活動后氣喘為心脈瘀阻、肺氣不利所致,頭部昏蒙、脹痛、行走不穩、四肢關節疼痛、左小指僵硬是氣血瘀阻經脈而成。口唇紫紺、舌絳、脈弦緩亦均為氣血瘀阻之象。
綜上所述,首診時辨證為心肺俱病、血脈瘀阻,治以活血祛瘀、行氣利水。梅師用血府逐瘀湯加減,《醫林改錯》言:“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百中。”
三診時病機有變,痰熱阻中,閉阻心脈,肺失宣降,導致心悸胸悶、氣短、喉中有痰;痰熱阻中,胃氣上逆,故見噯氣。舌苔厚是痰熱兼氣血瘀阻之象。
故治以清熱化痰活血之法,以小陷胸湯為主方加減。《傷寒論》第138條“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正在心下”是指胃脘部,何以治療心肺疾病?
梅國強教授說:“胃脘與胸,僅以橫隔而相鄰,其病機可相互影響。且若此誠確與胸膈無關,則何以‘結胸’‘陷胸’命名?治肺、心疾病之理,則盡在“結胸”“陷胸”中。臨床中,梅國強教授常用小陷胸湯加減治療多種心肺疾患,療效良好。
四診時患者心肺瘀阻之癥基本消失,其主要病機轉為痰熱壅肺之咳嗽。而若欲止咳,需先清化肺中之痰,故將善于清心經之痰的石菖蒲、遠志、郁金,易為長于清肺經之痰的百部、紫苑、款冬花。
六診患者血壓偏高,故加入鉤藤、茺蔚子、地龍。此均為梅師習用之降壓中藥。
七診時患者舌苔由中根部偏厚變為薄少,為肺陰耗傷之兆,故以滋陰潤燥、化痰平喘之法,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
八診時患者痰熱之象重現,故改為小陷胸湯加減。
九診之所以加入百合地黃湯,乃因見舌前半部苔少,考慮為心肺陰虛,雖非《金匱要略》所載百合病,然病機相同,故亦可用之。正是梅國強教授所謂之“謹守病機,不拘證候”。
十診時改用瀉心湯加減。《金匱要略·驚悸吐衄胸滿瘀血病》謂:“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心氣不足,是指肺熱熾盛,壯火食氣,見氣短、咯血。
此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在梅國強教授的治療下日漸好轉,未再住院治療,療效顯著。
此則病案充分展現了同一疾病證型之多變,以及梅國強教授臨床辨證之靈活運用,可見梅國強教授深厚的中醫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想在臨床上取得跟梅國強教授一樣的臨床療效嗎?
2019年8月9—12日
第九期
“講透經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班
將在湖北武漢隆重召開!
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攜手
山東中醫藥大學姜建國教授
首都國醫名師郝萬山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李賽美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趙進喜教授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劉志龍教授
六位國醫名師面對面,不遺余力的為你講授經方原文及分享自身多年珍貴的臨床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