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無高血壓病之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癥狀及其發展過程,屬于中醫學之“眩暈”、“頭痛”、“肝風”等病證的范圍。鄧鐵濤教授認為引起高血壓病的原因很多。此外,過嗜煙、酒、辛、辣、肥甘厚膩,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肝陽過亢、痰濁上擾或肝腎陰虛等病理變化,而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若癥見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夜睡不寧,或頭重肢麻、口苦口干、舌微紅、苔薄白或稍黃、脈弦有力,為肝陽上亢型,多見于高血壓病早期。白芍15g,牛膝15g
石決明30g (先煎),生牡蠣30g (先煎)
蓮子心3g,蓮須10g,鉤藤12g (后下)
蓮子心清心平肝,蓮須益腎固精為佐,牛膝下行為使藥。若癥見眩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膝無力、記憶力減退,或盜汗遺精、形瘦口干、舌質嫩紅、苔少、脈弦細或細數,為肝腎陰虛型,常見于久患高血壓病患者。蓮須10g,桑椹子12g
女貞子12g,旱蓮草12g
淮山藥30g,龜板30g (先煎),牛膝15g
若癥見頭暈頭重、胸悶、氣短、納減、怠倦乏力,或惡心泛吐痰誕,舌胖嫩、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脈弦細滑或虛大而滑,為氣虛痰濁型,高血壓病中期多見。黃芪30g,黨參15g,陳皮3g,法半夏10g,茯苓15g,代赭石30g (先煎),草決明30g,白術15g,甘草3g。
方中重用黃芪合六君子湯補氣以除痰濁,配以代赭石、決明子以降逆平肝。若癥見頭暈眼花、耳鳴、腰酸、腰痛,或陽痿遺精、夜尿多、自汗盜汗,為陰陽兩虛型,常見手尚血壓病后期。
桑寄生30g,首烏30g
川芎10g,淫羊藿10g
玉米須30g,杜仲10g
破石30g (先煎),生龍骨30g (先煎)
上述諸證,臨床上有時單獨出現,有時相互兼見,臨證時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治。治療高血壓,治肝是重要的一環,但疾病變化多端,不能執一,應辨證論治。高血壓的發生,中醫學認為與恣食膏粱厚味及形體肥胖有關。恣食膏粱厚味則傷脾生濕生痰化熱。肥人多痰濕,痰濕隨氣血流行,內而臟腑,外而筋肉,其停滯與流動,必然影響、阻礙氣血的正常運行,痰血交結,而成痰瘀。1、若以氣虛痰濁為主的高血壓患者,鄧教授喜用加參溫膽湯益氣除痰祛瘀。
2、若年老久病者,腎精虧虛,元氣不足,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以補腎。
3、若腎陽虛為主者,形寒肢冷、氣短乏力、舌淡嫩或嫩紅,苔薄白潤、脈細弱。
可用“附桂十味湯”(肉桂、熟附子、黃精、桑椹、丹皮、獲苓、澤瀉、蓮須、玉米須、牛膝)。
4、若腎陽虛甚兼浮腫者,用真武湯加杜仲、黃芪。
5、若中氣不足者,以四君子湯化裁。
6、若脾陽不足致肝陽相對偏亢者,治療當升脾陽而降肝陽,方用四君子湯配干蓮葉和扁豆花,健脾升陽兼解暑,用龜板以潛肝陽,素馨花疏肝氣。
兼脾虛者,加黃芪、黨參、五爪龍、太子參、吉林參、茯苓、淮山藥、扁豆衣之屬健脾益氣。兼肝腎陰虛者,加首鳥、桑寄生、桑葚、女貞子、牛膝之屬。牛膝30g、川芎30g
天麻15g、鉤藤10g
夏枯草10g、吳茱萸10g、肉桂10g
另外,廣東草藥紅絲線有降壓作用,可用紅絲線30g、瘦豬肉100g,煎水飲用。從高血壓病的證候表現來看,其受病之臟主要屬于肝的病變。而肝臟之陰陽得以平衡又與其他各臟腑有密切的關系。若其中任何一方出現矛盾,就可影響肝臟陰陽的平衡而發病。在治療時,鄧教授抓住這一特點,或平肝潛陽,或滋腎養肝,或肝腎雙補,或健脾益氣平肝。若從預防來說,應針對病因采取綜合措施,務宜:審證求因,合理用藥,調養鞏固。1、調節情志:本病與精神因素,工作緊張關系較大,對患者的精神環境與工作安排十分重要。當然患者的內因是決定的因素,因此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另外,飲食與生活上的調節都很重要。2、體育療法:如氣功、太極拳,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論預防與治療,都有可靠的作用。鄧教授自己雖患高血壓多年,但常以散步、氣功、八段錦等運動進行調適,效果十分顯著。3、中西并用:中西結合治療也是需要的,西藥療效快,中藥療效慢但比較鞏固,可以因勢結合使用。如見高血壓危象,先用西藥或針灸(針刺太沖穴用瀉法可治高血壓危象)控制,然后中西并用。對頑固之高血壓亦宜中西并用,至一定時期然后才純用中藥。如果想學更多關于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可以訂閱“名醫王振亮教授的中西醫結合有效治療高血壓方法”5節經方精品課!千萬中醫人好評的經驗好課,有視頻,有字幕,有醫案,可隨時隨地反復聽,讓你在臨床可治療疾病提高3倍以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