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進入伏天,天氣太熱了,想喝點兒涼爽而健康的,讓自己身體舒服一點,想約幾個朋友喝冰啤酒,然后吃串兒,但不利于健康,也不能天天喝啤酒吧,而且經過疫情后,越來越喜歡在家里吃飯,粗茶淡飯很健康。吃個冰淇淋吧,又擔心熱量高,怎么辦呢?
忽然想起來朋友圈近來流行的酸梅湯,想著自己做點酸梅湯喝吧,雖然費點事兒,肯定比買的超市賣的要好。于是找到一個古法酸梅湯的配方,主要成分為:烏梅、烏棗 、陳皮、生山楂、生甘草、桂花,冰糖適量。從藥房購藥配齊了,回家之后呢,浸泡半小時,大火沸騰煮開后,小火煎煮30分鐘,煎煮2遍。加入幾顆冰糖,放涼了喝。
半小時后取出,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自己制作的還有勞動的滿足感,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家人喝。因為是自己配制煎煮的,自然沒有什么添加劑、色素,即使給孩子喝起來也比較放心。可以說是夏季相當健康又解暑的飲品了,比超市買的飲料好啊。
但酸梅湯作用相對單一,炎熱的夏季,人們胃口往往下降,因為多暑濕,濕邪困脾,能不能給加減一下,不僅好喝,還能清暑益氣生津健脾祛濕化濁呢?
于是想到了清代著名溫病學家王孟英的王氏清署益氣湯。本方出自王孟英,故稱之為王氏清署益氣湯,原方組成為: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甘草、粳米、西瓜翠衣,原方有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
但我們是為了不僅清暑益氣生津,還要能健脾祛濕化濁,且照顧口感,去掉黃連,調整為:西洋參、麥冬、石斛、淡竹葉、荷葉、生甘草、陳皮、蒼術、茯苓、生山楂、炒麥芽、烏梅。也有酸梅湯的口感。
其中西洋參、甘草、石斛、麥冬、烏梅益氣生津益肺脾,陳皮、蒼術、茯苓、山楂、炒麥芽運脾祛濕,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能升清降濁祛濕,竹葉清心利小便。
需要注意,今年下雨多,濕邪重,所以特意加入了蒼術、茯苓,和陳皮、山楂、焦麥芽、荷葉、竹葉一起健脾運脾祛濕化濁,也有防和治暑濕暑溫的作用。
在盛夏時節汗出多而容易傷人體津氣,本方不僅能夠清暑益氣生津,還能有助于健脾消食開胃、化濁祛濕,也有一定的改善血脂代謝的作用。油膩的飲食過后,喝上一杯,不僅舒服還能消食助消化。
這個屬于食療方了,不僅有酸梅湯的口感,還健康,有益于身體,可以去藥店抓藥配藥。可大家有疑問,
藥店的藥材質量好不好呢?
是否需要到同仁堂抓所謂的精品藥材呢?
天氣這么熱,不想出去抓藥怎么辦呢?
抓回來的飲片煎煮起來挺麻煩,天氣這么熱,不想煎煮怎么辦?
我忽然一想,在線的小鹿醫館不是挺好的嗎?里面有顆粒劑型,把藥物煎煮后的成分做成顆粒,基本和藥物煎煮一樣的效果。大廠家藥材質量有保證,自己配置的純天然藥材,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成分,小鹿醫館采用順豐速遞,部分地區還有閃送,基本當天或第二天達。
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喝上點自制的清暑益氣生津健脾祛濕化濁飲品,清爽的度過炎熱的伏天。而且顆粒劑型便于攜帶,于是給大家推薦配置成華潤三九的顆粒劑型。
從小鹿醫館在線下單購買的,都是按照劑量配伍好的,一天兩小袋,開水沖泡一下,當然煮沸一下更好。放涼了喝。一袋可以沖泡1000ml,可以一家人一起喝,雖然有點淡淡的藥味,可不影響口感,酸酸的還有酸梅湯的口感,也健康。
這么好的辦法,當然要推薦給大家了。省了麻煩,沖泡起來方面,甚至攜帶到單位自己沖泡,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還要溫馨提示,飲品雖然好,但對于虛寒體質的人呢,并不適合多喝,如何判斷自己是個虛寒體質呢?平常大便容易腹瀉便溏,平常喝涼的胃部腹部不舒服,或者舌頭胖大齒痕明顯的,都是體質虛寒,都不建議過多引用。同時一定要注意,喝的時候不能太涼了,畢竟寒涼傷胃,雖然天熱,飲料也不能太涼,低于室溫即可,太涼對牙齒對胃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