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簡稱方。方指醫方。劑,古作齊,指調劑。方劑是治法的體現,是根據配伍原則,總結臨床經驗,以若干藥物配合組成的藥方。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五十二病方》,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方書。書中收載臨床各科醫方283首, 還記述有湯、丸、散等劑型。
“醫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術者也。”
——《隋書.經籍志》
“調百藥齊,和之所宜。”
——《漢書.藝文志》
在大部分朋友的印象中,都覺得方劑是由多味中藥組成的。其實,只有單獨一味藥,也是可以處方及成藥的,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個。
獨 參 湯
根據患者素質,偏熱者用西洋參或生曬參,偏寒者用別直參或大力參、紅參。以較大劑量(10~15克),水煎濃汁,頓服或分服。有益氣固脫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創傷后的虛脫,重危病人,元氣虛弱之面色蒼白,神倦乏力,肢冷腹瀉,汗多氣喘,或血崩不止,脈微細者。
近代許多制劑,系從獨參湯劑型改革而成,例如人參酒、人參精、人參口服液。參主含皂苷,已知有20多種,對人體的多方面機能(尤其是神經、體液、免疫、代謝等)及體力(包括肌力、組織修復力等)有增強與調節的功效。
甘 草 湯
甘草湯出自《傷寒論》,主治清熱解毒。
甘草6克,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有著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益母草膏
益母草膏,為理血劑,具有活血調經之功效。主治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產后惡露不絕,癥見月經量少、淋漓不凈,產后出血時間過長;產后子宮復舊不全見上述證候者。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包、膀胱經;有著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
國醫無雙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