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內》《難》有“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的說法,看似將四診分了個高低上下,望診為上,聞診次之,問診再次,切脈最末,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中醫人,具有這種誤解,加之脈診實難得其門而入,索性放棄這項“細枝末節”的技術。
脈診是一種能夠客觀呈現患者疾病狀態的診斷方式,其狀態不受患者主觀意志的影響,往往能在紛繁復雜的病情中,明示疾病的核心情況。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專述脈學的書,如潛心研讀,徒手診斷疾病或能達到比肩儀器檢測的水準,如果僅靠脈診就能告訴患者疾病情況,患者將對醫生產生一種怎樣的信任呢?
許躍遠醫生自稱“脈癡”,中醫世家出身,科班西醫,中西匯通數十載,所以他的脈診書籍中,既有西醫的定位、定性、全息診斷的特點,又具備中醫辨病辨證、經絡臟腑、氣血陰陽的神髓。
作者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坐診期間,遇到許多常年經治不效的病例,均靠脈診的精確定位定性或收獲良效,或明確了診斷。如:一例男性精子無活力,遍求名醫五年不效,脈診診斷為精索靜脈曲張,左腹股溝韌帶卡壓。取小刃針松解腹股溝韌帶,2分鐘操作,精索靜脈曲張迅速消失,第二月妻子懷孕。一例全身疼痛乏力的女患者,就診多年不得診斷,脈診幾分鐘認定為甲狀腺炎,經檢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均高而確診。又見一位肥胖日久用藥不效的女子,脈診發現為腦垂體瘤。
作者在廣東省中醫院疑難病會診中心帶教一個月,發現三例經脈同病的病例。其中一例,患者反復咳逆三年,右寸口脈下1/3 處可以感應出小結節,另在右寸口橈動脈的內側感應出手太陰經。手太陰肺經的寸脈端脈流非常湍急(血流加速),立即觸診手太陰肺經到魚際穴與少商穴,發現魚際穴到少商穴這段手太陰經脈粗大,搏動有力,刺之血涌,和正常的手太陰經相比搏動明顯。據“是動則病”的古脈法,行肺部CT 掃描發現:右肺結節。此時我們有感“是動則病”的真實性與臨床意義。該病例經一次針刺降肺氣,刺魚際、少商和肺經之血而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