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治愈1例慢性鼻炎,鼻塞,嗅覺喪失7年的患者,與大家分享,歡迎交流指正。
患者趙某,女,55歲,2019年8月底初診,7年前一次感冒后因外在因素未能及時治愈,之后出現長期鼻塞,嗅覺逐漸喪失,不能聞到任何氣味,咽喉不利,咽部異物感,夜間口干(鼻塞所致),同時伴有頭昏,前額頭痛,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夜間易醒,醒后難以再次入睡。7年以來自我感覺一直處在感冒狀態。
中醫四診:表情沮喪,面無光澤,眼周暗黑,鼻塞,日間鼻流清涕,夜間口干、咽干,怕冷,手腳涼,前額頭痛,舌紫暗,脈沉細。
處方舉例如下:
荷梗、紫蘇梗、桔梗、威靈仙、辛夷(包煎)、炒蒼耳子、桂枝、生白芍、炙甘草、生姜(自備)、大棗(掰開)、廣藿香、桑白皮、浙貝母、麻黃、干姜、細辛、醋五味子、炒苦杏仁。
以上處方隨證加減,初期療效不佳。
患者的起效之路還是比較曲折的,初診提到的其他癥狀可逐漸緩解,而鼻塞,嗅覺喪失癥狀無明顯改善。
每次面診時針刺蝶腭神經節治療,可緩解鼻塞癥狀,但嗅覺癥狀無明顯改善,即使醫用酒精等刺激性氣味依然不能識別。
一直記得患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武大夫,我這個有希望好起來嗎?”
后仔細詢問患者,還伴有烘熱汗出,時時煩躁等癥狀,怕冷,怕風。脈沉細逐漸變為脈沉滑。舌暗紅。
調整處方舉例如下:
辛夷(包煎)、炒蒼耳子、生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掰開)、鹽巴戟天、鹽知母、鹽黃柏、當歸、仙茅、炙淫羊藿、細辛、桑白皮、麻黃、熟地黃、石菖蒲、肉桂(后下)、通草、合歡皮。
隨癥加減斷斷續續經過3個月治療,病情終于逐漸好轉最終痊愈。
停藥2月余后因為別的一些癥狀詢問是否需要繼續治療。
1、很多慢性遷延難愈性疾病多數治療時間長,起效慢,若辨證準確,尚需堅持治療。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也要靈活運用,知常達變,隨癥狀變化進行處方加減。
2、荷梗、蘇梗、桔梗、威靈仙(即三梗靈仙湯)是我的老師賈海忠教授自擬的專治鼻咽喉部疾病的處方,理氣開郁。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分析,其兼顧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周圍腺體等疾病。所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治療早期我便運用了本方。
3、患者病由感冒而起,且遷延不愈,而在接診過程中仍可捕捉到營衛不和及外寒內飲之證,桂枝湯及小青龍湯的加減運用也正源于此。
4、辛夷、蒼耳子、白芷等對于專病專藥的使用需要了然于胸,比如化痰妙藥,嘔家圣藥,通竅良藥等等。這些需要日積月累的收集積累及臨床的運用體會。
5、開始看病才發現,每一位患者都是醫生作為考生的考官,其實患者也是醫生最好的老師:理論知識來自書本,但實踐經驗只能在臨床上慢慢積累,只有不斷去經歷不同患者的病情變化與反饋,才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并加以熟練靈活運用。也感謝患者老師們的信任與堅持。
6、如果大家也有相關診療經驗,也歡迎留言分享討論。
感恩中醫的博大精深,讓我可以用一生去體驗它的精彩絕倫!
如果您有身心健康相關疑問,可進駐武大夫中醫工作室,和武大夫一起建立專屬自己的健康檔案,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