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這個位高權重,沉浮于北宋的一次次政治浪潮中,四起四落。雖然政績不顯,但是憑借著書法這一“小技”得到了皇帝的欣賞和信任。雖然蔡京書法在當世受到重視,但是卻后世不傳。
蔡京最初學蔡襄書(襄書恪守晉唐法度)。后來因為當時的宋神宗喜歡徐浩書法,很多士大夫都效仿跟風,所以他轉學唐代徐浩。再后來,學習的是沈傳師、歐陽詢等人,最后歸于二王門庭。
總結的說,蔡京書法學習路徑,先學本朝名家,在這基礎上入唐代書法門徑,后而學習魏晉書風。
《雪江歸棹圖卷跋》
元陶家儀《書史會要》:“(蔡京)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
蔡京的書法受到在當世受到大家追捧,如果不是人品問題,估計蘇黃米蔡的蔡,就不是蔡襄了。就連同朝的狂妄的米芾都認為蔡京的字比自己好。
蔡京書法的結體內斂外放,既有歐陽詢遺韻,又有米南宮痛快沉著。蔡京書法用筆的變化多端,字的結構重心比較高。豎向用筆喜長、習慣放縱下部,結構呈上緊下展的姿態。
細節圖
話說到宋朝這個神奇的朝代。
唐人是在魏晉書法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而宋人是在廢墟上建立這個書法的國度。五代戰亂,大量珍貴的古代書畫毀于戰火。到宋代,魏晉真跡太少,連《淳化閣帖》、《宣和書譜》及各種北宋刻帖中,唐以前的作品都非常少。
而且宋朝改革了唐朝以書翰取士的制度,在科舉評審中增加了謄錄這個環節,所有答卷由書吏抄成副本再根據副本評選。 這種科舉制度,因為考生書法優劣在考取功名上已無關緊要,所以人們開始不再留心書法。
這種情況下,書畫也達到了如此的大繁榮。
蔡京 題跋
蔡京,這位奸相,在這個書畫大繁榮的宋朝四次拜相,在徽宗朝極盡榮寵,可是卻只干弄權之事,興花石綱、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這累累罪行夠凌遲幾次了。
第一次拜相:崇寧元年五月,蔡京入相,至崇寧五年二月罷相;
第二次拜相:大觀元年,至大觀三年六月罷相(罷相后,仍在宮中與皇帝書畫相和);
第三次拜相:政和二年至宣和二年,居相九年。其間蔡京為皇后撰墓銘,徽宗也多次親自賜宴;
第四次拜相:宣和六年十二月,徽宗以京領三省事(這時候蔡京已經年邁不能辦事,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的小兒子處理)。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最后,蔡京八十之年,連貶五地客死潭州,我是拍手稱快的!
書法是怡情之物,不是諂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