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維生素D從鱈魚肝臟中分離出,后證實有五種化合物,分別為D2、D3、D4、D5和D6,以D3最為重要;D2、D3皆可人工合成,D4為人工合成的D2類似物;D2與D3的生物化學特性及對人的生理功能相似;D4對哺乳動物的作用只有D3或D2的2/3或3/4;D5、D6結構亦類似,對人類無重要性。
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有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主要由人體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后合成,少部分從食物或補充品中攝取。
維生素D缺乏在孕產婦方面的現狀
研究表明,全球人群的30%到50%存在維生素D不足的現象,維生素D缺乏在兒童和成人中都非常普遍。我國的流行病調查顯示,39.2%的人維生素D缺乏,其中的80%為孕婦和新生兒。這是因為孕期婦女對維生素D需求量大幅增加,極易導致維生素D匱乏。其中有超過75%的人存在孕期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吨袊用裆攀碃I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推薦:孕初期及中期婦女鈣的推薦值為1000mg/d;孕中期至孕晚期鈣需要量為1200mg/d;孕期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10μg/d;乳母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10μg/d。中國傳統膳食中富鈣食物比例低,孕婦每日膳食鈣的攝入不到適宜攝入量的一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進行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均表明國人的膳食營養素中鈣最為缺乏,鈣攝入量平均只達到每日供給量的50%。對孕婦的膳食調查顯示:孕婦的能量、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攝入量均未達到其相應的推薦的日攝食量(recommended dietary,RDA)。中國孕婦的鈣實際攝入量僅為300~800mg/d。婦女哺乳期鈣的平均攝取量大多在適宜攝入量的50%左右,有的僅達到20~40%。
孕產婦缺乏維生素D的原因
1、鈣需要量增加或丟失增多
孕20周后胎兒骨骼生長加快,孕28周胎兒骨骼開始鈣化,僅胎兒體內每日需沉積約110mg鈣,鈣需要量明顯增加。
2、食物鈣攝入不足
我國居民傳統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食物鈣含量不高。植物性食物含有影響鈣吸收的物質如植酸、草酸等。奶類及奶制品中鈣含量較高且容易吸收,但是我國居民奶類及奶制品消費量低。楊昌林主編的《家庭營養配餐》中談到:即使孕產婦攝入鈣量已超過推薦供給量,但由于多為植物性食物中的鈣,其生物利用度低(為20~30%),所以仍遠遠滿足不了孕產婦對鈣的需要。
3、鈣吸收不佳
(1)化學物質:鈣與食物和腸道內的植酸、草酸等成份相結合形成不溶性鹽而不易吸收。
(2)鈣磷比例不當:鈣磷比例為1:1.5時鈣易吸收,而我國膳食中的鈣磷比例為 1:1.5~3。
(3)胃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如胃炎、腸炎等影響鈣的吸收。
(4)維生素D3:促進鈣的胃腸道吸收和減少鈣排出,維生素D3不足時會影響鈣的吸收。
孕產婦缺鈣的危害
孕產婦缺鈣,可引起孕產婦骨盆結構改變、子癇前期、妊娠糖尿病、產后出血;哺乳期婦女缺鈣,可引起骨質軟化癥、骨質疏松癥;胎兒、嬰幼兒缺鈣,可引起宮內發育遲緩、胎兒低出生體重、骨骼、牙齒發育遲緩、手足搐搦癥等。
(一)缺鈣對母體的影響
1、維生素D水平與孕婦骨骼
由于維生素D水平與人體鈣的相關性,缺乏維生素D的孕產婦會導致骨盆的畸形而影響生育。
當孕產婦維生素D水平偏低,達到<20ng/ml,鈣的吸收能力可下降到65%。血清25(OH)D3水平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后42天明顯低于非妊娠婦女。研究結果表明:孕產婦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后42天處于維生素D缺乏和負鈣平衡狀態,骨形成明顯降低。
孕產婦缺乏維生素D,剖宮產分娩的可能性增加,剖宮產與產婦血清25(OH)D3水平負相關。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發現,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37.5nmol/L的產婦,剖宮產發生率是≥37.5nmol/L者的4倍。
2、子癇前期
高血壓是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發病率在1~5%之間。低血鈣是發生子癇前期的一個重要原因。低血鈣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鈣攝入量不足或吸收不佳以及生理原因導致的血鈣降低(神經-體液調節、激素作用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胃腸道吸收和減少鈣排出,維生素D不足時會影響鈣的吸收,從而使孕產婦發生子癇的幾率大大增加。
3、產后出血
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最常見原因,鈣作為凝血因子Ⅳ,參與凝血過程的各個環節。產后2小時子宮出血量與血鈣水平呈負相關。血鈣與催產素有協同作用,鈣劑同時還有促凝血酶和纖維蛋白形成增強凝血功能的作用。
4、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①子癇前期;②糖尿病家族史、多次妊娠、孕前肥胖、胎兒偏大、羊水過多等。有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變化是胰島素抵抗的原因之一,糖耐量受損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巨大兒、剖宮產率等的發生率呈正向相關。
(二)缺鈣對哺乳期婦女的影響
1、骨質軟化癥:
多發生于生育次數多,哺乳時間長的婦女。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骨軟化或軟骨病。原因是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低鈣血癥、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低磷酸鹽血癥。
2、骨質疏松癥
源于負鈣平衡。孕婦鈣攝入量偏低,骨鈣儲備低下。乳母因缺鈣造成的骨皮質變薄很常見,妊娠中、晚期孕婦膳食鈣的攝入量與骨超聲衰減關系密切。傳統中國膳食的孕婦,產后骨密度比同齡非孕產婦女下降約15%。
(三)缺鈣對胎兒及嬰兒的影響
1、胎兒宮內發育遲緩(IUGR)
指胎兒體重低于其孕齡平均體重第10百分位數或低于其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影響兒童期及青春期的體能與智能發育。缺鈣可以直接影響胎兒發育,或通過引起子癇前期等間接造成胎兒宮內發育受限。致使胎兒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低鈣、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合并癥增加、死亡率增高等。
2、骨骼、牙齒發育障礙
鈣缺乏時常伴隨維生素D缺乏,出現骨鈣化不良,新骨結構異常,生長遲緩和骨骼變形,嚴重者出現佝僂病。
3、手足搐搦癥
維生素D缺乏時,可繼發低鈣血癥和手足搐搦癥。嬰兒鈣缺乏時,血鈣降低,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使手足屈肌群痙攣、抽搐,嚴重時引起突發性痙攣。
4、胎兒低出生體重
低出生體重不但可引起一些近期的不良并發癥,還會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甚至成年期的健康,即成人疾病的胎兒起源。成人期是否會得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臟病,跟其在孕期以及早期新生兒期的營養狀況有密切關系。如果胎兒低出生體重,則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明顯增高。如果出生體重越低,成年后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越高。但是如果出生體重過大,成年后發生高血壓的風險也會變大。因此,出生體重過低或過高,均會導致成年疾病的發生。除此之外,低出生體重與成年后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有明顯的相關性。低出生體重成年后卒中風險增加。
孕產婦維生素D的理想水平
維生素D補充過量有什么危害?
結束語
由于維生素D補充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體內維生素的水平,避免因盲目補充而導致的對孕產婦的不良反應,因此,對孕產婦進行維生素D的監測就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