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409
閱讀時間:17分鐘
【采訪視頻】
導語
由于我國的養老產業起步較晚,現在很多活躍的“養老人”都不是養老專業出身,他們有的從地產轉行,有的從營銷轉行,更多的是從醫療轉行。醫療,可以說是與養老最為貼近的產業。
我們今天的采訪人——中國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養老產業發展部總經理張婧,也曾經是一名“醫療人”。她從醫療行業慢慢的走進養老,如今以近10年。這10年間,她籌建過醫養結合的醫院,運營過養老機構,籌建并管理過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還參與到養老投資工作中。可以說,養老這一行,她涉足過太多領域。
那么,她對于養老是如何看待的呢?為什么盈利難的機構到她手中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為什么她“看不上”做養老的情懷?快來一探究竟吧!
張婧
中國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養老產業發展部總經理
昱言養老
從您的個人經歷來看,一開始是在醫院工作,醫療行業的發展很好,也比較成熟,為什么您會轉到養老產業中來發展?
張婧
我的整個職業經歷沒有明確的劃分,是自然而然的進入養老行業的,不過這個起因可以說是我職業經歷中比較大的一個“變革”。
在2003年,我從大陸的公立的附屬醫院,跳槽到臺灣的長庚醫療, 感受到了大陸和臺灣兩個地區醫療保障體制的變化。大陸的醫院基本上是以急性病為主,就是生病了才去醫院,但臺灣是有一個一整套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從預防到急性醫療到慢病再到后期的安寧療護。那時大陸還沒有提出“醫養結合”,但長庚的醫療體系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醫養結合”。包括我參與的廈門長庚的籌建工作,那邊的設置就是“醫和養”的結合,醫療占三分之一的園區,有三分之二都是養護。對我來說,首先是工作上的一個轉變,進而帶來了職業上的轉變。
那么2010年我回到大陸, 回到中信醫療。當時中信集團要深入到大健康產業, 當時的想法包括醫療、養老、生物制藥等。我是帶有“醫養結合”的背景與身份加入進來,自然而然就開始偏向養老。
昱言養老
當時,在工作中有沒有落差感?最大的難題在于什么?
張婧
回到大陸進入中信醫療來專門做養老之后,面臨的最大的管理上的難題,就是員工對這個職業的不認同感。
在醫療行業的時候,所有的醫務人員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以及社會對醫療職業的認同感,都是非常高的,覺得醫療行業是有技術的,是令人尊敬的。
但是到養老行業之后,我們發現員工對職業的認同感非常低。特別是剛開始招聘應屆畢業生到機構來工作時,很多剛畢業的學生不敢跟家里說自己在養老院工作。哪怕這個養老院的環境、設備設施都非常高端,他們都羞于出口。
那么這就給整個工作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員工不認可這份工作,或職業認同感比較低時,對整個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都會起到不好的影響。
昱言養老
您從2010年開始做養老發現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2019年,您覺得員工對職業的認同感有沒有變化?
張婧
理論上來講那是有的。經過將近十年的時間,我覺得觀念在變化,媒體的導向在變化。過去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機構養老,現在大家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年輕人開始認同養老行業,認同自己的職業;養老從業人員的待遇也在不斷上升。
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走進這個行業。
昱言養老
您就職于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中信惠州醫院)時,實現了年度46%的業績增長,人才管理方面關鍵崗位離職率為0。業績增長和人才管理問題,是很多養老機構的難題,您是如何做到的?
張婧
這個增長其實有一個背景,就是當我接手的時候,這個科室的業績在前五年基本徘徊在一個水平,大家都沒有什么信心,甚至員工對整個醫院的發展前景也沒有什么信心。
那么當時我是單純的從醫療角度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對中層領導,也就是科主任這級別的人員,做到充分信任和充分授權。我認為他們是最棒的,他們可以自己來決定所在科室的技術提升、人才培養、運營管理等工作。讓他們把這個科室當成他們自己的“所有物”,當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的投入。
第二件事,是給基層的一線人員足夠的成長空間。我們通過“把外部的老師引進來,把我們的員工送出去”這種方式, 讓他們得到成長。
第三件事,我們開展了競聘工作,包括科主任的競聘、護士長的競聘、基層核心骨干的競聘。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所有人看到他的職業生涯的晉升通道。那么隨著業績的增長。我們在下半年重新調整了績效考核制度,真正的做到多勞多得。
其實在那段時間,不僅關鍵崗位的離職率是0,一線的、流動特別大的醫生、護士這個層級上,那一年的離職率也是0。
現在回頭來看,這件事很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們的養老機構一般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盈利模式找不到,一個是人才流失率太高。那么我在這十年的投資管理運營上,對我們的被投企業也好,對我們自己運營的機構也好,其實也在做兩件事。
一個是產品,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這是支撐業績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另一個是人,為員工提供暢通的職業晉升通道。比方說,你在員工入職時提供的薪資或許不錯,但隨著他能力和經驗的增長,薪資卻沒有變化的話,這個員工很可能通過跳槽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晉升”。
此外,目前很多養老機構沒有自己的職業培訓體系,而且有的培訓是無法指導和幫助到員工的。那么我們針對管理人員、一線人員都開展了“一對一”的導師制培訓,這種方法可以說是進步最快,最起成效的。同時,我們會盡量利用網絡的力量。這是源于我們在醫療行業時,所有的人員都有職業教育,每年要修滿25個學時,而且學習是多樣化的,有講座,有一對一培訓,有考核,有線上教育。
昱言養老
關于養老機構的前期建設和運營如何平衡的問題,是養老圈討論的一個熱點,對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張婧
我覺得在前期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關注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要以充分調研為基礎,來決定設計理念。也就是說,在前期建設時,運營一定要參與其中。
首先,前期的客群定位、客群調研應該是由運營來做,然后根據定位來決定設計思路。這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現在很多養老機構在建設的時候是沒有運營團隊的。可能就是投資方的一個想法,覺得養老產業有前景,所以就要做養老機構,然后找一個設計師來設計、建設,等養老機構建成了再去找運營團隊。基本上,設計師的思想決定了養老院的風格和思路。
但是,設計師很少能考量到區位、客群、定價等問題,可能按照完全理想化的去做了設計,整個建筑成本是一高再高,導致后期的運營出現問題。基本上現在的養老機構的設計都高于了老人的期望。其實當老人入住機構時,應該是從一個家搬到另外一個家,太過高端、奢華的設計是無法讓老人接受的。
第二個方向,在前期設計上應該更多的考慮到老人居住的需求。也就是說,不要盲目的按照歐美、日本等養老機構的模式來建造。
比如日本的公區比例一般是比較大的,占到40%至60%。甚至在外部評審時,很多人覺得公區面積越大,養老院就越高端。但等建成以后再去走訪這些養老機構,會發現大部分公區是閑置的。其實占比在25%至35%是比較合適的。
第三個方向,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活動空間。從我的醫療從業經歷來看,在醫院的籌建時,我們會非常重視員工的活動區域,比如休息室、培訓室、辦公室、值班室等。那么對于養老機構來說也是如此,我們要重視員工的需求。
昱言養老
那么在運營時,需要特別關注哪些方面?
張婧
我覺得也應該關注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風險控制。
其實在我多年的運營過程中,設計了非常多的風險知情同意書。比如跌倒的風險,當我們對老人評估之后,發現他有跌倒風險之后,會馬上有一份跌倒的高危風險告知書給到家屬手中,一方面是提醒老人多加注意,告訴他們在生活中如何防范跌倒, 另一方面是告知家屬。
現在在我們運營的機構中,常用的高危風險通知書差不多將近40項。同時,我們營造一個“沒有懲罰”的安全文化。比如老人跌倒了,我們不去懲罰護理員,因為這個問題是要從系統中解決,要在前期進行控制、預防,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要對護理人員開展系統的培訓,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風險的方式方法。這也造就我們這近10年的運營中,沒有一例賠付糾紛。
第二個是要重視人才培養問題。
養老產業的發展靠的是團隊,靠的是人。目前有些養老機構的運營者不想做培訓,一方面是投入比較大,另一方面是員工的離職率比較高。其實這是一個悖論,你越不培訓,員工的成長空間就越小,離職率也就越高。
對此,我們要針對員工建立系統的培訓體系。這樣不僅僅是讓員工更加方便的進行系統學習,也可以對整個工作流程進行規范。
第三個是成本控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個養老機構都有庫房,那么庫房所有的物品在陳列時應該怎么擺?這個和我們的成本管控,最起碼和成本節約是有關系的。因為我們節約的可能不僅僅是物料,還有人工。比如說我們把我們最常用的、高頻使用的物品放在靠近倉庫門口的地方,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那么在動線上節約了員工的工作時間,節省了他的力量。可能大家覺得,就拿一個紙或者拿一個杯子,能用多少時間、多少力。但實際上,我們的員工在一線是重復這個動作的,節約了他們取送物品物料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就能拿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給為客戶來做服務。
那么在物料方面也是醫養,要讓所有的物料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紙張,餐單啊、老人的告知書啊,都可以換成電子檔。另外在機構中可以使用信息化系統。有的人覺得護理人員的年紀比較大,不會用電腦。記得2006年我們在廈門籌建廈門長庚時,有一批保潔員,都是閩南地區、完全不識字的四五十歲的阿姨,我當時覺得讓她們每天打卡是不現實的,結果事實證明,這些阿姨學得特別快,一個月之后他們每天都是上下班打卡的。希望這些養老機構的院長們也有些信心。
另外,十個養老機構的院長有九個會說不賺錢,而且很多做養老的人是有情懷的,好像沒有特別在意賺錢這件事。但是作為一名投資人,我覺得資本是逐利的,投資需要回報。不賺錢這種觀念要轉變,從運營、管理等方面進行調整,本著能出效益的思路去做這件事,這樣養老的春天才能真正的到來。
昱言養老
目前,政府對于社區養老越來越重視,鼓勵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的發展,您認為對于嵌入式養老機構在建設時有沒有與其他養老機構的區別?運營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張婧
我個人經手的、從0到1來籌建的嵌入式養老機構,此前有3個,不算多。但是從今天開始,相關的工作逐漸增加,在武漢將有13個,明年在東北會有60多個。
在建設層面上,最重要的地點就是,嵌入式的養老機構絕不是大型養老機構的一個縮小版。
具體來說,首先要對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的定位清晰明確,這個機構是輻射到整個社區的,應該是老年人的一個活動站,有居家養老服務的空間,另外既然是機構就要有床位,有護理人員的休息處。那么在建筑上,我們要考慮“動和靜”的問題,考慮到開放的活動空間與入住老人的隱私問題。
2016年我在北京做的一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我們一樓是開放的,二樓是老人常住的,因此電梯特別設置了老人刷卡才可以上樓,這樣可以保證參加活動的老人不會影響到樓上的入住老人,而入住老人不刷卡也下不來,能夠保障他們的安全。
另外,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要有一個足夠大的活動空間,而且應該是功能型的,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應該是包括學習、就餐、康復等各個方面。
近段時間我參觀了全國的一些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發現也演變得越來越高端。我舉得這方面的裝飾裝修應該以溫馨舒適為主,因為在社區里,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個社區里的家。一方面可以把成本降低,一方面不會給老人造成距離感,對后期的運營、客群的鎖定有幫助。
那在運營中,因為嵌入式養老機構比較小,沒有辦法像大型養老機構一樣,搭建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所以在人員管理上要培養“多面手”,節省人力成本。
目前養老機構的租金還是比較高的,基本占到總成本的20-30%,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因為規模小,收入的現金流會非常有限,存在天花板。那么,一定要遇到合適的地方,先算算賬,再去真正的投入。我覺得租金應該控制在20%才會有盈利的空間。另外也要注意租期,一般養老機構的前期投入比較大,如果租期比較短,運營的風險就會變大。起碼是五年以上。
其實現在政府的支持越來越大,有些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社區照料中心都是免費的場地。那么我們就要注意在運營過程中,掌握好服務成本。
最后一點,對于社區項目來講,需要一個連鎖化、規模化的一個過程。單點的嵌入式養老機構意義不太大。如果缺少獲取網點的能力,平臺的成本攤銷太低,成長的空間比較有限。
昱言養老
其實在北京有很多養老社區服務驛站,那么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和養老驛站有什么區別呢?很多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都面臨著經營不利甚至關門的情況,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張婧
2016年我在北京做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的時候,當時北京市民政局的文件是不支持社區設有長住床位的。對此我提出,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是為社區里的老年人服務,他們需要的服務有居家的,有短住的,也有長住的。
當時我們在中央黨校社區,老年人有2200人,其中高齡、空巢的有456人,這些人是有入住機構的需求的。經過前期調研,這些老人的經濟條件時可以入住高端養老機構的,但我們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運營之后,很多老人從那些機構中轉回來。
這是因為老年人有一個社交需求,他們有自己的老朋友,喜歡和老朋友交流、交際。當他們入住到養老機構之后,雖然可以交到新朋友,但是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圈,讓他們非常不熟。另外,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可以讓老人們“離家不離親”,他們沒有隔離感,如果是夫妻兩個,有一個人需要入住機構,那他還可以在社區里,夫妻雙方的交流不會斷。
這些情況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解決不了。另外,很多驛站是周一到周五開門,或者無法隨時提供服務。這樣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是斷裂的,當服務不能連續,但老年人的需求是連續的,就會造成問題。
昱言養老
您認為我國養老產業的未來發展會如何?對于養老產業的看法有哪些?
張婧
這么多年走下來,我感覺國家對于養老問題越來越重視,不斷的有政策發布下來,整個民眾的觀念也在變化。養老產業從原來的敬老院,到現在已有各種的養老模式出現,非常的全面。我相信,今后對于各種客群提供的養老服務將越來越完善。比如低保的人群,有敬老院;工薪階層,有普惠型養老機構;經濟條件好的,也有高端的養老機構。
那么對于養老的從業者來講,很多人找到了盈利模式,養老的商業模式慢慢的成熟。如果我們聚焦到一個地方,比如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護理型機構來講,基本上盈利模式是清晰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從2015年到現在一直在做養老產業投資。記得剛開始進入時,那時候的市場非常弱。然后可以感受到市場慢慢變熱,各種資本進入。而到了現在,可以感到大家的投入開始回歸理性。這讓運營者有了一個深耕的機會,讓投資方也更加持久。
那么對于整個養老產業未來的發展,我覺得將不局限于服務業。我們回頭看日本, 2000年介護險出來時,養老服務業是走在前面,但隨著養老服務業的逐漸成熟,第一、第二產業也發展起來了,比如養老輔具。我相信在未來,隨著養老產業的發展,也將帶動其他產業進步。
熱門
推薦
養老地圖
架構“三位一體”養老信息平臺,服務數十萬在京長者家庭——深度解讀“北京養老地圖”
養老月報
【昱言養老月報】關注北京養老市場,資訊領先一步!
解密CCRC
國內首本系統研究CCRC案例專著《解密CCRC養老社區》微店現貨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