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是青藏高原草肥牛壯、開滿鮮花的季節,我有幸參加了由《攝影世界》雜志社和西藏高原之寶牦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經濟信息社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承辦的攝影世界·世界牦牛——2022年首屆'高原之寶’全國牦牛影像作品征集采風活動。短短十余日,采風團行程數千公里,周轉川西、甘南、青南三地廣大牧區,拍攝了高原最美的草原和牦牛群,對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牧人和他們視之珍寶的牦牛有了更多的了解,更看到了牦牛產業在新時代科技力量加持下的廣闊發展前景,可謂收獲頗豐。
作為生活在高原的一名藏族攝影人,我每年都要去牧區采風,每每看到黑珍珠般撒滿廣袤草原上的牦牛群,必然都要舉起手中的相機拍上幾張。牦牛與牧人的故事永遠是草原上最動人的傳唱和精神坐標。然而,作為一個專題去拍攝牦牛,這還是第一次。拍攝牦牛,必然要關注到牦牛文化、牦牛產業,這些深層次的內涵又進一步拓寬了攝影人的視野和追求高度。由此,鏡頭里的牦牛不再是一個個具象,而不斷升華為多思維、有精神的影像關聯,眼里追尋的也是牦牛與牧人在世代變遷里的關系變化、牦牛這一古老產業在新時代煥發新春。
拍攝牦牛并不是簡單的拍幾張牛群或頗具沖擊力的奔牛圖,牦牛與牧人的關系、牦牛的生態狀況、牦牛多姿多彩的神態等,都是鏡頭可以捕捉的素材。
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千年青藏文明,是不斷開發、升華牦牛價值的歷史。牛毛帳篷是青藏游牧人發明的最具實用、方便,充滿天地智慧的居所;源自牦牛的乳汁品和肉食,健壯了青藏游牧人的體格;牦牛,是游牧草原、生命流動的“高原之舟”;甚至連牦牛的糞便,都成了游牧人生態且可永續利用的燃料。牦牛對牧民而言,尋常得像生命之于水和空氣。
野牦牛入住牧家
圖并文 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 官群
編輯:黃媛媛